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城市更新方案评价研究
——以佩奇老市场更新项目为例①

2017-07-31 16:59周之澄徐媛媛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关键词:佩奇规划方案

周之澄 徐媛媛(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 200240)

小城市城市更新方案评价研究
——以佩奇老市场更新项目为例①

周之澄 徐媛媛(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 200240)

本文通过对匈牙利佩奇市老市场更新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与原有评价体系的分析梳理,结合实际情况初步建立起以“规划”、“设计”、“景观”与“可行性”4个要素为主要方面的方案分析框架,并通过分别设置分项评价指标、比较研究等方式对其进行深化,完成了该项目的方案评估工作,最后结合小城市背景提出了小城市差异化规划设计的一些思考。

小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评价

在我国,小城市受当下城市不均衡发展的大环境以及怀旧风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一个常被人提及的错误观点是城市规划并没有在小城市中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小城市并没有被规划界所抛弃。”[1]的确,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不断优化,人们逐渐体会到了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许多小城市甚至建制镇纷纷在规划设计领域加大了投入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大城市,其在规划设计界及学界所受到的关注度,尤其是在规划从业者中的受关注度并不高,相应的其规划设计的完整性、科学性、前瞻性也大受影响。在许多发达国家都不乏因规划设计不到位或是经营实施不善而惨淡收场的小城市建设项目,更不必说正处于发展中阶段、中小城市数量众多而规划技术专业领域人员不足的我国了。

我国幅员辽阔,在全国设市的城市中中小型城市在数量上有着绝对优势,2015年末,全国设市城市共656个,县级市就有361个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城乡建设》2016年第8期,第58-63页。。在大城市发展渐趋饱和的发展前提下,未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些中小城市极具开发潜力,很可能在利用得当的条件下引领区域振兴,这是小城市发展受人关注的重要原因,而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评判并选取能够提升城市内涵、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设计内容则是重中之重。本文以匈牙利城市佩奇正在进行的老市场区域城市更新项目为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对原有方案评析框架的修正以及新评价体系建立等工作的梳理,希望总结出一些有利于我国小城市的城市更新方案评估的经验教训。

一、项目背景

佩奇(Pécs)是匈牙利第五大城市、巴兰尼亚州首府,占地约163km2,常住人口约16万。2010年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著名的佩奇古城和古基督教墓群位于城市中心,匈牙利第一所大学佩奇大学也在这里,种种描述难以想象这是一座“小”城市。国内外关于城市规模的界定标准不一,2014年,我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将全国城市划分为5类7档,其中城区常住人口在20~50万之间的城市被定义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国外则有许多不同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对于小型市镇的定义相对较为模糊,如美国社会和经济研究委员会按照生活消费指数划分的4个美国城市等级就与城市面积、城市人口等要素无关,也有与我国类似以城市常住人口为主要参考指标的情况,如欧洲就存在将小城市定义为人口少于5万人的城市区域的案例③Heike Mayer & Paul Knox,“Small-Town Sustainability:Prospects in the SecondModernity,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10,18,10,pp. 1545-1565.。这里的“城市区域”体现的正是小城市与小城镇间的区别,小城市不同于小城镇就我国情况而言更多地意味着“小型城市”,是“介于大中城市和建制镇、集镇之间的城市群体, 它既接受周围大中城市的辐射, 又对所辖建制镇和集镇及广大农村发挥辐射作用”[2]。“市”相对于“镇”而言,在城市居住人口、设施建设、经济发达程度、城市精神形象等方面一般都较为领先。明确小城市与小城镇间的差别,是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观点,许多不恰当的规划设计内容都是由对不同范畴的错误理解造成的。

