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2017-07-27 08:08付瑞媛
商情 2017年2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才职业

付瑞媛

【摘要】一个国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社会不断得到进步,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职业教育恰巧可以培养出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通过这些具备职业技能型的人才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今天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所培养出来的具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速了知识经济转化的速度。然而,由于我国国情的特定条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落后,且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严重影响职业教育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制约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1.职业教育阶段发展不均衡

职业教育可分职业启发教育、职业储备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相关《建议》中提到:职业教育应该是全民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至中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该提倡培养全民职业素质教育。然而在实际中,我国各地对于职业启发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传统义务教育甚至完全没有职业教育的内容。其次,由于职业启蒙教育的缺失,学生在实习和毕业阶段对进入社会的职业选择盲目性大,没有“学以致用”的价值体验,就会把矛盾指向“学校教育无用”。

2.学历教育层次缺失

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目前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为主体,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目标。中职高职从学历层次上相互合作、促进发展。但是,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完全停留在大专学历的教育层面上,没有本科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层面的职业教育。对于学生家长和学生本身而言,上了职业院校就等于“低人一等”,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效果都比传统学历教育的专科本科教育落后。而且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也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本科及本科以上學历的深造是必要的。然而,即使通过努力获得本科以及以上学历深造的机会,也已经不是“职业类本科”教育了,原本积累六年的职业技能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职业能力逐渐被弱化,这部分人才有可能完全浪费掉。

3.专业结构设置滞后,专业设置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当地人才培养输出之间关联密切。然而,现在的很多职业院校要么没有能够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要么缺乏能够根据社会需求而进行自我改革的能力,因此造成了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从整体上看,当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专业设置陈旧、专业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等问题,脱离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生在学校里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适应新发展、新要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另外,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建设缺乏前瞻性,对于新兴产业的、热门领域的人才需求反映太慢,学校师资培养和实验实训软硬件建设配套落后。另外在学校课程设置工作上,现在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缺乏上下层次衔接意识和职业教育体系完整体验观念,各个教育机构在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定上“各自为政”,造成中职高职教育课程重复量大,学生学习失去兴趣。

4.不能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各个层次职业教育都应该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才能上下衔接,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设计发展的基本问题。我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特色,十分接近。我国许多中职学校办学理念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生硬的按照所谓的政府要求办学,缺乏市场引导,这导致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呈现明显的趋同,教育模式和内容都基本相似。另外,没有处理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关系,使得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存盲目操作,导致职业院校和社会上的职业培训机构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

5.财政投入不足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典型现状是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关注低,办学条件差。事实上,职业教育是一项高投人高成本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手段是很独特的,因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技术技能需要大量的资源做保障,于是其培养成本就远远高于普通教育。如果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投资力度跟不上职业院校的实际需求,就会延缓和耽误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仍有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6.师资队伍质量和结构急需改善调整

职业学校学生在人才需求中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动手能力强,有专业领域的一技之长。这就对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的设施设备和师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事实上,某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偏低,不少专业教师对生产服务一线的经营管理、技术工艺等了解不够,重理论轻实践。而且,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公关能力也普遍欠缺,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的,几乎不可能拥有企业的实践经验,这样就造成了面向企业的科研难题就难上加难了,间接导致高职院校的自身价值及其在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无法彰显。

7.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校企合作不仅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从质量上与产业发展紧密捆绑、协同促进、双赢互惠的必要形式。校企合作是一种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比如企业为培训员工向学校支付费用后,由于职业学校师资的企业实践能力有限,所以培养的技能人才可能无法达到企业所设定的要求,长此以往导致了企业失去参与职业人才的热情,职业院校失去合作办学新鲜血液。

8.职业院校参与服务地方经济程度太低

职业教育的定位应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导向,职业院校的教师应以深人参与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引领技术前沿,力争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头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这种能力与职业院校培养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实际情况往往不如人意,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学科研人员热衷于出著作、发论文等,不求质量上创新,只求简单的数量堆积,所谓的研究成果大多数都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科研成果甚少。研究项目与社会生产实际相关度极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如此一来,大量的研究成果便成为闲置的“学术垃圾”,与生产力脱轨,造成产、学、研分离的局面。

这些事实证明,职业教育相关体系的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的衔接、国家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等等都是我国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人才职业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毛遂自荐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