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之间的今时明天

2017-07-28 19:19张珺
神州·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电影文化

张珺

摘要:中法文化是中法交流史上一次有益的成功尝试,也为维护人类文化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共同的发展,是文化的重要里程碑,本文通过对中法电影文化的交流,探讨中法交流的明天!

关键词:文化;电影;新型大国关系

一、中法外交的“昨天”

中国与法国正式建交使是在1964年1月18日,在经历了两国之间不断地,曲折地沟通之后,终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中法两国能够成功建交,主要原因是有很多的,例如,

1 中法两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种在外交政策上相同的价值观,致使两国之间能够多年进行良好的沟通,包括在对待阿尔及利亚的问题,以及台湾问题上,中法两国都是采取利益共存的态度,以及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思维方式,阿尔及利亚,1905年时曾经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958年中阿两国建交,因此在中法两国谈论建交问题时,中方首先针对阿尔及利亚问题提出异议,因为中国一向坚持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绝不能为中法建交而改变中国的外交立场,最终由于中,法,阿三方不断地沟通,最终在1962年2月,阿法签订了《埃维昂协议》,法国最终结束了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也为中法两国顺利建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关于台湾的问题,中国在台湾的问题上一向立场坚定,绝不允许“两个中国”的煽动者存在,也绝不允许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支持这样一种局面。中国对中法建交的三点声明:第一,法国政府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正式照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建议立即建交,互换大使;第二,中国政府复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欢迎法国政府的来照,愿立即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换大使;第三,双方同时发表上述照会,立即建馆互派大使。2 美国与法国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尤其在对待台湾和西藏等问题上,法国的态度一向采取大陆共产党一方,承认中国大陆政府存在,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人的因素,比如戴高乐,当时在1964年跟中国能建交,这个人的独立性很强,他有战略眼光,所以尽管当时中国的力量并不是很强,但是他看得长远,所以他不顾美国的反对,就坚决同中国建交。还有希拉克,也是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预计到中国要崛起,他甚至说会出现“中国世纪”。现实情况证明他的预言是正确的,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希拉克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在这么一个领导人当政的情况下,当然中法关系就比较好。中法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就是在他当政的时候所建立起来的。4 中法双方存在共同利益的需要;中法建交的时期,已经是世界大战结束,两大阵营出现的阶段,国际关系局势已经逐渐从冷战中走出,而开始逐渐趋向和平发展的时代主导,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互惠共赢的合作发展道路都是两国共同的利益目标。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由此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对于中西方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被誉为“外交核爆炸”,对国际格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法的文化外交

——以电影文化输入为例

“中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范围涵盖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呈现不断深化的新局面。1999年和2000年中国在法国成功举办的巴黎中国文化周和中国文化季等大型文化活动”。[1]近些年来,中法两国在众多领域进行交流合作,在两国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在文化外交方面。以近年来中法电影输出输入为例:中法第一次合拍电影是在1957年,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郎斯艺术制片公司合作拍摄了电影《风筝》。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儿童故事片,也是第一部中外合拍片。

1 在众多的法国电影中,对中国电影界影响最大的就是“法国新浪潮电影”,“新浪潮”的产生

是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制度僵化的社会造成了青年一代的幻想破灭。首先,法西斯的垮台,历史性的审判,使得国际上的左派势力受到严重打击。其后,斯大林的去世,对他的重新评价,又使得左派势力陷入茫然,而不光彩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和越南战争,再次使中间派开始感到失望。这时,整整一代青年人視政治为“滑稽的把戏”。当时的文艺作品开始注意这些年轻人,描写这些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特殊现象,在美国被称作“垮掉的一代”,在英国被称作“愤怒的青年”,在法国则被称作“世纪的痛苦”或“新浪潮”;因此,在“新浪潮”的影片中,从主题到情节,从风格到表现手法都带着这种时代的印痕。所以在新浪潮的作品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二战的反思。同时也与后现代思潮紧密相关。 “新浪潮”提出:“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要成为影片的制作者”。当他们自己拿到了摄影机之后,他们采取了与“优质电影”完全不同的制作方法:靠很少的经费、选择非职业演员、以导演个人风格为主的制片方式,大量采用实景拍摄,靠非情节化、非故事化,打破了以冲突律为基础的戏剧观念,影片制作周期短等。所以人们说:“新浪潮首先是一次制片技术和制片方法的革命”。它沉重地打击了法国好莱坞式的“优质电影”。

2 法国新浪潮电影对中国大陆电影的影响:

大陆第五代导演横空出世:1984年,以北京电影学院78级学生为主创人员的影片《一个和八个》公映,一炮打响,影片运用不规则的画面构图,版画式的黑白对比,独特的影像造型,长时间静止不动的镜头语言区别于第三代和第四代导演的作品,给观众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紧接着,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黄土地》和《孩子王》,田壮壮的《猎场札撒》,吴子牛的《喋血黑谷》,黄建新的《黑炮事件》,张艺谋的《红高粱》和《秋菊打官司》等影片相继问世,中国电影进入影像美学阶段,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引起国际影坛的关注,屡屡获奖,开创了中国当代电影的新局面,都是受到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法国电影——也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进行着文化输出,也成为中法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endprint