张朝伟①张朝伟:《全国140个特大城市按新标准将减至16个》,《京华时报》2014年11月21日,A07版面。认为,一个城市的规模是要靠资源来支撑的,所以必须要考虑资源承载率,小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制约往往来源于资源的发掘不足或是利用不当。平心而论,佩奇在包括市政、住房、绿化、休闲等许多方面的设施条件达到了发达国家城市的标准,但其常住人口数量却从20世纪80年代的超过17万人减少到如今的不足16万人②数据来源为佩奇市市政府数据统计办公室编制的《2015年佩奇市人口统计报告》。,随着欧洲整体经济的衰退,商业中心稀少、娱乐设施不足以及引导性旅游景观的缺失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无论是按照区域面积、城市消费水平还是我国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佩奇都只能被归为小城市的范畴。其规划建设中的特点也十分突出:就市域面积及常住人口来看,佩奇算得上地广人稀,有大量的未建设用地,已有基础设施水平尚可,但总体数量与覆盖面积仍显不足,且老城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经济发展陷入瓶颈使得城市功能性停滞不前,辉煌的工业时代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制造业水平较低,农业生产量充足但仓储、物流等方面逐渐跟不上现代农业的节奏;旅游业潜力较大,但因为配套服务的落后致使发展较为缓慢,综合来看佩奇绝对算不上多功能型城市;旅游资源条件优越,环境优美、历史文化资源充足,建筑上欧洲风格明显,除历史建筑外多为平房或是小型多层建筑,唯一的高层建筑也因结构、功能等问题于2016年11月前拆除,视线良好;人口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因为良好的居住环境佩奇老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较大,同时单佩奇大学就有超过3万人的年轻学生,使得佩奇人口构成呈现出老年人与年轻人众多、壮年人口较少的特点;外部交通十分便利,是匈牙利南部的交通枢纽,城市内部部分区域交通问题明显。

在项目早期,在与佩奇市市政府建筑与规划处处长Mr. Csaba Ders的交流中我们一致认为,佩奇应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资源,尽快将城市定位从矿业、工业城市、农产品大省首府向旅游服务型城市转型,形成城市特色,并逐步完善其城市功能以满足本地居民与游客的需求,这应成为所有之后制订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③此思想在已有规划文本《佩奇2020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与《佩奇2030城市建筑概念规划》中有也有体现。,也是这些方案发挥作用、引领城市进步的共同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佩奇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更新运动,其中的一大重要目标就是优化改善老市场核心区域④Municipality of Pécs, “Urban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Contest:Pécs Market Hall and Short Supply Chain Center, the settlement of the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5-09-01, http://www.pecs.hu/.,以规划设计竞赛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案,由政府专业人员与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将依据评估分析框架对方案进行施行前效果预估与遴选。

图1 佩奇老市场

老市场区域位于佩奇古城南部的城市最中心区域,是佩奇人日常生活中交易、交流、交通的最主要场所(图1),由于设施陈旧、空间与用地利用不够合理、交通问题严重等现实原因亟待更新,主要目标是在新建市场大楼并更新周边设施的同时优化交通流线与公共空间结构,为居民与游客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时重新定义该区块在城市中的特色定位,并挖掘其长远发展的各方面潜力。

二、原有评价体系分析

在方案征集截止后,匈牙利本土规划设计师与少数参与合作的国外专家提供了针对以Zólyom街区为核心的老市场及其周边区域的大量设计方案,但在方案评估过程中,由市政府制订的原有评估分析框架(表1)的实行却遇到了很大阻力。该评分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穿越规划设计区域的城市中央大道——Bajcsy-Zsilinszky街的20分、市场大楼所在Zólyom地块的40分以及新市场建筑与短途供应中心的40分,以提问并在方案中寻求解答的形式评分,内容涵盖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各个方面,包括如“中央大道在方案中的新定位是否合适?”、“是否有能支撑起新市场顾客需求的内部交通协调方案”、“建筑方案是否能在反映本地文化与功能象征的同时彰显特色”等规划式宏观把控标准,也有如“用何种方式来使停车方案更具备整体性与可行性”、“行人通道方案如何”、“建筑造型对人们的吸引力怎样”等细节问题。

