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答案 自己做

2017-07-24 16:46陈万龙
湖南教育·C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解题同学数学

陈万龙

课堂不仅是时时发生错误或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地方,更是師生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天地。意外情况的发生,为师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契机。然而,部分教师由于备课时过分依赖参考资料,造成了教学上的偏颇或失误,导致教学专业水平下降。其实,数学教师也要“下水作文”:解答问题、探索问题,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保持进取精神。教师做题即研究,只有先做题,才可以避免习题的机械重复,使练习做到少而精。教师通过做题,发现题目本身及其答案的疏漏,并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要答案,自己认真做———这是特级教师沈唯刚老师30多年教书生涯的经验总结。对此笔者深有体会,并与大家分享亲身经历的几个小插曲。

一、“老师,这样的做法有问题”

案例1过x轴上一点P向圆C:x2+(y-2)2=1作两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吟ABC面积的最小值是()。

学生大都认为解答过程没有问题。正当我为此同学的解答感到高兴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老师,这样的做法有问题。”我心里一惊:“有问题!”好在自己还算有点经验:“请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这位同学不慌不忙地说:“只有当AE= PE时,面积才能取到最小值。但在这里AE=PE是不可能的,并且这样也只能是求出最大值,而事实上,当PC越CO时只能求得最小值。因此,可以肯定这样的做法是有问题的。”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既然取不到,那么怎样求解此题呢?同学们可互相交流、探讨。”几分钟后,有同学上台展示了。随后,我和学生对上述成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一致认为是正确无误的:均是通过设角变量,化为此角变量的函数关系求解,这是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反思:教师只有事先认真做题了,才知道已有答案解法的错误。若不是把“球”抛给学生,这个问题的处理必定会失败,甚至有可能使课堂出现冷场局面。教师只有通过事先做题,才能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使自己在课堂上处变不惊。即使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非常正确,教师也可以有意示错,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二、“老师,这道题本身就有问题”

当大部分学生认为此种解法干净利落时,一位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怯生生地说:“老师,这道题本身就有问题。”教室里顿时雅雀无声。该生上台展示了他的解题过程:

设点P(x,y),则有:

这是一次月考中的一道题。从考试的结果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按通性、通法求解的,但不是因计算复杂出错,就是因运算量大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为了鼓励学生的信心,我和学生一道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解:由题意知A(-2,0),直线l:y=k(x+2)。

学生们对此解法感到非常惊讶也很佩服,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此同学利用线段AB的中点坐标将斜率表示出来,而这恰恰抓住了此题的本质特征,真是思之越深,解之越简。

教学反思:学生对本题的简明解法,确实让人赏心悦目,拍案叫绝。学生学习数学的发散思维,在这里也得到了难能可贵的展示。反复回味上述简单解法,他那快捷明朗、机智灵活的思维,恐怕是我们教师都难以做到的。这无疑告诉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做到教学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体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送给学生一个信任,学生会还你一个奇迹。

四、“老师,此题就只有这样一种解法?”

案例4求函数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

在高三的一次复习课上,我再次选用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学习必修课本时就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不过,还是有同学不知怎样处理。我给出了如下的解法:

很明显,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解答。同学A的解法虽然简单,但若求其最小值就无能为力了。而同学B的解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说同学B的解法更具一般性。

教学反思:在教师都没有想到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本题的不同解法,可谓是层层递进,突破难点,课堂达到高潮。教学中对问题的解答,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及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对解题过程作出调控。特别是当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设想有差距,但对深入地理解问题又具有一定价值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教会学生寻求思路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方法的优劣。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以提高。

结束语:我们知道教师做题并不比学生高明,有时学生能发现你还未发现的错误与疏漏,学生的解答可能比你的更简洁。教师认真地做题是讲题的必要条件。只有认真研究问题,研究解法、变式,研究学生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的难点或疑点,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开发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才能在讲解时充分暴露你解题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真正做到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会创。

(作者单位:华容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解题同学数学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