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不同盐碱度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比较

2017-07-29 02:28曹晓颖赵金良涂翰卿郝月月筴金华
河北渔业 2017年7期

曹晓颖+赵金良+涂翰卿+郝月月+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

摘 要:2016年8月12日在河北沧州中捷罗非鱼养殖有限公司,通过配制不同盐碱度水样,对不同盐碱度下试验池中浮游植物种类进行了比较。共设置了5个试验池,分别为淡水组(盐碱度均为0)和盐碱组(Ⅰ组:盐度10‰、碱度为0 g/L;Ⅱ组:盐度10‰、碱度为2 g/L;Ⅲ組:盐度10‰、碱度为4 g/L;Ⅳ组:盐度10‰、碱度为6 g/L)。结果表明:①盐碱养殖池中浮游植物多属于广盐性淡水种类,主要包括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三大门类。②不同盐碱池中优势藻类也不同,低盐碱度试验池中以绿藻门为主,随着盐碱度的增加,硅藻门、蓝藻门种类明显升高,而绿藻门种类明显降低;水色也呈现相应的变化,淡水养殖池水色呈深绿色,随着盐碱度升高,水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关键词:盐碱度;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我国盐碱地面积较广,约3 460万hm2,分为内陆型盐碱地和滨海型盐碱地,内陆型盐碱地水质类型多以碳酸盐居多,也有硫酸盐和氯化物型;滨海型盐碱地水质类型以氯化物型居多[1]。这些盐碱水型与海水、淡水水型有一定差别,盐碱水水质主要以高盐度、高碱度、高pH和离子组成复杂为特征[2]。

浮游植物作为水域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和食物链的基础环节,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养殖水体中不仅是溶氧的直接供应者,而且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而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净化水质和抑制有害微生物。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与盐碱度、温度、营养盐、溶氧、pH等密切相关[3],浮游植物的种类和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研究备受重视。近年来,对淡水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研究已经有许多报道[4-7],海水养殖也有一些报道[8-9]。但对内陆盐碱池塘浮游植物的研究报道不多[10,11]。本文研究了河北沧州地区不同盐碱度罗非鱼养殖试验池中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为盐碱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和生产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盐碱养殖池的基本情况

试验区域为河北中捷罗非鱼养殖有限公司养殖车间水泥池(6.0 m×5.0 m×1.6 m)。分别设置淡水组、盐碱Ⅰ组(10,0 g/L)、盐碱Ⅱ组(10, 2 g/L)、盐碱Ⅲ组(10, 4 g/L)、盐碱Ⅳ组(10,6 g/L)。使用的淡水为当地的深井水,盐碱Ⅰ组用水为深井水与当地盐卤水配制(测得此组碱度为005~0.1 g/L,取值较小,默认为0 g/L),盐碱Ⅱ、Ⅲ、Ⅳ组的配制则是以盐碱Ⅰ组为基础,再按照相应的比例加入分析纯NaHCO3,配制成所需的盐碱梯度。用WYY-I型光学折射盐度计测盐度,用HI83200型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测碱度。

2016年6月挑选规格100 g左右的越冬鱼种,经盐碱慢性驯化[12],适应盐碱度后,分池放养,每个试验池中共放养鱼种90尾。试验期间,每天定时投喂自行配制罗非鱼饲料2~3次,根据天气、鱼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通常两周换水一次,换水量约为池水的1/3,pH控制在8.5左右,每日18:00至翌日6:00开增氧机,如遇阴雨天适当延长开增氧机的时间。

1.2 浮游植物采集与观察分析

2016年8月12日,分别采集5个不同盐碱度养殖池的水样,采样位置选择在池水表层和底层,采用试剂盒法测定了不同盐碱池中的氨氮、pH、溶氧等水质指标。浮游植物样本采集参照《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定性样本用25#浮游生物网采集,定量样本用5 000 mL采水器取1 000 mL混合水样,用4%福尔马林进行固定保存,固定的样本带回实验室静置48 h,用细小虹吸管定容至30~50 mL,最后在Olympus CX31显微镜下观察。

2 结果

经过观察,试验池中共检出浮游植物18属,约20余种,其中,绿藻门数量最多,共7属8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40%;硅藻门次之,4属5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25%;第三是蓝藻门和金藻门,2属2种,各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10%;最后是隐藻门、甲藻门和裸藻门,1属1种,各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5%。

盐碱池中浮游植物多属于广盐性淡水种类,主要有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三大门类。淡水组以绿藻门种类最多,盐碱组以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为优势种,不同类型的盐碱组中优势种类不同。淡水池水透明度较低,水色呈深绿色,浮游植物种类最丰富,数量众多,优势种类为绿藻门的实球藻属(Pandorina sp.);盐碱Ⅰ组池水透明度较高,水色呈绿色,种类单一,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池中发现了少量金藻门的小三毛金藻(Primnesium parvum);盐碱Ⅱ组池水水色呈绿色,硅藻门的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占优势。盐碱Ⅲ组池水水色呈淡绿色,以硅藻门的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占优势;盐碱Ⅳ组池水水色呈浅绿色,透明度最高,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其他门类数量稀少。总体来看,随着盐碱度的升高,水泥池水色由深至浅变化。各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见表2。

3 讨论

3.1 不同盐碱池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特点

本试验盐碱池中浮游植物与淡水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类似[13],主要有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三大类,大多数是淡水普生种,如普通小球藻、四尾栅藻等,这类藻世代时间极短,藻类细胞能迅速地合成多元醇或其衍生物、糖或多糖和某种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快速调节细胞渗透压,适应环境。与淡水浮游植物相比,盐碱池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较低,种类组成较为简单。