表1 原有评估框架

这个评判标准的优点在于十分具体而细致,更加关注小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对于每个区块不同部分的不同要求都有涉及,强调重点街区规划与新市场设计的思路比较清晰,同时也没有忽略因连接佩奇古城与主要商业区域而在规划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城市南北向主轴线,这样可使设计者们明确规划设计的主要要求,也似乎可以找到每个部分的评判标准,但在实行时其缺陷也十分明显。首先,与小城市规划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即以大城市过于宏观的视角分析小城市需求①Richard A. Cohen,“Small Town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CaseStudies and a Critiqu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 of Planners, 1977,43,1, pp. 3-12.正相反,原有评判标准过于细节,各项要求看似清晰具体却缺乏整体统筹的观念,对于整个规划设计项目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易使设计方案定位不够准确,同时每一条评判细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据评审团成员的个人好恶决定,且“对评判人员的专业性以及对场地的熟悉性要求都过高”②与Mr. Csaba Ders的访谈文稿,记录者:周之澄、徐媛媛,2016年3月3日。,容易因其专业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分歧,先期评判过程中的不顺利也印证了这一缺陷;其次,根据M Coombes等人(1992)提出的规划指标选择五项标准中的“空间性”标准[3],即使在项目任务书中提及设计区域作为城市中心区域的重要作用,该评判标准仍然几乎完全聚焦于目标区域内部的规划设计内容而忽视了其对周边甚至整个城市的辐射作用,没能选择一些重要的方面把握住区域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地位——空间的完整性和可对比性未能体现;同样以这五项标准中的“数据性”与“易操作性”标准为参考,一些评判细则的设计过于抽象,虽然覆盖到了方案设计的许多方面,但并没能给方案设计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如“建筑的使用效率如何”只是个笼统的观念,既没提及有效使用面积与占地面积的关系、功能分区等指标,也没对后勤空间、内部交通流线等做出要求,未设置细分量化的操作子指标,数据获得性不强;最后,虽然以对设计方案提问的形式,但问题的设置相对较为随意而没有联系,没有如交通方面、公共空间方面、建筑方面、特色方面等问题分组,不利于方案间的对比评价。可以说,原有分析框架体现了佩奇市政府想要改变目标区域现状的迫切需求,但也是过于主观、急切下的速生产物。

三、新分析框架的提出

在制订新的方案评估框架前,应对现状做出较为系统的分析工作。根据位置、性质、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可将目标区域划分为以市中心停车服务为主要功能的西北方向公属地块A、现有部分私属用地的新市场与短途供应中心所在大型商业交流中心地块B以及以大面积公属荒地与少量城市绿地为主的立交枢纽所在地块C(图2),分别针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对方案进行评估,以期获得最佳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对目标区域的划分并不是将其视为三个割裂的区块,各个区域的衔接与联动作用也是评判的重要内容。场地概述、绿化分析、建筑现状分析、交通现状分析、需求分析以及人流量观测后,对现状有了系统的了解,此处不做赘述。

从设计方案的角度考虑,在排除了内容过于粗糙设计偏离目标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后,根据设计方所提交方案资料的完整程度与充足程度将经过初评筛选③评审团按原有框架讨论评议后对设计方案的意见未能达成一致。的9套方案分为A、B两组,规划设计较为详细但难分伯仲的方案13、方案16与方案18组成A组在一些部分稍显逊色但各具特色的方案4、6、7、8 10、11组成B组。

综合考虑场地现状、已有成果、评估文献以及城市发展未来,新评估框架选取了对佩奇发展最为重要以及人们所重点关注的四个方面,分别可以概括为规划、设计、景观与可行性(表2)。

