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审美的时代节律
——以平面设计为例

2017-07-24 16:12王玮琪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装饰色彩意识

王玮琪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设计审美的时代节律
——以平面设计为例

王玮琪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本文从设计史流变的角度论述了平面设计在不同时期的潮流变化,在人文、历史、技术等方面展现了每个时期平面设计的审美变化。从平面设计构成要素的演变、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变化、各个时代平面设计风格的审美节律和中国平面设计的时代变迁四方面来分析平面设计审美的时代演变节奏和规律。

平面设计;审美意识;时代变迁

设计的终极目的是功能性和审美性,二者共生共赢,缺一不可,没有实用性的再美的设计也只是建在空中的瑶池,好看而无用,纯粹的装饰品而已;反过来没有审美性的实用设计只是一件丑陋而粗糙的物品,就像一些原始的工具,只是能用,毫无美感可言,但设计水平的高低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是密切相关的,也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分不开,更与当时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原则密不可分。人的审美意识来源于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如湛蓝的天空,壮丽的山川,碧绿的湖水,以及一年四季变化无穷的色彩,使人在劳动和休息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当然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也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联系,并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制约,但同时又具有人的个性特征,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设计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的要求侧重点不同。比如远古人类的岩画,只是粗线条构成,大多记述的是当时的劳动场景或重大事件,功能性的追求放在首要位置,而审美的追求则是次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逐步提升,设计审美性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代一些设计作品的审美性甚至超越了功能性。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传达手段,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寓意,它既承载着历史的积淀又展现出当代的辉煌还预示着未来的发展,它的进步更能体现社会的时代风貌变迁和审美观念更新。本文将从平面设计构成要素的演变、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变化、各个时代平面设计风格的审美节律和中国平面设计的时代变迁四方面来分析平面设计审美的时代演变节奏和规律。

1 平面设计构成要素的演变

平面设计在人们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随处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欣赏到它的身影,它以一种或文字或图形或图像等多种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设计者将纷繁的信息融入到作品中,并赋予其深刻的寓意,使人们在看到它时既明白了作者的创作目的,又欣赏到了艺术的美感,得到了一定的启迪。平面设计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逐渐地从艺术设计中脱颖而出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设计者们对创意、文字、图形、色彩等的协调运用,从而使平面设计作品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然而在构图、创意、色彩等重要的平面设计要素中,各要素的发展也不是完全相统一的,每一要素的进步都带动平面设计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各要素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从而推动平面设计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1.1 平面设计创意的演变

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新颖完美的创意是好的作品基石,创意既要考虑受众、传播媒体和文化背景还要有时代感。早期平面设计创意受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影响,人们的知识面狭窄、思维单一。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达,人们见多识广、思维发散,对平面设计的创意有了更多的要求,促使设计师利用自身掌握的社会、技术等信息资源,巧妙地结合平面设计的目的性和审美性,创作出精美的作品。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碗、盘上装饰花纹的演变,从出土的土陶花纹上(图1)就可以看出,当时的设计是简单的线条、水波纹或单线条图形,而现在的是复杂多彩的精美纹饰(图2),高级瓷器上甚至有更加复杂的镶嵌金银宝石等工艺,可见创意是按时代的进步由单一到多元,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浅到深层的演变。

图1 图2

1.2 平面设计构图的演变

构图设计是将一种或几种图形或文字或符号等按照设计者的思路并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的图案。平面设计早期的构图是单一图形、符号,简单而无层次。人们画出能表达自己想法的图形来进行交流,如最初的象形文字。直到出现由多个图形组成的构图并使用了更多的技巧和审美元素,使平面设计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其中文字的运用使构图更加多元,尤其是书法艺术的进步,对构图的影响更是锦上添花。再到现在视错觉在二维空间的应用,构图出现了立体的空间感,使平面设计发生了质的飞跃,甚至出现了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价值超越实用功能价值的现象。构图作为平面设计视觉要素之一,设计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风格,不同的时期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和审美,比如在维多利亚时期流行的是中世纪图形与装饰华丽繁琐的歌德风格(图3),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简洁朴实的风格逐渐成为主流,而风迷一时维多利亚风格则渐行渐远。特定时代构图的发展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倾向。现代构图设计的观念在摄影、抽象艺术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得到了改变,增强了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能力,使平面设计得到了更多的表现方式。20世纪80年代电脑的广泛应用,再一次拓宽了构图设计的表现形式,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在今天,构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图形化的设计表现,传达出人们的情感和对事物的认知。

