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共享空间

2017-07-26 19:11王汇青
科技视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构想高校图书馆艺术

王汇青

【摘 要】通过了解当今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的内涵、定义,中美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的现状,提出构建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中国美院图书馆象山分馆共享空间的设计构想。

【关键词】共享空间;艺术;高校图书馆;构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不断地发生围绕着资源、读者、服务重新定位,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空间灵活化、技术现代化以及服务对象远程化,使得图书馆必须改变原有的服务模式来适应新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要求高校图书馆采用更加社会化方式来吸纳不同读者群,于是高校图书馆引入了共享空间(commons) 模式。当前共享空间出现了不同的模式,诸如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甚至研究共享空间等。

1 共享空间的内涵、定义

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简称(LC)或称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是一个设计优化的协同学习环境、一站式服务中心,大量运用快捷的互联网、功能齐备的电脑软硬件设备和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库(比如数字化、印刷型、和、多媒体知识库等),在资深的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的共同支持下,为学生(如个人、小组及学习团队)的学习、讨论、研究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培养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交流、研究。共享空间从20世纪90 年代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兴起以来, 在全球高校图书馆界迅猛发展,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 趋于完善的创新实践。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当中,共享空间已经成为了最具人气、使用率最高的服务模式。目前,不管是图书馆学界的资深学者还是资深专家,因为他们研究方向及重心不同,所以他们不论对LC亦或者IC所作出的定义都还是存在不同。1999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Donald Beagle在其发表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文章《定义一个信息共享空间》中,首次对信息共享空间进行了描述,首先它是一个物理空间,其次它有几个关键性特性,比如“一般信息和咨询台,其功能作为联系和一般帮助中心”; 一套“协调和扩展的研究和工作区,提供的选择范围从一个传统的个人研究区域到协作会议区域”。国内的上海图书馆吴建中提出了他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定义,即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互相交流学习的服务模式,它使图书馆馆员、技术专家、多媒体工作者与各类用户在一个特定互动空间中, 提升了读者信息素养, 推动了各类学习研究与思考实践,实现了一站式信息服务。

2 中美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的现状

早期的共享空间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早在1992 年8月,美国爱荷华州的州立大学图书馆就开设了“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简称IA)”,它被认定为最早出现在高校图书馆的共享空间。笔者比较了国内上海师范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清华大学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爱荷华大学、南加州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等图书馆的资料信息后,作出了以下分析。

2.1 空间设计

共享空间的理念,首先是强调在该空间的资源分享与共用,那么它的规划设计就应该要优先和充分考虑到读者需求,秉承人性化原则,满足个人、团体对一站式信息的需求。我國高校共享空间大多在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只能为读者提供自主修习空间,无法很好地为读者一站式服务。美国高校共享空间的各功能分区,大多通过信息服务站为节点和中心,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且美国高校共享空间的设计范围广泛,很多美国高校都在各个分馆内设有共享空间或在同一馆内设有多个共享空间分区,例如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共享空间就有东、西区,亚利桑那大学分别在主馆、工程技术分馆、美术分馆设有3 个共享空间。美国高校图书馆在共享空间设计上更加重视休闲元素,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爱荷华大学图书馆的共享空间内就设了咖啡厅,增加读者放松、交流的轻松氛围。总体来说,美国高校共享空间的空间设计更加符合用户多样化和一站式服务需求。

2.2 资源配置

软硬件设施方面,美国高校共享空间在软硬件设施上与我国相比,它们明显更为全面先进;而我国高校共享空间在软硬件设施则存在有明显不足。美国高校共享空间大多能除了提供电脑的有两种选择:台式机与笔记本以外,还能提供录音笔、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而我国高校共享空间则基本只能提供台式电脑。在软件配置上,美国高校共享空间的电脑装有大量专业应用软件,完全能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学科的专业需求。考虑到国际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我国高校共享空间内电脑一般只配置基本的办公软件,缺少各种专业应用软件。

2.3 服务项目

中美高校共享空间大都提供参考咨询、多媒体、讨论室与会议室预约以及教育培训等服务。目前国内高校共享空间的多媒体服务,还停留在多媒体借阅与视听层面。美国高校共享空间则普遍提供多媒体制作与指导服务。国内高校共享空间提供的技术顾问与写作指导服务也是薄弱环节,这两项服务在美国高校共享空间已经发展比较成熟。

2.4 服务时间

我国高校共享空间服务时间明显少于美国高校共享空间服务时间。我国高校共享空间的服务时间基本局限在图书馆正常服务时段,虽然中科院研究生院图书馆提出共享空间在休息日及节假日保证开放。而美国高校中的印第安纳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南加州大学的共享空间已经实现了部分甚至是全面的24小时服务。因此,我国高校共享空间在延长服务时间上仍有待改进。

