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育人途径的探索

2017-07-25 21:55刘青
师道·教研 2017年7期
关键词:种子育人教学内容

刘青

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

小学生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学都是向学生进行育人教育的经常性途径,各科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均有重要作用。小学科学教育同样是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的经常性途径,它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上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是通过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而达到育人教育的目的。但利用小学科学学科实施对小学生的育人教育,需要教师掌握好一种育人教育的度,既不能将小学科学教育变成对小学生的育人教育,又不能不对小学生进行育人教育,这其中需要教师抓好时机,适时渗透,将一些隐性育人内容充分挖掘出来,达到在悄然的过度过程中实现对小学生育人教育的目的。

一、小学科学学科对小学生实施育人教育的可行性

小学科学学科还是对小学生进行育人教育的最佳学科,因为它涵盖了生物、地理、化学、物理和生理卫生等多学科的科学知识,课本内容有很多对小学生进行育人教育的素材,能够利用好小学科学学科那些隐性教育知识对小学生实施育人教育是一种较佳的途径。可以说,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内容当中,有很多是教师对小学生实施育人教育作用的隐性教育内容。例如,在教师教学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内容时,可放手让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来探究究竟是物体的重量,还是物体表面的光滑度,亦或是物体与物体的接触面积等对摩擦力的影响,并以此进行隐性育人教育,使小学生初步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意识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意识。其实,小学科学学科当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几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都有其相应的探究内容,需要教师利用好这些教学素材,对小学生时刻进行育人教育。还有教师在对我国四大发明内容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顺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传授伽利略以及哥白尼等国外科学家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教育机会,对小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思想教育、研究探索精神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因此,小学科学学科对小学生实施育人教育不但是一个可行性途径,而且还是一个具有很广泛教育途径的学科。

二、小学科学学科是对小学生进行育人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依靠模范或榜樣对小学生进行育人教育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内容当中,有许多对模范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便可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在介绍模范科学家事迹时,掺入或渗入具有针对性的育人教育内容,顺势向小学生进行爱科学、爱思考和爱钻研等的思想教育,培养小学生初步建立喜欢创新的意识,建树相信科学的正确理念,并让小学生从小就明白,只有人类科学的不断进步,才是促进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更加科学文明的动力,是科学在一次次变革着人类社会,而这种变革是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更加文明的时代。

(二)依靠教学内容的寓意对小学生进行育人教育

教师运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教材内容对小学生实施育人教育,需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所具有的寓意。有些教学内容对小学生的育人教育特征并不显现,而其间又确实蕴含着这样的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挖掘和善于挖掘。而这种挖掘既不能有失科学学科教学的主旨,又能兼顾对小学生的育人教育。像在教学我国航天科技进步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对我国实现飞天梦的介绍,激发小学生向往科学的欲望,并以此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建树他们长大以后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这其中的教育寓意就是培养小学生崇尚科学,并以科学改变国家命运,走向强盛。

(三)依靠教学内容的渗透对小学生进行育人教育

运用教学内容的渗透对小学生进行育人教育,需要教师找准教材切入点,并抓住较好的渗透时机,在贴近教学内容当中实施巧妙渗透,切不可生搬硬套或牵强附会,否则,育人教育效果将会被打折扣。比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安排小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并要求小学生对种子萌发过程做好相关的记录。小学生的实验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即要么种子正常萌发,要么种子腐烂。教师在进行总结时,便可运用一个渗透对小学生进行育人教育,即凡是那些有耐心和细心的同学,他们所实验的种子正常萌发率就较高,反之,那些粗心同学的种子萌发实验,种子的腐烂率就较高,以此借机渗透,小学生要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耐心和细心习惯,长大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容易获得成功。所以,将这样的科学知识教学内容,渗透进了对小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做事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种子育人教学内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桃种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