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交流是舞台表演的重要性环节

2017-07-27 13:06李茜
神州民俗 2017年6期
关键词:途径

[摘 要]舞台交流是舞台表演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舞台表演中对角色的创造,是艺术作品完成的必经过程,它涉及到剧作者、演员、观众等多个方面。本文首先从舞台交流的通行含义来对交流的概念进行辨析。从生活交流、演员对舞台交流的把握来论述舞台交流的形成。最后从与自我交流、与对手交流、与观众交流三个方面来论述丰富舞台交流的途径。

[关键词]舞台交流;形成;途径

舞台交流是舞台表演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舞台表演中对角色的创造,是艺术作品完成的必经过程。目前,不少戏剧作品商业化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舞台表演的关注,更谈不上细腻的舞台交流。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必然会用与角色有关的思想,情感,动作,跟对手有不间断的交流。不论是同自己的交流,同对手演员的交流还是同观众的交流,不论交流是以何种形式出现,舞台表演上的交流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忽视了交流就会造成演员的表演没有灵魂,观众只能看到一个运转的机器在舞台上行动却永远无法体会到其行动、言语等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一、何为交流

舞台交流不是舞台和交流的简单相加,而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过程中多方面的交流活动。正是这种舞台交流才得以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戏剧作品。本文将分别从交流的定义出发,引出舞台交流的界定。

(一)交流释义

“交流”一词,意为“流通;沟通。如:交流经验;文化交流。”[1]日常生活中“交流”的通常含义为相互沟通;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互换,传播。

(二)舞台交流界定

苏联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早提出“交流”这个表演技巧术语,是指“演员在表演时和对手相互地传达并接受思想感情等影响的能力。他認为只有在剧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时,观众才能理解剧情而受到感染,所以交流是表演技巧的重要元素。现在也叫“相互动作。”[2]戏剧作为一种交流活动,主要包括四个基本交流群体:“作为创作者进行艺术加工和提炼的生活原型,他们是一切艺术的源泉;作为戏剧创作者的剧作家、作曲家等人员,他们把自己对生活的感触,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音符等符号组织起来;作为舞台体现者的演员、导演等人员,他们将非可见的符号可视化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作为剧作的最终接受者的观众,他们对创作者和体现者的传递的思想、情感等信息产生反应。”[3]

二、舞台交流的形成

舞台交流的形成过程是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交叉同步进行的,对于舞台交流形成的三个阶段的认识能够促使演员明晰丰富舞台交流的途径。简单来说,本人用一个树的形象来比喻:体验生活是根,剧本中形象的提炼是干,舞台交流是叶,艺术作品是果实,最后的品尝者是观众。生活原型、作家创作以及观众品读是舞台交流的重要环节,它们和演员、导演的舞台体现一起构成舞台交流。因此本文认为对舞台交流的把握与丰富必须是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才能达到。

(一)生活交流

本人认为生活交流就是我们对生活中听到、看到,甚至是闻到触碰到的东西的感受。感受是必不可少的,无动于衷不是交流。去体验生活哪怕是最简单细微的东西,用心去感受,便构成了与生活的交流。我们在戏剧作品乃至一切艺术作品中所欣赏到的喜、怒、哀、乐等等都源于真实的生活。这种生活交流是舞台交流的最初形态。作为演员只有深入的体会生活,观察生活交流中的细微变化,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角色形象。

(二)演员对舞台交流的把握

剧本提供的真实、丰满、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还是银幕和舞台上上映优秀的表演和创造鲜明形象的基础。表演的任务是在舞台上塑造真实、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仅仅是剧本形成,还不足以形成舞台交流,只有通过演员的表演,在剧作中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的进行二度创作,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才能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这个时候才会产生真正的舞台交流。二度创作要求演员必须具备深刻的理解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剧本、对剧本中人物的性格以及这种性格所生存的规定性情境、对台词和潜台词的挖掘深度决定着表演的深度。虽然演员的表演是以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为蓝本,但是在创作的时候必然地融入了演员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呈现在舞台上和银幕上的角色和剧本中的形象、生活中的原型已经不是完全相同,他渗透着演员的想象。

在《临时居所》这一部戏中,本人饰演卡蒂一角。卡蒂这一角色之所以难以塑造就是因为整个剧情的推进,人物间矛盾的展现和人物关系的层层揭示都是靠着丰富大量的舞台交流完成的。

