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趋势下高师课堂文化创新的路径分析

2017-07-20 21:59彭玲艺
科教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移动学习创新

彭玲艺

摘要 移动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高师院校师生学习的新趋势,深刻地影响高师课堂文化,而高师传统课堂教学文化严重滞后“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移动学习趋势下通过重视传统课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确立课堂文化重建的根基、加强高师学校文化的建设以营造课堂文化重建的良好氛围、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以搭建课堂文化重建的运作平台、加强课程文化的研究以寻求课堂文化重建等四大途径创新高师课堂文化。

关键词 移动学习 高师课堂文化 创新 路径分析

1移动学习趋势下高师课堂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1.1课堂文化是师生的生活方式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里,受文化的滋润和浸淫。因此,文化显性为历史地凝结成的生活方式。课堂文化是师生在课堂环境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生活方式。它如同人的血脉溶入师生教与学的各个层面中。

1.2“互联网+”时代的带来引爆高师课堂文化的变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全面地渗透于大众的生活之中。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互联网+”纳入了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高师师生的生活方式(即高师课堂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创新高师课堂文化,优化高师课堂教学现状成为当前教育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1.3高师传统课堂教学文化严重滞后时代发展的需要

(1)高师课堂教学重“教习”、轻“研习”。高师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秉持一种“技术”的手段来处理教学,教学过程几乎完全按照事先的预案进行,学生学习过程变成了预先操作的程序。这种教师本位的课堂教学加剧了学生思维的僵化和思考灵性的缺失,助推高师“课堂沉默症”的爆发。很多师范生在课堂上成了“低头党”、“手机族”,无心于课堂学习;即使有极个别的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提问或回答问题,往往被认作是爱出风头之人。当爱提问与爱表达被看作是出风头的时候,一种“反对话”的文化取向悄然生成并蔓延开来。考前背重点,平时“打酱油”的心态滋长了背诵式的学习方式和“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重“教习”、轻“研习”的课堂教学肆意横行,进一步催生和加剧了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主体、知识中心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封闭僵化的课堂教学程序,高师课堂教学文化呈现出专断性、封闭性、单一性等特点。

(2)高师课堂使用信息技术低效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各个高师院校硬件环境的建设。大多数的教室添置了计算机多媒体设施、连通了互联网络,基本实现了各个教室的网络连接;各个班级也组建了自己的班级群和论坛等交流的平台。即便硬件的配置和设施在高师课堂一应俱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在高师课堂中仍然大行其道。各教室配置的大量的数字化设施被用于“黑板搬家”和“教案复制”。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极其依赖多媒体课件,与原有的教师中心主义课堂教学一起形成了“人灌”+“机灌”的填鸭式局面,加剧了学习的异化。师范院校的厌学之风如同瘟疫一样继续泛滥成灾,催生了更多的课堂“低头党”。课堂如同一块“鸡肋”,大多师范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智能手机和iPad往往成为师范生课堂中打发时光的工具。因此,高师课堂中一边是教师按照预案自导自演,一边是师范生低头于手机或其他智能工具,师生两方各行其是,相安无事,课堂教学严重低效化。

2移动学习趋势下创新高师课堂文化的路径

2.1重视传统课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确立课堂文化重建的根基

由于文化本身具有延续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拔地而起,一蹴而就。网络新时代高师课堂文化的构建必然以传统课堂文化为根基,融入时代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彰显课堂文化的生命力。传统课堂文化也是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仁人志士和治国人才,其中自然包含有很多精彩和精华,如课堂中的尊师重教氛围、大学课堂的学术性、大学课堂中理性思维的培养等等在今天仍然是我们需要守护并传承的文化要素。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新时代的带来,传统课堂文化也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顺势而为,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要素也是必然要抛弃或改造的。如课堂中的课本中心和教师权威在网络媒介的冲击下已无法遁形。师生平等对话成为网络时代课堂行为文化的主旋律,“授之以渔”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时代交给高师教师的重要课堂使命和责任。

