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个美丽错误:齐白石画虾最好!

2017-07-24 13:09张俊东
南风 2017年20期
关键词:虾子黄胄大写意

文 / 张俊东

原来是个美丽错误:齐白石画虾最好!

文 / 张俊东

齐白石 小品1

看到这个题目,估计很多人得纳闷,甚至气愤,还有的人想骂我。

因为全天下人,或者差不多五分之四点九的人都听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无论是画虾还是画马,都是这些大师每个人倾其一生努力的代表作,大家都认为好,而你却说不好,脑子进水了?还是被黄胄画的驴给踢了?

呵呵,之所以这样说,绝对不是哗众取宠,俺是有证据滴。提醒各位看官要注意这么几个关键点:

第一,“齐白石画虾最好”,其实大家都是听说,既然是听说,就不是自己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那么齐白石画虾最好这一结论是谁的观点?是怎么得出的这一结论?查了一些资料,似乎不太好考证。既然无从考证,齐白石画虾最好就是你传我、我传你,在“坊间”的一个传说而已(您没听说过不要迷信哥,哥就是个传说吗?)信不信由你。

第二,齐白石画虾最好这个结论判断,里面隐含了一种比较,齐白石画虾最好是和同时代的别人比,还是和自己比。如果和同时代的画家比,应该说齐白石画虾可能独步那个时代了,无人能及。但齐白石画虾和自己画的其他题材比,是不是最好呢?这应该是个问题了。

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认真和较真,一较真就麻烦。俺承认齐白石画得虾很好,但不是他所有绘画题材中画得最好的。为什么?大家想,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号称大写意,大写意是与写实相对的一个概念。工笔写实要锱铢必较、精雕细刻,要求和所画的人、物的外形极像,甚至一模一样。而写意要高度概括和抽象,以形写神,遗貌取神,形神兼备,所画的人、物的外形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托写形来传递神韵和神采。说得再简单一点,写实必须画得像,而且越像越好;写意不要求必须画得貌像,而是神似。齐白石说在像与不像之间最妙,关键在是否传达了神韵。画得很像,但没有神采,那不是画。而齐白石又特别强调用笔的高度简练,寥寥数笔,也就是能用十笔解决的不用十一笔。还有,画大写意还需要有一定的激情在里面,除了用笔的简练以外,还要有一定的用笔速度,笔墨才能酣畅淋漓。各位看官想,一个虾子很小的,而虾子的身子有很多节,头上有六根须子,虾头和眼睛也很复杂,尤其六根须子需要用笔很慢的悠悠写出。这从画虾用笔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虾子这一题材其实是不太适合画大写意的,也不太适合齐白石寥寥数笔用笔简练大写意发挥的。

第三,齐白石自己向来也承认画虾并不是他画得最好的。上面,我们从中国画大写意风格及齐白石绘画用笔特点分析得出,虾子这个题材本身不太适合齐白石去表现大写意风格,其实齐白石老人自己也有苦楚,他在一张画虾的作品题款上给了我们答案。他题到:“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他说:我今年七十八了,人们认为我好像只能画虾,冤枉啊!其实很多老先生和专家心里都明白,齐白石的人物、山水,还有花鸟当中的荷花、菊花、藤萝、牵牛花都比虾子画得好多了,他们只是不说而已,他们认为你自己没认识到,俺说了也没用。哪像俺这么傻乎乎,尽说真话啊。

齐白石画虾最好,当今社会还一定会有很大比例的人这么认为。其实齐白石画虾最好这一结论怎么来的,有无学术依据,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细究过,听别人这么说,我就这么认为,回头我也这么说。其实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不能说是以讹传讹,传播谣言,但至少是有点人云亦云、小鹦鹉的感觉。说重了,您别介意!

齐白石先生还有一张很经典的画,画一个人用筷子夹了一块鱼肉给耳朵吃,题跋曰:“耳食不知其味也”。看官们知道,耳朵是用来听的,是品尝不出鱼肉的滋味的,要想知道此块鱼肉到底什么滋味,您要亲自用嘴尝尝,而不是听别人讲得如何热闹。这有没有毛主席在70多年前《实践论》里讲“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您得自己尝一尝”的感觉,异曲同工啊。伟人和大师与我们普通人就是有区别滴,短短几个字、一句话,内韵太深了,绵柔悠长,回味无穷。

齐白石 小品2

齐白石 小品3

齐白石 小品4

张俊东,北京大学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石油书协副秘书长,著名中青年书画家、书画评论家。景德镇当代粉古彩研究院艺术顾问。

猜你喜欢
虾子黄胄大写意
如虎
——黄胄画猫贺岁展
黄胄作品选
黄胄:我不喜欢龙
一代精神属花草—当代八家大写意花鸟画展
黄胄和毛驴的故事
大写吾意
话说虾子种种
虾子借眼睛
虾子朝天小辣椒的记忆
钓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