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走进生活中去

2017-07-29 21:09高健峰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走进生活

摘要:《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达到更加热爱生活的目的,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教学;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形成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47-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正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中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1.来源生活,回归生活

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和行为实践以及间接获得经验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不是简单的备教材,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生活的人。教学不应局限于教室,应扩展到家庭社会和其他生活空间。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学生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生活中形成。

2.创设情境,引发情感的共鸣

情境可以传递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节,适当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我在教学《我在慢慢长大》这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自己从小到现在的生活照片。课堂上通过互相展示照片(同桌展示、小组展示、上台给全班展示等),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自己在长大。当有一个同学展示出这么一张照片时:一位年轻妇女抱着一个小姑娘(明显看出是一对母女),小姑娘手里拿着蛋糕在吃,妈妈在微笑。我就问:"这是你和你的妈妈吗?"小姑娘点点头。于是我接着说:"妈妈抱着小时候的你,有时候胳膊都累酸了。从小到现在,妈妈疼你、爱你,有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着给你吃,为了你的健康成长、幸福快乐,付出了很多艰辛,你应该对妈妈说句什么话呢?"通过我对她道德情感的引导,小姑娘很快感悟,接着说:“我应该对妈妈说声,妈妈!谢谢您,您辛苦了!”因此,教师要善于挽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3.创造性使用教材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依据。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因此,与典型学科课程的教科书明显不同的是,教材为教师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和班级的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教科书的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使它不在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而是成为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改变以往"教材为中心"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或看图讲解。在保证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儿童在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中各个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适宜当地的课程内容,本课程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儿童生活周围的人和物、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施、人文景观以及儿童生活中的体验、经验、发现等等,各种节目、文化活动、重大事件、民俗活动等等均可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从儿童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发掘出课程的宝贵资源。

我认为《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达到更加热爱生活的目的,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讓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

总之,要想真正教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教师就应该多想方法,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真正让《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再把他们带到更美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杨文娟.《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1.

[3] 徐莹晖、王文岭.《陶行知论生活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4

[4] 邢秀茶.学与教的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5] 宁仁梅.《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

作者简介:

高健峰,女,(1979-),辽宁大连人,汉族,大学,研究方向:品德与生活教学。

猜你喜欢
走进生活
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英语教学新思考
走进生活
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情境探究式教学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去
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之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体会
应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