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男旦”艺术现象

2017-07-21 03:46李灵枝李纶
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解读

李灵枝+李纶

摘 要:“男旦”原本是京剧艺术中一个行当的称呼,具体是指男性反串去塑造女性的角色。“男旦”是一种艺术表演方式,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中国戏曲做出卓越贡献的“男旦”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却逐渐衰落。本文从“男旦”的艺术概述、性别对“男旦”艺术的影响、“男旦”艺术出现的问题及改革方向这四个方面解读“男旦”艺术现象,希望对相关领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男旦” 艺术现象 解读

一、“男旦”艺术概述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舞台上曾一度男唱女腔,即“男旦”表演,这是中国戏曲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的艺术现象。京剧的兴盛与“男旦”艺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男旦”这一艺术现象,是由“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的出现被大家广泛接受的。“男旦”成就最大的当属杰出的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他的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一)“男旦”的历史 “男旦”的表演历史悠久,根据史籍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时代,男性戏曲艺人服务于帝王贵族,被称为“俳优”和“倡优”。汉代时期的“倡优”延续了男扮女装的传统,同时改进和丰富了表演形式。在汉魏交替时期,奢靡风气弥漫于社会,男优女扮的表演形同声色游戏。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宠之风盛行。隋朝时期男优女扮成为非常有特色的娱乐演出。唐代时期,男扮女妆的技艺逐渐发展为杂剧中的“装旦”和南戏中的“妆旦色”。在宋代时期,“男旦”表演已经非常广泛了。元明时期,权贵多在府中养着名优美伶,这些社会地位低下的艺人为我国古代戏曲做出了卓越贡献。到了清代,权贵养名优美伶风气依然盛行。清政府颁布“城里禁止女戏,城外女艺人不准进京”的禁令促进了“男旦”昌盛局面的出现。到了清末民初,以梅兰芳为首的京剧“男旦”群体再次走红,把“男旦”推向了鼎盛时期,也迎来了戏曲的黄金时代。西学涌入后,男女平等成社会潮流。1927年,王瑶卿率先打破京剧清规收授女徒,从此男旦女旦开始同台。民国时期“男旦”艺术发展势头很好,大家对“男旦”的关注度也最高。新中国成立后,男旦现象被视为封建文化的糟粕,男旦艺术发展受到了限制。“文革”时期“男旦”艺术更是深受打击,“文革”结束后才开始小范围表演。近些年随着国家推行文化复兴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京剧首先获得了国家的重视,与京剧相伴的“男旦”艺术又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使得京剧男旦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当前在京剧舞台上活跃着以梅派胡文阁、张派刘铮、程派杨磊为代表的新一代男旦演员,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二)“男旦”艺术现象的文化内涵 首先,“男旦”体现了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我国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核心的宗法制社会,宗法思想中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明清时期政府颁布了明确反对女性登台露面的禁令,到了乾隆时期登台的女艺人已经完全被“男旦”取代了。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标志,那个时候旦角都是男性,所以京剧历史上的旦角都是由“男旦”担当的。

其次,“男旦”表演艺术与中国传统戏曲有紧密的联系。“男旦”艺术不仅对京剧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也推动了其他地方剧种的发展。京剧表演艺术中的旦角表演艺术是通过几代男演员努力积累经验创造出来的,他们为京剧积累了丰富的剧目,影响了京剧中关于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和艺术法则的制定,并在后期形成了诸多流派。

二、性别对“男旦”艺术的双面影响

(一)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阻碍了大众对“男旦”艺术的认知 性别的社会意义对我们影响很大,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父系社会时期,由此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并且这种观念影响深远。我国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核心的宗法制社会,“男旦”艺术在封建社会主要是为满足统治阶级的声色娱乐,而现代社会中部分人对“男旦”艺术仍然持有鄙夷的态度,就与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密切相关。

(二)男性相比女性在塑造角色方面具有自身优势 京剧中“男旦”的形成,是因为当时舞台上没有女演员,女性角色只能由男人扮演。这是“男旦”这种艺术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

首先,“男旦”的声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男旦”的声音在力度、厚度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男旦”的声带宽,声音浑厚,“男旦”在表演中还可以实现底气更足的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艺术特色更加明显。

其次,“男旦”的扮相更具韵味。“男旦”表演经过长期的锻炼,具有女性演员无法替代的韵味。“男旦”演员的扮相在戏剧中展现出来的是一种中性的美,不会过于柔媚,也不会过于陽刚。此外,相对于女性,男性的爆发力和张弛度更好。

再者,“男旦”在形体和生理条件等方面的优势,使得“男旦”做武打动作更加具有优势。“男旦”中的刀马旦、武旦都有深厚的武功底子,他们的艺术生涯会更加长久。男性也更加善于结合武术和杂技中的诸多技巧,创新武打动作。