三、舞台交流的对象

舞台交流丰富的途径可以说是离不开演员、对手以及观众。其中演员是表演的主体,既是现实中的我,又是规定情境中的“他”;对手则是“他”存在的重要条件;而观众是则是一切艺术的创造的最终目的——通过观众的欣赏来实现创作者思想和情感的传递。这三者是艺术的价值生成的途径,也是舞台交流丰富的途径。

(一)与自我交流

演员介入舞台交流始于阅读剧本开始揣摩角色的时候,这个时候演员只是对剧作者的语言组织,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结构有了一个最初感受。当演员把这些基本的感受结合放置到自己所理解的剧本故事规定情境当中,角色的性格才有可能被创造出来。在平衡角色、规定情境、演员之间的关系之后,便要开始在舞台上,也就是观众面前把融合了自己的理解和剧本规定情境制约之下的人物的性格、情感等通过演员的身体、语言、行为、情感表现出来。演员对身体和情感的控制,是心灵与身体的交流。表现在对自我的战胜,克服自我心理的恐惧,以及协调身体各部位的有机配合。

(二)与对手交流

舞台上除了自我以外的其他演员都是交流的对手。自我和对手两个方面的交流对于舞台表演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并通过所有的外部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把思想,意愿,态度,和情感,传达给对方从而实现与对手的交流。

这一交流过程始终是“以对手为自己的行动对象,双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以对方的行动为自己行动的依据”。[4]他们之间的对抗冲突带给观众以强烈的戏剧性,观众的参与表演的积极性慢慢被调动起来,融入到演出之中。endprint

还以上文中的《临时居所》为例,全局只有三个角色。卡蒂作为贯穿始终的角色,始终在与对手交流。颇有难度的是对于卡蒂而言,两个对手的演员还在不停变换,层层推进剧情。最初面对朱丽亚时,卡蒂完全还是以一个女主人的姿态,保有一定的礼貌、客气。朱丽亚交待自己是杰克的妹妹时,卡蒂明显的更加客气了,甚至可以包容朱丽亚显得不太礼貌和有些攻击性的语言。得知朱丽亚是杰克的妻子时,卡蒂明显得开始有了攻击性。最后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卡蒂面对眼前这位自己的亲生母亲可以说是百感交集的。

另外一个角色杰克对卡蒂来说,先是一个帮助她的好心人,然后是嫖客继而变成能够给她无私的爱的情人,最后原来是自己的父亲。

面对这样复杂的人物身份随着情节推进的一步步揭示,卡蒂也变得复杂、丰富起来。演员想要在舞台上生活起来,塑造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就必须要求我们不但要抓住角色本身的特点,还要准确的把握复杂的人物关系进行真实、有机交流。

(三)与观众交流

与观众的交流可以说是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欣赏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观众与演员的交流最大的特征就是观众在欣赏戏剧或影视作品的时候,在心理上把自己等同于剧中某个人物的角色位置上,观众和角色一起经历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感受或悲或喜的情感历程。对于演员来说通常被称为“化身角色”,对于观众来说叫做“感同身受”。演员与观众直接的交流,首先是接受着演员传递给他们思想、情感、情绪。

有时观众会受到演员的精彩表演的吸引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劇情中,在观赏的时候把现实环境给忘记了,陷入了剧情的规定情境当中。其次是观众给予演员刺激与反馈。通过现场气氛或者欣赏评论等方式进行交流。由于交流条件限制和途径的滞后性,使得我们认为观众接受在前,欣赏评论在后,而事实是交流在本质上是瞬间完成的,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这种双向互动并非通常所说的同步,由于技术和观赏环境的限制,交流的同步只是在理论上存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有过精辟的论断:“没有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观众,就不可能有伟大的艺术。”[5]不论是剧作家、导演还是演员,他们的工作的目的都是竭力使自己的作品赢得观众的认可。

结语

表演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目的是通过真实演员塑造的有血有肉的角色去潜移默化的影响人。舞台表现人的生活活动的全过程,不是仅要肢体的仿真,而是情感的再现。舞台交流的最终目的就是赋予生活形态以艺术生命。这个过程就涉及到演员与其他演员、以及演员与自我等多方面的交流。交流不仅是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艺术魅力传播的主要途径,更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对于舞台交流的提高是每个优秀演员应该持之不懈的艺术追求。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1分册,语词).中华书局,1961:P87;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11分册,艺术).中华书局,1961:P45;

〔3〕(英)格林·威尔逊.表演艺术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P83;

〔4〕许照峰.略谈表演中的舞台交流.剧作家,2008(4);

〔5〕(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六卷).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P372。

作者简介:李茜(1982--),女,本科,国家三级演员,现任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演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途径
求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成功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BDNF/TrkB信号途径与抗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