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不曾走远

2017-07-24 16:04黄云
湛江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水鬼蝌蚪小人书

※ 黄云

童年不曾走远

※ 黄云

我的童年在粤西的农村度过。

春天来了 村旁的排洪河逶迤地穿过田野奔向大海 河水瀑涨起来 水田一夜间披上淡淡的绿妆 小鸟也唱得欢。五福庙前的鱼塘开始放养鱼苗 小蝌蚪栖息在鱼塘浅水的地方。塘畔不远处 我们在捉蝌蚪。“哥 这里还有。”小妹招呼我们 我们蹑手蹑脚走过去 双手慢慢合拢包围。哎 滑溜溜的蝌蚪 象五线谱里欢跳的音符 瞬息从我们呆板的指缝间溜掉。

学期伊始 活跃在语文教材上的汉字 像是蝌蚪的化身 黑乎乎的 多么可爱。“春天到了 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很远的南方飞回来……”。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 我的语文老师 也即是我的姑妈 她正在带领我们晨读。从姑妈露出的笑靥 我们读懂了园丁对花儿的期盼。宜人的春色里 我们的老师不正是在播种希望吗

终于盼来周末 本来可以尽情地玩耍一下 但要放牛帮家里挣工分。野外的空气 格外清鲜 沁人心扉。水牛善解人意 在田埂上慢慢吃着嫩草 从不糟蹋庄稼 时而又在回味着什么往事。我曾经好几回梦见自己放养的水牛 它黝黑的肤色 长长的倒“八”字牛角走起路来是那么悠然自得。水牛吃草

后 我就能腾出更多时间用弹弓打鸟 眼睛一瞄 只听到“卟”的一声响 干脆利落 跑过去发现准会是只大的麻雀。

牛背是移动的床 趴在牛背上 既可仰望飘过的朵朵悠云 又可翻看小人书。我记得当时有三国演义系列的《千里走单骑》、《空城计》、《赤壁大战》等。我们畅谈着孔明的足智多谋以及周郎的忌才妒能 常常乐此不疲。而我最喜欢三国中的另一个人物 他就是被称为“战神”的关公 他英武盖世 所向披靡 过五关斩六将 又水淹七军……难道教人不喜欢吗 在文化生活贫乏的岁月里 小人书也许就是我们农村孩子最丰盛的文化大餐了。不知不觉中 黄昏已临近田野。暮归路上 颠簸的牛背不时飘荡有我们哼唱的童谣 “养个牛仔角犄犄 牵去田头畦尾饲 路人都问几钱买 唱歌博来不使钱……”。歌声抑扬顿挫 似乎至今还萦绕在耳边。夕阳西沉 炊烟袅袅 牛群移动 还有一群笑容可掬的孩子 这不正是一幅牧童暮归的现代版水墨画

夏天里 庙前的鱼塘是我们小孩的天然游泳池。午饭后 我们瞒着父母说去邻居同学家做作业 暗地里背着书包向鱼塘奔去。塘畔的树上 知了声嘶力竭地叫个不停 仿佛要把这塘水叫寒才罢。“扑通…扑通…”几声 几个玩伴往塘里一扎 你追我赶。时而捉捉鱼 时而扔塘泥打水仗 惊起不远处的鹅群。看着它们惊慌失措、四散而逃的样子 我们哑然相视。父母知道后 用“水生仔”的故事 甚至抛出“塘里有水鬼”的传言来吓唬我们。听到他们描述水鬼多么狰狞可怕 我们不得不收敛了放浪无羁。这段无所事事的日子太漫长了 够无聊的。

日子在匆忙中告别夏天 迎来秋季。半岛的夏秋两季 在气侯上并无悬殊的差别 都是金灿灿的 那是我父母所在第十九生产队水稻丰收的喜悦。夜晚 在几盏煤油汽灯的照射下 生产队宽广的谷场 亮如白昼。在谷场一隅我的父母在其他生产队社员的配合下正吃力地踩着破陋的脱粒机 对秋收的稻谷进行人工脱粒 豆大的汗珠诉说着丰年来之不易。稻草堆那边别有一番风景 那是我们小孩的世界。我们顾不上稻草擦拭皮肤的痒痛 在草堆里躲迷藏。“‘大头一’ 你猜我在哪 ”躲在隐秘处的我暗暗发笑。“哈哈 ‘公子喜’啊 这下我可捉到你了 你跑不了啦”。朗朗笑声在山村的夜空上飘荡着。

下半夜 我们赤裸着膀子带着浓浓的睡意离开稻草堆 而谷场热闹不减依然人声鼎沸。不知过了多久 我被母亲从梦呓中唤醒 曚昽之中发现饭桌上盛放有一份鸭子饭。毫不疑问 这鸭子饭是生产队为我突击加班的父母所分发的。喷香的鸭肉 还有用鸭汤煮熟的白米饭 使饥肠辘辘的我虎咽狼吞。这时 母亲赶紧用手轻拍着我的后背说 “孩子 慢慢吃 别噎着”。

童年的点滴生活虽时隔三十多年但在我的脑海里 至今就像荧屏一样一帧一帧地回放 似乎不曾走远。

猜你喜欢
水鬼蝌蚪小人书
童年的小人书
蝌蚪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蹭书
一本小人书
你想错了
色彩大师MINI VS 水鬼
青蛙和蝌蚪
蝌蚪、螺蛳、水草和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