1.3 平面设计色彩的演变

色彩的运用是平面设计在创意和构图完成后最重要的表现要素,被认为是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应是明快而和谐,既有时代的特征又有美的诱惑力。色彩具有抽象的性质,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理感应。强烈的色彩渲染往往在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得到运用,这与颜料的来源有很大的关系。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只能从自然界提取,即使是复合颜料也是有限的,何况受到工艺水平的限制。化工颜料的出现,尤其现代计算机的应用,可以把的色差分到极致,人们所能想象和不能想象的色彩都能得到满足。色彩如何应用,需要设计者根据设计需求和各时代各民族人们不同的传统习性及审美要求。中国传统色彩观讲究五行对应,如水为黑色、木为蓝色、火为红色、土为黄色、金为白色,同时它们又是相生相克的,这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背景。其实现代设计中对色彩的感觉和运用就是传统色彩观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和延续。今天由于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活跃,开阔了人们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审美情趣,人们对于色彩的审美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停地改变。像每季的流行色,就充分的说明了色彩审美的时代性。曾经人们认为红色和紫色搭配(图4)在一起会显得很庸俗,而现在我们的生活由于时代审美的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反习俗的色彩搭配。传统的色彩禁忌也为现代人所突破,对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更为大胆。

图3 图4

2 审美意识在平面设计中的时代变迁

平面设计是我们生活中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设计风格的潮流变化跟每个时代的审美意识相关,这种具有时代节律审美的平面设计作品能将人们的精神所需表达出来,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因此,每个时代的平面设计都深含着不同的审美文化和审美风尚,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体现了平面设计审美意识的时代性。

审美意识起源于人类在原始时代的劳动实践,在受到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影响的同时产生并发展。审美是一种自发性、自觉性的意识形态,随着技术的进步、潮流的变化等因素,人们的设计审美也在不断的提高。比如在平面设计中,很多的设计会因为独特的造型或是丰富的色彩,在直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视觉上直观的感受美的冲击力,使人的身心获得轻松愉悦的感觉。

图5 图6

时代性又称时代精神,不同时期的设计师根据所处的时代的审美意识,通过自身的理解进行创新和发展,并形成新的审美意识。比如像洛可可时期的平面设计师皮埃尔·西蒙·方涅·勒让设计的“罗马体”(图5)便是受法国的“帝王罗马体”影响发展而成的。当今时代的审美意识是在历史、文化、社会、技术等各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人们的审美意识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尤其是技术的发展,使得平面设计的范围更加广泛,更能充分地表现出设计师独特的思想感情,使作品能满足更多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和这个时代的文化、经济等有关,人们的审美意识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变化的。例如中国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的月份牌宣传画(图6),反映着当时这个时代的社会情况,表现出这个时代的文化内涵,是这个时代平面设计具有的风格。

3 各个时代平面设计风格的审美节律

3.1 早期的平面设计

3.1.1 欧洲早期的平面设计

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平面设计逐步兴起。最原始的平面设计作品可以看做是古老的岩穴壁画。中世纪时期的平面设计主要是书籍设计(图7),受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书籍的色彩绚丽,形成了具有高度装饰特点的平面设计风格。文艺复兴时期在设计上喜欢运用各种花卉图案来做装饰(图8)。到了18世纪设计理念又发生了改变,洛可可风格装饰被引入了版面设计中。同时代的维多利亚时期平面设计变得日趋成熟,总体风格是繁琐装饰,但在字体设计上表现的非常清楚。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兴起,平面设计摈弃了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提倡歌德风格和其他中世纪的风格,当时的设计师们吸取中世纪、哥特风格、自然主义风格的特点,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新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中独特的曲线风格出现在平面设计里,尤其是阿尔芬斯·穆卡设计的海报《吉斯蒙达》(图9),其来自于拜占庭文化的镶嵌风格、植物纹样装饰曲线、单线平涂的色彩和设计以及细致入微的人物描绘等,成为了这一时期欧洲各国平面设计界争相模仿的对象。因受到中世纪的自然主义风格及日本浮世绘影响,所以“新艺术”运动采用大量的花卉、植物、昆虫作为装饰的细腻风格与简单朴实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经历了多时代的设计风格运动后,欧洲的平面设计逐渐走向新的发展方向。

3.1.2 中国早期的平面设计

中国的平面设计起源于文字,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周代以意、以音创造的新字,再到唐代出现图文并茂的《金刚经》(图10)、宋代用插图说明药材的医书《本草》。早期的平面设计基于我国几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绘画,在吸收传统艺术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形成设计的艺术形式。早期的设计将传统审美与商业目的融为一体,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多应用于包装、书籍、告示等。中国的平面设计随着各时代不同的文化、审美等因素而不断地发展成熟。

