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书香校园建设初探

2017-07-20 13:26周松张宏敏宋超
科教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书香新媒体高校

周松 张宏敏 宋超

摘要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精神文明创建的支撑点。新媒体环境为书香社会的促建提供了延伸契机。本文从高校书屋建设的视角,了解在校学生阅读情况,探寻资源整合的方法,转变策略,实现促进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和实现“书香高校”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 书香 建设

1项目背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后,再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建设书香社会”。为更好地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了解在校学生阅读情况,营造高校良好的阅读氛围,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校园里有图书馆、阅览室已不算什么新鲜事,而如今,临近每届大学生毕业季,他们手中闲置的书籍也越积越多。大量的书籍无处存放,只能当作废品变卖,浪费了大量资源。如何运作另一件新鲜事——校园“公易书屋”,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公易”即“公益”与“交换”,在校园内设立“公易书屋”,通过便捷、时尚的形式,向在校大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与分享交互的平台,传递书籍循环利用的理念,达到“绿色公益,书香满溢”目的。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公易书屋”项目是由校大学生志愿者自主管理运营的校园书屋,并在团委指导下具体开展活动。校园书屋,既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休闲读书环境,实现书籍循环再利用、知识传播的环保自主运营管理,又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实践志愿服务岗位,弘扬公益文化,倡导环保节约理念,使其更贴切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的建设,让创新创业的血液在校园内自由流动。

2项目实施过程

在项目实施初期,调查组通过问卷形式对在校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进行随机调查,具体如下:

2.1调查与分析

(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由志愿者随机选择在校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回收。共收回248份,其中有效问卷237份,无效问卷为11份。有效率达95.6%。通过调查解决以下问题:①闲置书籍的存量;②调查用户对书籍的要求;⑨调查用户热衷的增值服务;④拟定实施方案。

(2)结果分析。换书活动的参与积极程度来看,64%的同学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活动,这部分同学可以视为书屋运作的固定对象;33%的同学持观望态度,了解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和动机,并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将不确定的活动对象变成固定活动对象。闲置书籍的存储量来看,58%的同学拥有闲置书籍,与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公易书屋”活动的同学百分比相近,这些同学愿意并有能力参加“公易书屋”中的换书活动。而将近42%的同学没有闲置书籍,为了不流失这部分学生,因在平时的增值活动中多下功夫,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读书会,也可以邀请老师开展座谈,探讨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请优秀学生代表分享学习、工作、生活经验等,从而开阔参与者的视野,激发兴趣,相互促进,提升能力。

為了解决“公易书屋”换书方式、书屋实体拓展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发现,53.59%的同学选择:按照数量,一对一的书书互换方式,46.41%的同学选择:按照价格,在相差10元以内的书籍进行交换方式。对于长期无人问津的书籍,65.82%的同学都选择捐赠,这使得书屋运作有着较充足的资源。25%的同学想换到小说,22%的同学想换出小说,换出百分比与换入百分比相近,其他几类书籍情况基本类似,这表明“公易书屋”的可操作性非常大,基本可以满足换入、换出的平衡,不存在某类书籍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不难看出小说是同时拥有最大换出、换入需要的书籍,预计这一类书籍是“公易书屋”实体的主要书籍,会有比较快的流通速度,其次分别为散文,名著、科普、杂志等(以流通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我们将以类似的百分比控制书屋的存储、流通。

2.2运作模式设计

(1)开设实体书屋、漂流书柜、线上书屋三个模块。三个模块既是借书、还书等书香活动建设的载体也是捐书等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驿站。实体书屋:实体书屋设置位于教学楼与宿舍区之间,方便师生自行借阅书籍。并且书屋定期组织读书会、分享会等特色活动,为书籍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漂流书柜:漂流书柜设在教学楼一层,与实体书屋相辅相成,作为捐书、借书、还书的驿站,借还书籍路程再次得到缩短。线上书屋:新媒体环境下,推出线上书屋,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人人网、淘宝等载体做好网络平台建设,策划书香校园等主题栏目、注重时尚元素,发挥多样化的特点,成立“公易书屋”网上微店,开展网上书籍(电子书)推荐、以书换书、分享读书感悟与心得等活动。

