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2017-07-25 01:11谢福南
师道·教研 2017年7期
关键词:童话识字探究

谢福南

化州市文楼镇中心学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后教材内容改革的一个大突破,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改的一个新突破点,其教学实践活动也备受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重视,如何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是每一名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综合实践活动还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新途径,学生的视野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使小学生从小了解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密切关系。

一、在教学学习中适当安排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践进行恰当的安排和灵活的应用。在不同年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都要科学而恰当地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要从识字开始,注重识字内容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识字带来的乐趣和意义。识字不能依靠死记硬背的道理,要结合字的形、意进行记忆和理解。随着学生识字量和文学积累的增加,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为主,要充分利用话外读物的动画,其中的“画一画、说一说”、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安排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具有极大的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例如《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美的情操。教学中教师应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又如“走进童话”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上课之前,老师可布置学生大量的阅读童话、搜集童话。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话内容、阅读过的童话内容,充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丰富了文化积累,同时也强化了欣赏和理解能力,为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探究从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

合作探究既是学习方式,也是学习目的。合作探究是主动的,就是让小学生自己去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须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們有机会展示自我。首先,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摒弃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强调学习的自觉性,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个空间,可以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大自然。让学生的思想插上奋飞的翅膀,让他们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畅游于苍茫大海之中。其次,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不同生命体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习目标,给学生一个条件或环境,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达成。例如,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个过程就是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过程。

在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具体而言,要先形成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变传授为指导,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丰富等。再就是养成探究习惯,让小学生喜爱质疑,乐于钻研,积极勤奋,以探究为乐趣。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成功和失败,从而磨练意志品质,提高思想认识。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探究性学习并不是无原则的放手让学生天马行空,漫无目的地游荡在课本或自然之中,而是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目标明确地探讨学习。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会在学习探索的实践中循序渐进的形成,并逐步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罗峰

猜你喜欢
童话识字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识字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