2.2加强高师学校文化的建设,营造课堂文化重建的良好氛围

课堂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学校文化的滋养而独立存在。因此加强高师学校文化的建设,通过建设学校人文环境、开展多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塑造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可以为网络时代高师课堂文化的重建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通过优化高师物理空间环境形成合理的具有特色的高师环境文化,同时创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管理体制,以营造高雅、人本的校园人文环境,让师范生在身处其中深受环境的感染和熏陶。其次,高师通过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尤其是研究型的探索活动和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和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再次,网络文化的开放、多元与自由为师范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模式,但也对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网络文化的良莠不齐、信息海量、非结构化的超文本链接,往往让师范生深陷網络之中而无所适从。因此引导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让师范生提高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让师范生把控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既能为己所用又不被其所伤。最后,网络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还需要高师打破自我封闭,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统一;需要各学科打破自身的学科壁垒,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需要高等教育走出国门,提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力度,从而塑造一种更具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校园文化。

2.3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搭建课堂文化重建的运作平台

在博耶尔(E.L.Boyer)看来:“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体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成员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由此概念可看出,学习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朝着共同的愿景,通过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遵循和认可共同的规范,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学习共同体具有共同的愿景、平等对话、共同规范、认同与归属等文化特征。因此,如果在课堂中通过某些方式,可以形成一种共同体意识,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可以为高师课堂文化的重建提供运作平台。

在当前网络时代,课堂学习共同体不仅可以是固定的、实体的,更可以借助于网络手段和信息技术构建移动的、虚拟的学习共同体。其中,移动学习共同体是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个体(不仅包括课堂内的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包括课堂外对此课程和内容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可称之为虚拟教师和虚拟学生)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自主构建一个个不受时空限制,仅依赖于无线网络环境的虚拟共同体,如微信群、QQ群、学习社区等。这些共同体彻底突破现实课堂空间的限制,共同体的任一成员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群体的交流、讨论与学习。这种共同体中的成员可能是由课堂教学中的班级或学校成员构成,更有可能是由有着相同旨趣的来自五湖四海的虚拟个体构成。高师课堂的移动学习共同体可以分为三类:基于教师团队的教师移动学习共同体、基于师徒关系的移动学习共同体和基于学生同伴关系的移动学习共同体。无论是哪一种共同体,它既可以是全新构建的新型虚拟学习共同体,也可以是现实课堂学习团体的补充。

2.4加强课程文化的研究,寻求课堂文化重建的有效途径

高师课堂文化的重建是高师课堂深层结构的变革,它需要高师教师自觉地、积极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以寻求课堂文化重建的有效途径。高师教师与其他阶段的教师有所不同的是,高师教师没有所謂升学的压力,但是有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多数高师教师都是教学科研“双肩挑”人才。“以研促教”、“教研两手抓”是高师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统一认识。因此,要促进高师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就是高师教师的研究要回归课堂,把课堂放在研究中的突出地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高师教师关注现实,尤其是自身课堂教学的现实。一直以来,理论研究和“书斋式的研究”备受高师教师的青睐,但这些研究由于缺乏对实践应有的观照往往显得曲高和寡,难以真正走入他人的内心。因此,要创新高师课堂文化需要高师教师直面自身和同事的课堂实际情境,综合性地从课堂教学行为、制度、环境、师生主体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应对网络媒介对高师课程教学的冲击和挑战;另一方面应强化高师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省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基于思考和对现实的调查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一种思考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高师教师从事课堂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很多教师的研究课题就是来源于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反思。同时,教师是课堂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发现问题”这样周而复始思考与研究方式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在改进和创新高师课堂文化。如果教师没有反思意识,没有现实问题意识,不对自身的行为和观念进行反思,如果教师不对其教育信念和行为进行反思,他将永远保持既有的信念和行为,这必然会阻碍新的课堂文化的形成。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是课堂文化重建的关键。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课题“移动学习趋势下高等师范院校课堂文化的危机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5C029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移动学习创新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