(2)搭建图书馆与大学生之间的链接纽带。要充分重视书屋建设、运作的核心要素,实现活动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引导性,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书屋志愿者组织,将图书馆提供的有益阅读信息,及时传递,满足大学生获取最新阅读咨询需求。通过书屋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意见等数据收集,反馈于图书馆,从而增加活动内容的趣味性,满足大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拓展爱好等动机。例如图书馆举办的名人讲坛、好书推广、真人图书馆等活动,在书屋多点化的宣传过程中,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高效,辐射面更加广泛。再经过新媒体技术,向大学生传输知识、技能等图文、视频资料,解决大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循序渐进地提升其阅读素养。交友也是大学生参与书屋建设的一个动机。在开展活动中,通过书屋实体,将“高大上”的图书馆与大学生零距离结合起来,使得书香校园内容的交互性不断增强,交友交流的方式也更加便捷与时尚,提供共享交互平台的同时,满足大学生认识更多兴趣相投的朋友的需求。

(3)制定积分、荣誉激励机制。书屋可以结合阅读分享活动的特征,满足参与者获利动机,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入手激励参与者加入活动中。积分制作为培养参与者持续参与的有效方式,可以包括积分获取、积分累计、积分兑换等方式。在“公益书屋”项目中,可以通过如兑换一次书籍获取一次积分,不同类别的书籍不同积分鼓励,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给予积分的兑换,兑换的礼品可以包括实物和虚拟礼品。对在校大学生而言,虚拟礼品如图书借阅期限的延长、以一本书兑换两本书等机制可能更为合适。同时,可以通过书屋激励机制,设置“分享达人、十佳读者、优秀读者”等荣誉,这些榜样的设置、评比及宣传,既满足了大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也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3项目意义

(1)增加大学生阅读次数。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线上线下的“以书换书”、“阅读分享”等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活动和交友交流的兴趣,从而扩大参与阅读活动的“点、线、面”。不断吸引大学生加入“公易书屋”志愿者组织,使用共享的阅读资源,营造身边人人都在读书的氛围。大学生已经习惯于在移动媒体上进行阅读和接受信息。“公易书屋”公众号、网上微店等形式的运营成为传递阅读信息的重要渠道,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图书,大学生在网上阅读,或利用手机阅读电子书,实现线上阅读的目标,从而增加阅读的频次。线上线下阅读互动活动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成为书香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促进全面阅读的实现。

(2)提供学生自我服务的平台。书屋实体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一个较好的载体,自我服务是青年大学生思想迈向成熟,人格走向独立,生活渐入自立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利用一切可能的管理方法和组织形式,不断地提高志愿服务团队分析、决策、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修正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升技能水平,主动地向在校大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引导大学生发挥“四自功能”,更好地服务书香校园的发展建设,使得大学生加快自己的社會化进程,使他们逐渐成为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便毕业以后将学到知识和业务能力更快、更好地奉献于社会。

(3)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书屋模式作为第三产业,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之下,在推动文化教育发展的同时,“公易书屋”与社会单位建立共建关系,积极拓展社会关系,掌握社会资源,真正壮大高校公益组织的力量。高校担负着让大学生探究知识的责任和义务,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引导他们孜孜不倦的阅读行为习惯,是我们不断创新创业的工作理念,良好氛围的形成也离不开阅读环境和带动作用。教育本身是一种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树立大学生终身阅读的观念,不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阅读始终伴随着人们,使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加美好。

4项目展望

书屋项目通过以书换书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同时,也是在传递充分阅读的良好理念。除了上述三个运作模式外,还可以借助世界读书日、好书换绿植、与书商合作等辅助类的换书形式和渠道定期开展书屋活动,一方面提升书屋的知晓度,一方面加大阅读分享的宣传力度。

共享换物的模式也早已在社会上存在,大学生乐于用经济的方式去得到一件物品,乐于用简便的方式去享受生活,乐于用休闲的方式去提高文化修养。“公易书屋”实体在探寻资源整合方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媒体技术运营,更能达到促进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和“书香高校”建设目标的双赢。

猜你喜欢
书香新媒体高校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书香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