三、“男旦”艺术出现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研究“男旦”艺术的现状,分析“男旦”艺术出现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京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当代中国“男旦”艺术出现的问题 “男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存在的必要价值,但其逐渐衰落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前“男旦”艺术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不足、传承困难、资金短缺、不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审美要求、大众对“男旦”艺术的认知不足等问题。

相比京剧的鼎盛时期,现在京剧“男旦”的发展劲头明显不足。现代京剧表演的受众以中老年居多,年轻受众很少,后劲明显不足。“文革”时期大部分老艺术家过世前没来得及传授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技艺,中年一代身有技艺,但是时代不允许他们进行舞台实践,这一历史现实严重阻碍了中国“男旦”艺术的传承。所以,虽然部分高校响应国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开设了京剧或者“男旦”相应的专业,但是高校教授京剧的老师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

以前选择“男旦”都是师傅们对学徒进行严格训练后挑选出来的。平时对徒弟十分严苛,徒弟为了能养家糊口学得也很认真。现代可以谋生的渠道很多,严格的师徒传承关系变成了学校里的宽松自由的关系,愿意全身心投身京剧表演的人也越来越少,作品传承成为难题。

当前观赏京剧表演的人不多,导致京剧表演行业的艺人包括“男旦”收入很低,无法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大多数人会选择转行。所以资金问题是京剧包括其中的“男旦”表演无法继续运行下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对艺术审美的需求越来越高,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京剧相比流行歌曲过于单一,内容和唱法都非常晦涩,观众听起来很吃力,表演进程也很缓慢,已无法适应当前现代化快节奏的步伐。

大众对“男旦”艺术的认知不足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我们欣赏的“男旦”艺术不是一种简单的男扮女的表演,而是能够为舞台艺术做出贡献,应当被我们尊重的艺术表演。其次,京剧挑选“男旦”其中一个要求是淡泊名利,这对现代大部分追求名利的年轻人来说却很难做到。

(二)当代中国“男旦”艺术的改革方向

1.“男旦”表演艺术可借鉴国外美声唱法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美声唱法对“男旦”表演进行改良,借鉴国外美声的唱法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比如中国戏剧中的“男旦”多使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发声集中在大嗓音和小嗓音上,受到音域限制,导致展现的旋律感不强。但是意大利美声的歌剧演唱者们可以驾驭音域跨度大的歌曲,我们可以借鉴意大利的美声唱法,让自己的声音更有张力。

2.创新“男旦”的艺术表演

首先,“男旦”艺术表演创新的基础在于表演经验、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的积累。“男旦”演员平时需要掌握过硬的基本功,还需要多深入生活,时刻揣摩各色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深入学习和研究戏剧与表演领域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其次,对中国“男旦”的演唱风格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再设计。比如对传统剧本进行改良和创新,多推陈出新。当然推陈出新并不是要完全摒弃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而是在保留原有戏剧特色音乐的同时,对部分表演进行改革。

3.引领大众正确看待“男旦”艺术

当前普通大众判断“男旦”艺术好坏的标准是“演得像女人”“嗓音很高”等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男旦”推动了京剧艺术的蓬勃发展,“男旦”艺术是符合戏曲艺术发展规律的,我们没有理由否定“男旦”的存在。当然有些反串的表演单纯是为了娱乐大众,不能称之为“男旦”艺术。我们需要鉴别表演的好坏,分辨出美丑善恶。优秀的“男旦”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用审美眼光来观察女性,努力捕捉生活中的女性美,在表演中更好地展示女性的柔美,这种表演,值得观众鼓励和认可。

综上所述,有着历史根基的“男旦”艺术作为一种表演的艺术形态与中華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联密切。在历史长河中,“男旦”艺术经历了初期迅速发展阶段、清末民初的鼎盛阶段、改革开放之前的衰落时期和当前的复兴时期。虽然“男旦”艺术由于历史和自身原因正面临着生存困境,但只要我们找准市场定位,采用借鉴国外美声唱法、创新“男旦”的艺术表演、引领大众正确看待“男旦”艺术、积极培育传承人等措施,其未来发展的道路还是比较广阔的,最终可以使京剧中的“男旦”艺术再次迈向历史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李小琴.论京剧“男旦”的艺术贡献[J].戏曲艺术,1999(4).

[2] 巫丙禾.谈京剧的“男旦”问题[J].人民戏剧,1981(9).

[3] 李祥林.舞台上的性别反串艺术[J].大舞台,2009(3).

猜你喜欢
解读
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事与例
超越生死的爱恋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毛姆名篇《江之歌》的再解读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从文学空间视角解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