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洒脱背后的无奈

2017-07-27 20:50阿拉尔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力士朝堂敬亭山

阿拉尔

李白给人的初步印象是洒脱不羁,这种形象蕴涵于诗句中的浪漫超脱,源于他的四处游荡行走,像一朵随心所欲的云,似乎放下了一切的拘束与礼节,广泛交友,无论皇亲贵胄、达官望族,还是汪伦那样的平头百姓,只要志趣相投,就一并结交。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到了高力士和杨贵妃那儿,面对玄宗皇帝身边两个深受宠爱的红人,李白竟然不屑一顾,摆出了清高与傲慢,让高力士脱靴,让杨玉环研墨。这种性格使他爱憎分明,因此成就了一种鲜明迥异的个性,促成了他满腹才华井喷式的展露,成就斗酒诗百篇的传奇佳话。于是诗句之下,总是那样的飘逸轻灵,似乎远离了尘埃,处处透视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奇妙。

远大的志向让李白不甘平庸,专程赶往长安,希望得到明君的赏识,可是残酷的现实换来的只有无尽的绝望,甚至心灰意冷。此时的唐朝早已不是开元盛世那般的清廉圣洁,唐玄宗已然一步步走向腐化奢靡的堕落深渊,因而贤臣遭到排挤,奸佞掌控朝政,一时间处处乌烟瘴气,才华无处施展,所以只好装疯卖傻,以一种假清高的方式试图依靠异类形象得到特别的关注。

终于,李白得到玄宗的重视,并且用隆重的方式将他请入宫廷,他以为自己成功了,至少离目标越来越近了,可是后来他逐渐发现自己过于乐观,而这种心态的后果是心情极大反差后的更加的心灰意冷与麻木。一次次用酒将自己麻醉,对于唐玄宗要求的华丽诗句,只是带着朦胧的睡眼一挥而就,然后继续沉沉睡去。都以为他从此消沉,可是谁又明白其心中的苦涩与伤痛。

可是李白用这种方式捍卫的自尊却被误解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于是在无尽的中伤诋毁下,他面临的他是被贬低的命运。虽然最终被赏赐黄金赦免,以后游历中他把心酸与孤寂都寄托在了壮丽山川。“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看似那种坦荡的胸怀,实际承载的却是太多的放不下与牵肠挂肚,没有知己相伴,独处中,只好把满腔愁绪诉说给敬亭山。独自一人,凝望一座山峰,沉默良久,仿若塑像一般,传递的感觉是多么的落魄与孤独。因而无论面对何种朝堂、何种境遇,唯一无法掩藏的都是那份对于江山社稷的满怀赤诚与激情。

一路挥毫泼墨,洋洋洒洒的笔触间将万里江山塑造得壮丽雄奇、精美绝伦,表达的是那份无限的挚爱,然而面临的却是朝堂的冷漠与忘却。李白成了朝堂昔日过往中可有可无的一段插曲,在你死我活的鉤心斗角中,他的身影似乎已经被遗落在了无人的角落。

直到安史之乱的突然爆发,大唐王朝瞬间崩塌,不堪一击的腐朽即刻呈现眼前,一时间,玄宗奔逃,天下大乱,叛军一路飞扬跋扈,耀武扬威,烧杀抢掠,人心惶惶。李白虽然已经垂垂老矣,却依然老当益壮,跨马请缨,只是英雄未捷身先死,试图掬起那一轮江中明月时,却就此沉入江水,只留下一段散乱的剪影在无尽的壮怀与激情、在嗟叹和思绪中流连、回荡: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猜你喜欢
高力士朝堂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轻轻松松聊汉语:安徽敬亭山
哭来的官位要还回去
《敬亭山》
速生林
为什么要去敬亭山(诗)
剑客
亦忠亦奸高力士
四大名著话“拼爹”
高力士并非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