隐性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2017-07-20 19:00周莉莉
科教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周莉莉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设计出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新的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以显性课程为主体的大学英语课程,在调动学生训练英语应用能力上明显动力不足,而隐性课程能够激发和促进学生的精神动力,因此它应该进入到大学英语课程当中,与显性课程有机结合,共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隐性课程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5.06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拉近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培养受社会认可、行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在英语课程中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直是广大英语教育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虽然许多高校设计出了一些应用型教学课程,推进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这些课程仍然延续了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还不能完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菲利普·W·杰克逊的理论,这样的课程都属于有相对固定的授课计划、授课时间地点、授课内容、授课教师的正式课程,可以被称为“显性课程”。而事实上,相对于显性课程,还有一种“隐性课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隐性课程并不是实指具体某一门课程,它不是正式课程,而且是隐藏在学校教育的环境氛围当中,对学生学习构成潜在的影响因素,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影响。

1显性课程的困境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根据《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应该以充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有机地将各类课程结合到一起。

各个学校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时,也普遍考虑到了对大学生语言技能、文化认知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把它们写入了正式课程的教学大纲。但是,正式课程或者说显性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在许多高校仍然持续着这样的方式。這种模式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重视对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应用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培养模式优势在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基本功,包括对语音、语调的正确使用,对词法、句法、章法的规范应用,及对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的掌握等等,但劣势却在于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由于显性课程受到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而且也受到固定的时间地点以及课时安排等等的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他们的应用能力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本知识之上,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巩固基本的语言技能,拓展知识面和优化知识结构。也就是说,现行的显性课程有它自身的优势,需要进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不是完全舍弃现有的教学模式,而是探索如何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隐性课程,恰恰能够针对性地解决显性课程目前面临的困境。根据国内研究者史光孝的划分,隐性课程是在学校情景当中,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即由校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的隐性课程;第二是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即由学校的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构成的隐性课程:第三是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即由一些思想观点、校内人际关系和校风等形成的隐性课程。这三个层面的隐性课程不受固定时间地点的局限,而且也没有老师和学生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可见在更加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应性地解决了显性课程面临的困境。

2隐性课程的设计

要建立集理论性、知识性、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并不是在原有的基础性课程中随机地增开几门应用性课程,而是要将基础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有机地优化组合,旨在既达到强化学生语言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和应用技能的目的。事实上,很多英语教学的研究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但是他们常常将视野聚焦于对显性课程的改革上,较少地从隐性课程的设计上去着手。

为了在训练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显性课程的常规做法是尽量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语言输入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吸纳语言点并积极地参与到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当中。从根本上而言,这仍然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课程设计,不涉及到对学生价值观念和精神动力等方面的影响。而显性课程所忽视的部分,正是隐性课程的重心。隐性课程主要是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引导学生的价值观,给予他们精神上的营养和动力。

隐性课程是以潜在的、内隐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它不是一门有着正式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课程。也就是说,它不同于大学英语教学的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不是以商务、旅游、水利水电等专业方向为依托的应用性英语教学课程培养。隐性课程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激发,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是潜在地形成能够积极促进学生训练应用能力的精神力量,与显性课程的语言技能教学形成互补,并与它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应用能力的训练。

隐性课程虽然没有明确的授课计划,没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地点,但它并非散乱无序,而是与显性课程一样,以充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隐性课程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这一目标,与显性课程相配合,使大学英语课程集知识性和价值引导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除了有总体性的培养目标,隐性课程还有更加具体的设计和安排,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它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宣传,包括建立英语交流的工作室,开放英文资料室,开展英语角活动,播放外语广播,开放英语语言室,以及制作各种英语交流和比赛活动的横幅、海报、展板等等。也包括制度层面的激励,包括制定相关制度,奖励积极参加英语应用能力比赛的同学以及获奖的同学。另外,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引导,包括请名师开办专题讲座,请高年级学生及已毕业的优秀学生做报告,要求教授显性课程的教师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增加他们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精神动力。

3隐性课程的应用

隐性课程看似杂糅无序,实则具有系统性,这需要课程设计者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它还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管理层的支持,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将隐性课程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部署都落到实处。使其与显性课程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即隐性课程为显性课程提供精神动力,显性课程为隐性课程提供语言技能的基础保障。二者通过价值影响和知识传授,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共同激发学生训练英语应用能力的积极性,向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迈进。

隐性课程的应用首先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兴趣,有的高校虽然也建立了大学英语隐性课程,比如建立了英语交流工作室,但却因为没有学生感兴趣,最终无人问津,不能发挥预期的功能。其次,隐性课程的应用应该是非强制性的,有的高校开放英语语言室,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视听的次数,使很多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参与这样的隐性课程,并不能真正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还会引起一些学生的抵触情绪。另外,隐性课程应该是贴近生活的,能够融入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还能切实地给予学生帮助。有的高校虽然重视以比赛为形式的隐性课程,但是只是由任课教师挑选极少数的优秀学生参加,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获得这些比赛信息,从而错过了锻炼英语应用能力的机会。

本文以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比赛为例,讨论这种以比赛为形式的隐性课程如何应用,可能达到比较好的预期效果。就目前而言,这两种英语比赛在全国的高校中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大多数高校都会动员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来说,这种隐性课程也能够为平时的显性课程增加动力。如果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对这种隐性课程进行更加细致的设计,并组织各方力量,确保它能够按照设计进行应用,就可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训练英语应用能力。

从物质层面上,高校可以在这两种英语比赛开始之前,就通过校园广播、海报、横幅等形式,在校园中宣传这些比赛的信息,并可以通过展板的形式,宣传历年获奖的学生情况。另外,可以在工作室中,建立以比赛为主题的交流会,同时建立微信讨论群等,在英语语言室中,将历年的比赛题目放入学习文件当中。在制度层面上,请学校领导层制定相关政策,将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学习情况转化为相应的学分认定,同时认定学生的获奖成果,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要在班級中加强这些制度的宣传和讲解。在精神层面上,请指导比赛有经验的老师给学生们进行比赛信息的解读,同时请历年获奖的学生进行经验分享。这些方式可以让英语比赛这种隐性课程进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关注的热点,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心理。再加上与之相配合的显性课程的训练,学生们会更加主动、更加自信地加入到这些锻炼他们英语应用能力的活动当中。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建立能够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虽然教师可以在显性课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这样的方式还不足以深入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念。而隐性课程的应用恰能够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形成促进学生训练英语应用能力的精神动力,这二者的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能积极主动地运用语言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启示
浅析隐性课程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