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诠释大历史的悖论

2017-07-27 10:25孙佳山
环球时报 2017-07-27
关键词:小鲜肉大业爱豆

孙佳山

《建军大业》上映在即,演员表上一连串小鲜肉的名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和质疑:这些“小鲜肉”能否承担起演绎那段沉甸甸革命历史的重任?

毋庸置疑,《建军大业》是主旋律影片,但它和过去一般意义上的主旋律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从1987年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开始,主旋律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至今已经30年,它大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以《大决战》系列、《开国大典》《渡江战役》为代表。现在对主旋律的主流认识其实还停留在那个阶段,认为主旋律就是完全由国家出资,拍给国家看的东西。

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的一批“长征”题材作品。从那时候起,国家投资开始从主旋律中逐渐退场,主旋律在投资意义上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

第三阶段就是《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些影片,不仅在资金投入上已经和国家没有关系,在内容制作逻辑上也开始转向市场化,试图遵从好莱坞等主流大片的制作逻辑。

第四阶段则以《湄公河大案》《人民的名义》为代表,包括《建军大业》,这一阶段更为复杂。与过去由国家标明边界的主旋律作品相比,今天的主旋律有了相当的自主性,对于文化边界的“勘测”也是在商业逻辑摸索的基础上完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讨论《建军大业》时就不能抽象地讲大道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它的生产、传播所面临的具体商业风险和挑战,并不是我们坐而论道就能够体会的。

主旋律在当下的另一个特征,是更多的青少年对主旋律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纪委的《永远在路上》在B站上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所以,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越来越多的“小鲜肉”出现在主旋律中,是新的粉丝文化消费形态的产物。

当前粉丝文化下的爱豆与传统明星的一个巨大鸿沟在于:前者是建立在当代粉丝文化的土壤之上,而这种新的文化经验不在任何过往的理论阐释范畴中。比如去年年末,TFboys成员相继庆生之时,他们的庆生视频竟然被粉丝们集体筹资付费,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巨幕上播放。

在这种全新粉丝文化中的粉丝们,非常清楚如何让自己的爱豆有效提升作为明星的象征资本。他们在相当主动地参与塑造、建构爱豆的形象。

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这种从传统明星到爱豆的文化跃迁,这已经开始深度影响到影视领域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比如,以前的观众观看古月那些特型演员扮演的毛主席等伟人,毫无疑问必须要演得像才能符合他们的观看预期。而现在比如由“小鲜肉”们参演的《建军大业》,和过去的要求相比,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过粉丝们的长期共同努力,爱豆也开始参与到了这个国家的主流话语建构,也开始进入到了这个国家的主流社会,这既是粉丝的爱豆的成功,也是粉丝的集体成功。

正是这种我们不太好理解的,新一代年轻群体的文化价值代入感,开始在改写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娱乐消费,电影自然也不会例外。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鲜肉”们即便确实演得不好也还有市场的深层次原因。这确实很悖论,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文化挑战。▲

(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小鲜肉大业爱豆
虚拟偶像爆红全球:我的爱豆不是人
你激励爱豆的样子, 像极了你的妈妈
ellechina.com扎染逆袭2019!
丰收节来了!
爱豆的签名,就问你看得懂吗
磊编的减肥大业
港台不感冒“小鲜肉”
一石三鸟
奸夫耍诈,一石三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