巴黎中国电影节自2004年开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过6届。它作为在欧洲举办的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电影节,给中法文化交流带来非同凡响的意义。电影节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中国电影,宗旨是向法国观众介绍中国电影,使大家能了解中国电影,中国文化,也使侨界华人能在异国欣赏到家乡的电影。

作为中国在海外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电影节,开创了许多历史先河。中法两国不仅仅在电影交流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更为两国电影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特别是一些热爱电影企业的参与,为中国电影带来了可观的资金支持。法国皇室品牌巴黎美爵MATZO PARIS作为该电影节的长期合作伙伴,建立了中法电影基金,其开创的新锐导演计划也给中国电影事业带来新发展。

三、中法外交的未来

1 当前中法关系的形势

中法关系自从建交以来就具有战略性、时代性和世界性,它有这三个性,从1964年建交以来,中法关系一直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引领了中国同欧洲的关系,中法关系是有典范作用的。当前中法形势的发展趋势是好的,特别是习主席这次对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可以说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这里面特别是把中法关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法两国要共同建立密切持续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时代,这就是把两国关系提升了一步。同时两国还签署了《中法长期合作规划》,这个规划把中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安全等等,在5--10年的期间做了全面规划,从这些方面全面推进中法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这个发展势头是非常好的。

2 对于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求同存异的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未来发展关系主要还是从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加强政治互信。加强政治互信就是两国高层交往要继续不断的发展下去,现在确定了每年领导人会晤一次。另外还有战略对话,通过战略对话对当前的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协调,来增进政治互信。

第二,加强务实合作。中法关系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这次习主席访问之后,中法两国的务实合作,特别是在经贸关系方面超过了一般的买卖关系,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共同生产、共同投资、联合开发、联合开拓第三国市场,这样就可以把两国的经济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

第三,加强人文交流。因为人文交流是两国建立巩固关系的基础,这次习主席访问,双方建立了高级的人文交流机制,这样就把人文交流,一个是把层次提高了,再一个有了机制化了,这样使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能够建立在更加巩固、更加坚实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从文化层面看,中法关系的发展与双方的文化特质息息相关。清朝国学大师辜鸿铭认为中法文化共有一种细腻与灵魂的特质,使彼此之间产生内生的好感。抑或可从民族文化更深层次亦即民族精神内涵上寻求答案。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创造历史过程中的思想结晶,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记忆共同体的传承。民族精神反映一个民族国家的道德价值观取向。法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是产生于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与中国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相得益彰,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2]

3 新型大国关系是习近平主席系列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中法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新”体现在哪个方面?

中法新型大国关系刚才我讲了主要还体现在它战略性、全球性和时代性,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典范作用,就是我刚才讲的引领作用。过去是如此,现在仍然如此,所以它一直是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關系前面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法国从第五共和国,就是从1958年开始戴高乐成立的第五共和国开始,历届总统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他们都执行一条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里面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争取法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要争取大国地位就要有独立的政策,有独立的政策正好跟中国的独立自主政策相吻合。尽管这两国50年来有所曲折,但是总体来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起到了典范作用。从建交,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等,它都是第一,你要算起来法国的第一,数上来得一二十个,它总是起个引领作用,所以它最重要的特点还是体现在这个地方。

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动力,最根本的就是中法关系的发展内涵不断的丰富,它符合两国人民根本的长远利益,这是一条。

中法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起了推动作用。刚才说引领作用,引领是引得让国际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向和平、稳定发展的方向发展,根本原因在这个地方。

第一,从政治上来讲,两国都主张推动多极世界的发展。两国都主张推行多边主义来应对当前纷繁复杂的挑战,所以两国在政治上的共同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两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举例,建交之后头一年两国的贸易大概是一个亿美元,经过50年发展,增加了500倍,是500亿。而且我们搞了很多大项目,比如核电站、空客飞机,这也是我们国家发展非常需要的,也是它有竞争优势的商品,所以相互互补性是很强的。还有其他的好处就不列举了,就是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是很强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今后还会如此。

第三,两国都主张文化多样性,主张不同文明的对话,这样来建立使得世界在和谐的气氛当中发展。

有三个共同点,使得两国关系尽管有时候有曲折,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正确发展道路上来。特别是里面强调两国是文化大国,两国的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欣赏的,最近搞了一系列的活动大家可以看得出来,最近光明网评了一个最受法国欢迎的十本中国书,和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十本法国书,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相互欣赏、相互交流,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这个交流就使得两国的关系能够在非常有群众基础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浅析中法文化外交的特征》,金海波,(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2]《中法文化差异与共识》刘建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100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影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