图10

3.2 现代平面设计

3.2.1 现代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促进

现代艺术产生了现代平面设计。在当时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大背景下,各种主义流派涌现反映出西方现代艺术对当时社会不和谐现象的一种反思。当时的平面设计在海报、书籍设计等方面都反映这一时代的思潮,如在约翰·哈特菲尔德设计的反纳粹政治海报中(图11),他将各种看起来不和谐的视觉元素构建在一起,以诙谐的画面再配以辛辣幽默的文字说明来讽刺希特勒政权,让人们看到了希特勒光鲜亮丽外表下邪恶的灵魂。这种把各种不同元素拼凑组合在一起的构图方式开创了平面设计构图创意的先河,也是现代平面设计中被经常使用的一种构图方法。现代平面设计在世界经济交流广泛而深入的进程中,表现的越来越丰富多彩。

图11

西方的“装饰艺术”是继“新艺术”运动后又一场影响广泛的国际性设计运动。“装饰艺术”风格独特,在视觉上给人愉悦,在精神上给人慰藉,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满足了当时社会的人们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装饰艺术”平面设计运动之所以发展出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平面设计,关键在于吸纳了当时社会流行的各种艺术和设计流派的精髓。二十世纪初受俄式芭蕾的影响,平面设计注重明快的色彩、清晰的线条、少装饰或无装饰的字体,较多运用直线、曲线、弧线和带棱角的面装饰构图(图12),产生了非常好的装饰效果。而后来出现主张无装饰线体的“构成主义”和 “风格派”从根本上改变了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对之后平面设计风格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图12

3.2.2 包豪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促进

包豪斯奠定了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风格基础。包豪斯的平面设计思想和风格深受当时欧洲的“风格派”和 “构成主义”影响,因此具有高度功能化、理性化以及简单化和减少主义化、几何形式化的特点。包豪斯的设计师们综合了各种“主义流派”风格和多种艺术运动的新观念,在实践中巧妙地融合了绘画、色彩、摄影等方面的技法以及同时期欧洲对现代平面设计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典型的现代平面设计风格。迪索时期出版了成为包豪斯平面设计试验主要场地的校刊《包豪斯》,刊物的设计广泛采用了无装饰线体,简单的版面编排,构成主义的形式,达到非常功能化的形式。包豪斯的贡献在于对平面设计功能化的探索和研究,是现代平面设计的主要起源之一。

4 中国平面设计的时代变迁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设计从封闭式的单一视觉思维到自觉意识艺术的新思潮,打破了传统文化意识观念,对艺术的多元化审美需求日益增加。纵观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过程,在经历了发展期(1988-1993)、成长期(1994-2000)和成熟期(2001-2008)后,中国的平面设计逐步掌握了时代潮流的方向。在发展期经历了广东平面设计的崛起,如“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在深圳的成功主办、港台地区平面设计开始对内地的影响等;成长期经历了改革开放而改变的文化生活方式和观念,尤其是与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广泛,人们的审美水平日益提高都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和平面设计教育的改革后,20世纪末的平面设计具有明显的文化内涵。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地与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相结合,体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样化的现代平面设计风格。中国平面设计的成熟期是在21世纪,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科技、传播媒介的迅速进步、加入WTO后与国际间设计的频繁交流,使得中国的平面设计逐步融入到世界设计中,并得到了设计界同行的认可。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的平面设计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观念,注重本土化的、风格多样化的、国际化的设计理念。

5 总结

总之,设计审美的流变遵循这样一条规律: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则设计审美理念越先进、科技越发达、设计技能越强则审美需求越旺;人们交流越广泛,则设计审美内容越丰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社会越开放,则设计审美的需求越高。设计和审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今天的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审美意识也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彰显自己个性,希望用特别的、独一无二的设计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文化品位,因此设计师们应随着人们的需求设计出许多符合当今时代审美取向和审美需求的作品。

平面设计的发展变化同样与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发达程度、文化素养高低、政治制度优劣、人文环境好坏息息相关,每个时代平面设计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是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平面设计的风格一定是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风貌,体现了平面设计审美意识的时代性。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我们来说,只有了解当今时代的审美特征,了解人们的审美需求,才能设计出更多更好令人满意的作品。

[1] 张咏梅.中国人色彩审美心理的形成及特征[M].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 芦影,李砚祖.平面设计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王玮琪(1994.07-),女,汉族,湖北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TB472

A

1672-5832(2017)07-0173-03

猜你喜欢
装饰色彩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鲤鱼旗装饰坠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DIY装饰沙漏
意识不会死
神奇的色彩(上)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