此外,盐碱池塘中除出现淡水种以外,或多或少总会出现盐水种,如小三毛金藻。但也与海区浮游植物的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如对中街山列岛邻近海域的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主要属于硅藻门和甲藻门[14],广东沿岸港湾和河口区域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也主要是硅藻门和甲藻门[15-16]。本试验也对养殖池水源的浮游植物种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各试验池浮游植物一部分来源于水源,一部分是在试验池中萌发繁殖的,池中浮游植物的组成同时也受到盐碱度、水温、营养盐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17-18]。罗非鱼残饵、粪便等的分解为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提供了营养条件。某些浮游植物种类对盐碱度有较大的适应性,如普通小球藻在所有试验池中都有发现,在单盐水体中丰度最大,为优势种。

3.2 不同盐碱池中浮游植物的比较

不同盐碱池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不同。随着盐碱度的增加,绿藻门种类显著降低,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显著升高,且盐碱度越高,硅藻门的小环藻属和蓝藻门的色球藻属占的比重越大。相关研究表明,盐度、碱度与浮游植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无明显的规律性的关系,但从总体来看,一般随着盐碱度升高,浮游植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有下降趋势[19]。其中,盐碱Ⅰ组的优势种是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盐碱Ⅱ组的优势种是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盐碱Ⅲ组的优势种为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盐碱Ⅳ组的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可以看出,随着盐碱度增加,优势种类也从绿藻门藻类演变为蓝藻门藻类。研究表明,蓝藻对碱度的适应性较强,一般高碱度水体中,蓝藻种类、数量均较多,且随碱度增大而增大[20]。池水水色随着浮游植物优势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绿藻类为绿色,硅藻类为茶褐色,蓝藻类为蓝绿色,由于随盐碱度升高,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发生变化,浮游植物生物量越来越少,故池水水色越来越浅。

3.3 浮游植物对渔业的影响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种类的组成和分布对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指示作用,同时环境条件的改变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21]。研究认为,中营养型水体以甲藻门、隐藻门和硅藻门占优势,而富营养型水体以蓝藻门、绿藻门占优势[22],推测本试验水体可能属于中-富营养型水体。浮游植物能够为罗非鱼提供天然的优质饵料,为罗非鱼生长发育提供了饵料基础,也是水体溶氧的直接供应者。

在盐碱组中发现了少量的小三毛金藻,它是一种半咸水有害藻,其代谢物含有几种毒素,可使鱼类中毒死亡。小三毛金藻中毒终年都可发生,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季的低温季节,在碱度高、盐度大的水池容易形成优势种。所以,在盐碱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关注小三毛金藻生物量变动并做好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振怀,宋学章,李春岭,等.沧州地区盐碱水水质特点及养虾水质调控技术[J].河北渔业,2015,263(11):39-41

[2] 高才全.盐碱地池塘水质主要特征及其调节[J].河北渔业,2009,183(3):12-14

[3] 韦蔓新,何本茂.钦州湾近20 a来水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V.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3):253-257

[4] 李瑞娇,吕元蛟,张念,等.主养草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J].淡水渔业,2014,44(2):77-82

[5] 王爱英,许鹏,张延华.山东白云湖中华鳖养殖池塘浮游植物调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6(4):323-327

[6] 程炜轩,梁旭方,余 锐.高温季节鳜及饵料鱼池塘浮游生物调查研究[J].水产学杂志,2012,25(1):25-29

[7] 张爱菊,朱俊杰,蒋文枰.三角帆蚌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动态及其多样性指数[J].淡水渔业.2014,44(5):67-72

[8] 苏跃朋,马 甡,田相利.海水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碳的计算机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12):37-42,50

[9] 江志兵,陈全震,寿 鹿.象山港人工鱼礁区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2,32(18):5813-5824

[10] Wood R P, JF Talling. Chemical and algal relationship in a salinity series of Ethiopian inland waters[J].Hydrobiologia, 1988,158: 29-67

[11] Zhao Wen, He Zhi-hui.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features of in land saline waters in North Hebei,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alt Lake Research, 1999,8(3): 267-285.

[12] 赵丽慧,筴金华,张艳红,等.不同盐、碱度下3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网箱养殖的生长比较[J].南方水产科学, 2013, 9(4):1-7

[13] 李宝林,王玉亮,张路增.以浮游植物评价达赉湖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J].水生生物学报,1993,17(1):28-33

[14] 阳丹,陈应华.2011年秋季中街山列岛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3):208-213

[15] 李涛,刘胜,黄良民,等.广东沿岸不同海洋功能区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研究[J].海洋通报,2007,26(2):50-59

[16] 冯洁娉,姜胜,冯佳和,等.广州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生态科学,2006,25(3):210-212

[17] 王菁,陈家长,孟顺龙.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52-56

[18] 李瑞香,朱明远,陈 尚,等.围隔生态系内浮游植物对富磷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1,21(4):603-607

[19] 赵文,董双林,申屠青春.氯化物型盐碱池塘浮游植物种类和多样性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1):31-38

[20] Getachew T, Femando CH. The food habits of a herbivorous fish (Oreochromis niloticus Linn.)in Lake Awasa,Ethiopia[J]. Hydrobiologia,1989,174:195-200

[21] 茍婷,许振成,李杰,等.珠江流域西江支流贺江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水质分析[J].湖泊科学,2015,27(3):4l2-420

[22] 刘建康.高级水生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76-198

(收稿日期:2016-12-29;修回日期: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