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017-07-29 23:00韦莲艾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尺子作业本应用题

韦莲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46-01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身边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从学生熟悉的买作业本的生活经历开始逐步设计数学问题。媒体课件显示:"张华到文具店去买4本作业本。"

揭示问题1:假如是你,你在买作业本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①每本作业本多少钱?②买4本作业本要付给售货员多少钱?

揭示问题2:如果张华再买1块橡皮,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数学问题:③橡皮1块多少钱?④买作业本和橡皮一共要付多少钱?媒体课件显示:文具店门口挂的一块牌:

揭示问题3: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你能帮助张华解决上面的数学问题吗?(第④问题的解答就是两步计算应用题)

揭示问题4:你需要购买什么学习用品?(学生说出自己需要购买的学习用品)

揭示问题5:根据你的需要,可以编出怎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学生自己编题)

这一段教例,让学生凭借生活经历,找到课本上两步计算应用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贴近生活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生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确实,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借助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收集一些超市或商场里的购物小票,请他们解释一下小票上的一些数据。由于他们经常接触,因此对"单价、数量、总价"比较熟悉,根本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自如。

又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爸爸带150元钱去电子商场买一个价值为99元的小型电风扇,买电风扇后还剩多少钱?"大部分的同学细致地计算时,有一名学生高高举手报出答案应是51元。他是这样想的:这个电风扇99元,所以只要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就够了,营业员会找给他1元,加上另外的50元,所以还剩51元。

问题借助于生活经验很快解决,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次体会到现实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3.回归"生活空间"学习数学

在數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能力,在生活实践中感知。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时,我先让学生拿尺子画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再让他们伸出自己的手指头,指出1平方厘米如指甲面的大小。然后又让学生拿尺子画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再拿出一个粉笔盒告诉学生1平方分米有如粉笔盒一个面的大小。那么1平方米的正方形地面上究竟有多大?上课时,我把全班学生每12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备有一把1米长的尺子。在操场上用尺子画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为了让学生体会到1平方米的正方形地面面积有多大,我让学生分组踏进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地面上,亲自感受1平方米的地面的大小。当学生一个一个都挤进去的时候,他们既高兴又惊讶,原来1平方米的地面面积这么大,能挤进这么多同学。这样,在学生既兴奋又惊奇的目光中,我们完成了对1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认识。

学生们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类似应用题的解题技能,又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意识,互相促进,协同提高。这样,他们在生活中得到了学习,在运用中得到了巩固。

总之,生活是学生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究问题的广阔空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依托。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尺子作业本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性”是判断男性是否健康的一把尺子
作业本
作业本里的故事
把握四个『三』『尺子』也简单
换作业本
搞笑作业本
尺子变身记
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