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警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及应对

2017-07-24 16:24李艳青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遭遇障碍心理健康

李艳青

摘 要: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警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出隐蔽性、不完整性、不典型性和軀体化等特殊性,这些特点为识别和干预带来不便。建议对预备警察开展心理健康素养知识的系统普及,在警察的招录中增加有关的人格测量,对经历创伤事件的警察开展朋辈支持和专业干预,以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降低发病几率,及时有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关键词:创伤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和刑事执法机关。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了警察职业中有相当多的应激源,即可能给警察带来身心伤害的创伤性事件,警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人群。各个警种各个岗位的警察在执法活动中会遭遇到执法对象的反抗而产生身体冲突,在冲突中可能产生伤亡;他们需要处理各种交通事故,惨烈的交通事故现场可能引起他们的身心不适;在治安调解各类民事纠纷时可能遭遇群众的误解、敌对、辱骂甚至袭击,等等。这些风险情境都可能威胁警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成为创伤情境,给警察带来压力。

一、警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

遭遇创伤情境中应激源的刺激,警察必然会做出应激反应。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与普通人相比,警察这个职业人群对创伤情境的应激反应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应激反应的隐蔽性、不完整性、不典型性和躯体化上。

通常情况下,遭遇到创伤情境,一般人会有三个核心症状:闪回、回避和高警觉。闪回即侵入性地非自愿地不受意识控制地回忆起与过去的创伤事件有关的片段或碎片,包含生动的感知觉信息等。回避,是指当事人在遭遇到创伤情境之后,努力避免创伤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活动等;高警觉,是指当事人会对与创伤情境类似的情境保持过高的警觉,往往表现为过分的惊吓反应、难以集中注意力、易激惹、注意力难以集中等。但是通过我们对遭遇创伤事件的警察进行访谈,发现除了闪回这个核心症状外,警察群体没有出现典型的回避行为和高警觉反应。那是因为他们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纪律使他们不具备回避的条件,不可能也不愿意表现出回避行为和惊吓反应。所以,警察不是不害怕不恐惧,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会有正常的本能反应。有不少民警会有难受、心跳加快、在现场发呆、迟疑、下班后食欲不振、难以入睡或睡眠惊醒等症状表现。有的民警还会出现转换症状,即直接由创伤事件及其情绪反应所诱发,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的某种躯体症状。精神分析理论将这种转换症状解释为内在心理冲突无意识地转换为神经症状,即症状是心理冲突的象征性表达和潜意识处理。因为是潜意识的,一般人看不到其中的联系,往往忽视症状之前的心理和情绪困扰。或者说,正是因为忽视而没有对创伤发生之时的创伤体验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处理,才产生了后续的转换症状。

综上所述,警察应激反应具有隐蔽性、不完整性、不典型性、躯体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警察自己和他身边的人往往忽视或难以辨识警察已经出现的急性应激反应或PTSD症状,因而无法进行提前预防、早期干预。一些警察PTSD患者受症状困扰却因为不明原因,没有到专业机构接受干预和治疗,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二、应对策略和建议

遭遇到创伤情境,出现应激反应是正常的自然的现象。但是如果不引起重视,应激反应持续的时间会延长,消极影响加重,严重者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不是每个人遭遇到创伤事件都会产生创伤体验,出现应激障碍,或者罹患PTSD。是否出现应激障碍与创伤的严重程度、个体的人格特质和人生经历以及个体在生理上的创伤易感性有关。为了将PTSD的发病几率和损害降到最低,减少警察队伍的非战斗损失,笔者有如下思考和建议。

1.普及有关科学知识

目前,公安机关警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是在各类零散的在职培训中加入心理健康讲座。这些讲座远远不能满足警察对自我心理保健知识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在公安院校针对预备警察开设专门针对警察职业的心理健康课程,课程内容应该包括可能的风险情境的识别、风险规避演练、警察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的识别和评估(包括PTSD),日常的自我应对策略和方法,为提高民警的心理保健意识,从而为PTSD的提早预防打下基础。

2.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已有研究表明,PTSD的发生与否及预后情况除了与遗传等生理因素有关之外,还与个体的人格特点和应对风格有关。比如神经质人格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预后都有相关。焦虑、担心、常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较强的人更容易发生PTSD,而且发生之后症状的持续时间也较长。应付方式也是影响PTSD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应激事件的人往往容易从急性应激反应中脱离出去,不易患PTSD。

为了预防警察罹患PTSD或减少有关风险,笔者建议:①在招警过程中增加人格测试环节,筛查出易感人群;②进一步研究PTSD患者在稳定的心理品质方面的规律,为公安机关的警察招录提供科学依据。

3.朋辈支持

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各种心理困扰有疗愈作用,也能减少PTSD的发生。当警察遭遇到创伤事件之后,同事或领导采取一定的形式给予支持,将会极大地降低警察罹患PTSD的发生几率。根据遭遇创伤事件的警察的数量,可以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支持形式,如主题聚餐、主题疗养、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大家说出自己的各种症状感受,所见所思所想,也可以是资深的有经验的同事或领导与当事警察之间的一对一的亦师亦友的倾心聊天。可以这种朋辈支持和干预往往需要建立在良好的额团队氛围之上,不拘形式和地点,但是也需要精心策划,做到主题鲜明、氛围轻松而严肃,温暖安全而有结构和规范。

参考文献:

[1]郭兰,孙启武.心理创伤:评估诊断与治疗干预[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2]王铭,江光荣.情绪障碍及干预:心理表象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6年第4期

[3]陆邵佳,李凌江,高维佳、贺达仁.创伤后应激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第6期

[4]徐芳.警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心理危机干预方法解析[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辛彩蕊.警务人员灾难性突发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和早期干预[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03期

项目编号及名称:湖北警官学院2017年度院级重大项目“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研究”(ZDA04)

猜你喜欢
遭遇障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预防遭遇拐骗
“迟到城”里的遭遇
“祝遭遇各种不幸”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