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化教育”办学特色的探析与实践

2017-07-25 02:58彭家文
师道·教研 2017年7期
关键词:石头特色理念

彭家文

广州市南沙区岗城小学

立根这片沃土,浸润着学校文化传统,我校确立了“石文化教育”。我们从自然之石出发,走进“文化之石”,走近“理念之石”,并把石、石文化、石精神融汇在日常的教育行为中。玉汝于成,学校正以崭新面貌走在“区域影响力的优质学校”道路上。

一、土与石孕育学府精神

珠江流水中的金洲岗,在沧海桑田的地理变迁中,日积月累,集沙成洲,继而成为洲之脊,水之托。但是,世界所有的泥土都离不开石头。肥沃的土地,身后曾经是坚硬的岩石。奇石林立的金洲岗是校园独特的风景。置身其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远古的神秘,也憧憬到我们美好的未来。

在我校的办学传统中,可以看到前辈从日常柔软的生活中不断探寻风骨的追求。这就是柔软和坚硬,泥土和岩石的辩证法,也是学校历史的主线。仔细琢磨,我们从中可找到石头的坚固,石头塑造出的各种具象,石头后面蕴藏的各种精神,比如美好、坚毅、相互支撑,等等。

为了把南沙区教育局提出的“基础教育国际化”这一宏大叙事与学校历史对接,我们选择了从石头出发,重新打量我们脚下的泥土和石块,全面了解石头文化的内涵,深刻思考石头所蕴藏的精神品质。

这是一次“寻找石头精神”之旅,也是一次寻找“教育精神”之旅。我们发现,岗城小学的过去,曾经在教育中触及过许多深刻问题,有一些还真诚地实践过。比如,教育联系生活的探索,学习自主性的探索,活动课程的探索,等等。从“石”出发,最后回归到“石”,“石以载道,石品育人”。自然之道,其理互通。我们要做的,就是明道释理,踏实践行。

二、石文化凝聚特色教育理念

从“自然之石”到“文化之石”,再到“理念之石”,每一次的“石头”的嬗变,都是人的精神升华。我们最后确定“石文化教育”,也是对学校传统和办学特色的升华,其中流动的正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石文化教育”,运用的是哲学所说的“比喻语句”,其实质是指用“石的精神”去滋养学生,把学生塑造成具有“石头一样精神”的人。

那么,“石文化”具体所指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我校从中寻找到这样四个特征:第一,拥有顽强的毅力,能抗击外界的各种打击,坚如磐石。第二,有責任担当。小可铺路,大可擎天。第三,做最好的自己。金石玉声,是自然最美的声音。第四,互相支持,团队合作。铺路建房,修桥筑城,石头互相支撑,不计位置高低,共同完成任务。

“石文化”的光辉,就是人性的光辉。因此,我校明确了“石以载道、石品育人”的办学理念。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概括出“锲而不舍,金石为开”的校训,“有教无类、点石成金”的教风、“乐学巧学、水滴石穿”的学风、 “岗城钢成、众志成城”的学校精神。

三、特色课程滋润学子心灵

“石文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建设,方向明确,特色突出。我校重新梳理了课程清单,明确了三大课程体系。潜在课程,注重继承和弘扬原有的“石文化”,并把学校的各种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纳入到潜在课程范围,充分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课程功能。活动课程,力求做到精细化、系列化。

学校编写了主题为“赏石”的校本课程。以“赏石”为蓝本,学生利用晨会、午会、班会及课堂,选择其中内容,或阅读有关“石”的经典诗文,或欣赏“石”的艺术品,或观看有关“石”视频,或制作“石”的手工艺品。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石文化”中,感受石,理解石,欣赏石,最后感悟石与人生。

开展“石以载道”的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挖掘金洲岗上“石”的历史渊源,以“赏石”来探究石的品格和分类。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系列讲座、专项探究等,把石品文化的烙印深深植根在每一个学科教学之中。

开展“石文化教育”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每班以“石品”为主题来开展系列活动,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坚持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以培养优秀的品质为出发点,激励学生发愤图强,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综合素养。

学校建立“五色钻”评价体系。以“品如玉、志如石、心如海、行如水”为标杆,开展五“品如玉的礼仪之星”“心如海的博爱之星”“ 志如石的好学之星”“行如水的探索之星”等评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广泛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石品育人的良好风气。

建立“石文化教育”教育专题网站。利用校园网为师生及时将活动信息及素材上传,为师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石文化教育”的和谐校园创设互动平台。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石头特色理念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别小瞧了石头
中医的特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