3 中国美院图书馆象山分馆共享空间的设计构想

3.1 新理念的树立

传统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在服务空间的设计规划上也服从于图书馆藏书的角度和思维,其开展主要服务也就是书刊借阅、参考咨询及其他相关功能,读者往往是围绕着资源和服务在移动。现代图书馆完成到了强调以人为本的转型。这一巨大转型,需要首先从以“馆藏为中心”朝着“ 以用户为中心” 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适应读者对信息需求的新变化,建立以方便读者,迅速便捷为宗旨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努力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内涵,深度挖掘图书馆为学院各类学术团队和个人教研活动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的潜能,积极探索和创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格局。其次,服务空间的重新设计规划将极大推动作为艺术院校图书馆服务改革、创新的新进程。

3.2 压缩馆藏空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冲击,图书馆的到馆人数、借阅量、咨询量不断递减。其中,象山分馆2楼电子阅览室有178多平方,里面100多台台式电脑的使用率极低,完全可以将这些电脑分散安置在4个服务楼层。3楼报刊阅览室有近1400平方,完全可以将报纸、现刊、过刊区域进行压缩,可以腾出2/3的面积。

3.3 开设艺术信息素养课程及自主学习共享空间

4楼教师研究室有近180平方,里面有一套多媒体视听设备。现在,通过安装活动隔断等设计,对教师研究室改造,设计成可分拆式的2个独立空间。 除了配置桌、椅、白板等, 还配置无线网络、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再增加一套多媒体视听设备。其中,一个独立空间可以开展利用馆藏音视频资源、开设艺术信息素养课程、联合教务处对接学院精品课程录播等项目。另一个独立空间可以设计成10人左右的多人小组学习讨论间。

3.4 开设主题信息共享空间

利用象山分馆2楼电子阅览室腾出的178多平方的空间。不定期的安排主题新书介绍、留学信息交流、考研培训讲座、就业招聘宣讲等主题信息的发布共享,打通图书馆、校园、社会信息渠道。学生可以获取最新图书信息、把握继续学习深造机会,抓住就业实习机遇。于此同时,如若能引进饮料零食自动贩卖机,就能创造悠闲放松的交流氛围,吸引到更多师生来图书馆。

3.5 开辟创意创新共享空间

3楼通过压缩馆藏空间,腾出的近1000平米的空间,可设计规划出个人及团队学习交流与主题作品展示空间,使图书馆从单纯的安静环境转变为复合的动静结合环境,从原来只能阅读的安静场所变成允许局部的交谈交流的交互式学习共享空间。图书馆将规划符合学院专业特色,对接学院院系、学工部门等专业活动的教研创意创新空间。可以不定期地主题式展示学生的各类课程结业、上山下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作品, 配合作品的展示举办主题讲座、沙龙、论坛等活动, 充分展现艺术专业学生的作品原创性、独特性、影响力,为我院创业学生提供对外交流的良好平台。学生们通过在创意创新共享空间中展示、交流他们的作品,不但能分享交流创作思想,而且更能将创意、理念、想法通过作品来实现。借此图书馆将成为全院学生关注的新热点, 并激发全院学生进行更多更好创作研究的潜能, 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图书馆与他们专业学习、研究创作及创意展示的密切相关性,以此来推动促进他们的学习创作交流活动,最终来实现图书馆的新时代价值。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纵深发展,它已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高校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高校图书馆为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发展和时代的发展趋势,要求对自身的服务和功能空间进行不断拓展和延伸,这也是自身为了不断提升和完善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而提出了的更高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当重视读者体验,健全服务及评价体系,革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一个艺术院校图书馆,应该全面回应和践行学院办学方针、理念。学院的教学是通过一门技艺学习,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进而了解创造本质,打开自己内心,进入创造的境界。但最终要培养的又不止是工匠,而是要培养能够思想、富于情怀、有批判精神的工匠,也就是“哲匠”。图书馆共享空間正是通过自身的资源和服务来培育不仅包括中国原生的艺术精神,也包括不断修复、更新的艺术力量的当代“哲匠”。

【参考文献】

[1]高雅.中美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2)52-55.

[2]姚乐野,蔡娜.研究型综合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图书馆为例[G].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43-47;51.

[3]王敏.高校图书馆如何构建符合馆情的信息共享空间[G].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75-77.

[4]陆波.艺术院校图书馆共享空间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新美术,2016(3)124-126.

[5]李红英.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G].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6)86-88.

[6]上海师范大学信息共享空间[EB/OL].http://202.121.55.18:8001/.[2014-04-10].

[7]马骏.艺术类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构想——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G].2009(6)35-37.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构想高校图书馆艺术
纸的艺术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安庆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构想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