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概括诗歌意境特点的探讨

2017-07-29 02:55吴奇帆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听觉操作性视觉

摘要:意境是诗歌美的首要因素,但对意境的把握,是语文诗歌教学的难点。意境本身难以形容,答案也不会是单一的,所以对意境的理解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本文从操作性的角度,提出几个切入的角度,试图提高学生对意境把握的准确性。

关键词:意境特点;操作性;视觉;听觉;感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92-01

什么是意境?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在《文学理论教程》一书中对意境作以下定义:"意境是文学艺术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诗歌美,常表现在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而意境美则是诗歌中所蕴含的精髓,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我们在阅读和鉴赏诗歌时,就要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

然而意境是不可触摸难以形容的。每个人的思维和想象不尽相同,得出的意境也会存在差异。故探讨和表述意境总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空间,概括意境特点更不知从何说起。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针对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明确了语文教学可操作性的要求。在领会诗歌意境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让学生积累一些意境术语,如清幽宁静、苍凉雄浑等,在判断诗歌意境的类型的时候,让学生对号入座。如此教学,过程似乎清晰,实则紊乱,在引导判断意境特点的过程中缺乏明晰的推理过程,导致学生似乎把握了意境特点却不明白这个意境术语的由来。在学生把握意境特点紊乱的情况下,提出一套概括意境特点的明确的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意境特点该如何根据逻辑概括出来呢?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意与境相融,就形成了意境,優美的意境总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所以探讨意境特点,必先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联想和想象是欣赏诗歌的最佳途径。而把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出来的意境描述出来,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1.视觉感受

在分析意境概括特点时,从视觉入手是最为主要的。视觉还可细分为空间大小(远近、高低)、光线明暗(可见度)、色彩冷暖。譬如,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从空间上说,颔联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既高又远,可用雄浑开阔一词概括;从光线明暗上说,既为夜间,有星有月,"幽"字相当贴切;从色彩上判断,夜间并不明朗,且在江边,色彩更加单调,因此应为冷色调。综上分析,首联清静幽远凄清冷落,颔联恢弘高远雄浑开阔,恰巧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茫茫天地下的孤独漂泊者。又如,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从空间上来说,女词人独守空闺,亦如关闭起来的心灵藏有无限忧郁,所见均为眼前近景,如薄雾浓云、瑞脑;从光线明暗上说,既是半夜,又有薄雾浓云,瑞脑环绕,眼前之景并不明晰;从色彩上判断,亦属灰色调。综上分析,单从视觉感受分析,《醉花阴》抑郁凄凉的心境跃然纸上。

2.听觉感受

在分析意境概括特点时,从听觉入手也可见一斑。从听觉角度分析,相当于分辨环境的静闹。譬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上片从听觉上感受,我们似乎听到长江之水滚滚而来,惊涛拍岸发出的轰隆轰隆的磅礴之声,雄浑壮阔的豪迈意境顿时可以被我们捕捉到。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从听觉上感受意境,则分外明了。首联"山寺钟鸣"和"渡头争喧"呈现出隐逸生活和俗世生活的场景,诗人被悠悠钟鸣召唤,回归山寺,"岩扉松径长寂寥",寂静中自有"幽人",幽静的也是"幽人"的心。

3.身体感受

在分析意境概括特点时,从身体感受意境则不容忽略。身体感受可分为外部感受(气温冷暖)和内部感受(内心情感)。譬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片正值深秋,傍晚时分,骤雨初歇,自然倍感清冷;而此时主人公与恋人分别,茫茫天地,悠悠岁月,天各一方,更加让人痛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冷的是人,冷落的是心。词人凄清冷落的心境在此与情贴合,与景相融。

关于诗歌意境特点的概括,笔者在此提出以上几点建议,希望通过抛砖引玉,引起同行更多的思考,得到更多可行的方法,让诗歌教学尤其是意境的探讨更加具有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 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12

作者简介:

吴奇帆,1984年7月,男,广西梧州市,梧州市苍海高级中学,中学二级,学士学位,古诗词研究.

猜你喜欢
听觉操作性视觉
基于新课改的数学素养性作业设计探析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杜威“反省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操作性另解
歌唱心理感觉对歌唱的作用
准确的心理节奏带来听觉美感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