图2 分区示意图

表2 新分析框架

在与赛事组织者与参与设计者的访谈中,组织者Mr. Csaba认为:“方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设计师们准备如何重新布置这些区块”;设计者Sztranyák Gergely认为他们第16号方案的两个优点是“建筑设计方案以及对建筑以及周边设施的排布”④与Mr. Sztranyák Gergely的访谈文稿,记录者:周之澄、徐媛媛,2016年3月16日。设计者Krisztián Kovács-Andor认为:“本项目中最大的任务就是对地块的重新规划”⑤与Mr. Krisztián Kovács-Andor的访谈文稿,记录者:周之澄、徐媛媛,2016年4月15日。。因此,根据已有文件、实地调研以及对组织者和设计者的采访调查结果,方案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对于设计区块布局的重新规划,使其在近、中、远期上都能与城市规划相衔接,直接决定了大到设计地块的未来发展大方向、小到每个局部空间的设置安排等大部分内容,如设计区域总平面图、交通流线设计等内容都与之相关,同时作为该区域乃至佩奇城市更新新篇章的第一步,规划的整体思想至关重要,因此第一部分评分内容以“规划”为主题,占满分100分中的40分,评分细则针对规划内容分为“完整性”、“衔接性”和“合理性”三个部分。规划指标的“完整性”和“衔接性”设置对应于规划方案及其表达的内在有效性和外在有效性评估,内在有效性强调规划文本自身内容的完整性,如规划行动是否能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而外在有效性表示规划文本在不同的垂直级、平行级及职能部门中与其他规划政策及方案的承接与协调[4]。欧阳鹏借鉴Frank Fisher的政策评估框架,提出:“项目验证层面(结果)—情景确认层面(目的)—社会论证层面(目标)—社会选择层面(价值)”的城市规划评估矩阵,以对应于规划整体目标的合理性、规划情景的适用性以及规划方案对社会体系和价值的贡献程度的评估。这一思想与本规划评估体系中处于顶层的“规划”指标非常契合,如在“情景确认层面”评估重点考察规划方案目的与问题情景的关联性,对应于 “合理性”指标;“社会论证层面”衡量规划方案目标与宏观政策的符合性,以“衔接性”指标体现[5]。在这三个指标中,“完整性”主要评判方案是否包含设计区域内的所有区块及其必要规划内容、整体方案的统一性和各部分的协调性,按照“整体思路”、“轴线分析”和“协同情况”三个分指标阐明每个方案的规划内容,其中“轴线”指城市南北主轴,用以衡量设计者对城市主轴线的分析定位以及沿轴线分布的各个区块规划情况,占10分;“衔接性”指方案规划内容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性,是否与未来的建设目标契合,“南扩意向”、“轴线发展”与“交通中心”分指标的设置都是上位规划中所提及的近、中期目标,占10分;“合理性”则强调的是方案对各个区块现有资源的利用,以及规划内容能否解决现状问题,关乎“再利用”与“新规划”两方面的内容,所涉及内容更多更细,占20分(表3)。

表3 第16号方案“规划”评分示例

在本项目中,作为地块核心建筑与城市新地标,新市场建筑的设计方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第二部分评分内容“设计”主要围绕新市场建筑方案设置,评分细则以设计艺术为基准主要分为“文化相关性”、“艺术表现形式”、“功能性”三个方面,同时从设计规模上初步控制建造成本,占满分100分中的20分,考虑到实际使用要求,其中“功能性”占本部分分值的一半,其他均分。“文化相关性”主要考察建筑设计方案是否能与佩奇本地文化相关联并同时兼顾年龄较大与年龄较轻市民的文化差异;“艺术表现形式”旨在发掘设计方案的独特性;“功能性”下设分指标“空间利用率”、“功能分区”与“可进入性”,作为佩奇市最大的公共交易空间,在市中心有限的用地上尽量多提供可用建筑空间十分必要,同理该建筑的可进入性需达到一定标准,而有效的功能分区可使人们的交易交流行为事半功倍。

“规划评估是否可行?”一直是规划界激烈讨论的热门议题,其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成为实践活动事前评估的关键难点之一,预测和模拟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对规划成功实施的判断[6],同时作为政府方面最为关心的内容,方案可行性一直是方案评选的重要部分。按照设计区域划分出的A、B、C三个地块各自特性与关注点的不同将可行性评分部分分为三块,因重要性的不同分别占5分、10分、5分,共20分,评价指标也都针对各个地块的特点设置。A地块主要用于停车服务,原有绿化较多,地面条件较差且内外部交通问题明显,因此分指标设置为“停车场形式”、“原有绿化处理方式”、“铺装设计”以及“交通流线”四个方面,主要考察方案设计中提供停车服务的建议是否合理、对现有绿化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能否改善现状较差的交通情况;B地块由于占地面积、用地性质等原因规划设计内容较多,在此处按“新市场”、“短途供应中心”、“长途汽车站”、“居民区域”、“公共空间”以及“交通流线梳理”六项分项列出并逐一评判其设计可行性;C地块存在大量荒地,因此处理方式较为多样,除原有绿地、部分停车功能以及流通性外其他内容的评判存在一定灵活性。

与上述三部分评分内容相比,景观作为单独一项评分内容,无论是对于小城市中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的构成、方案设计以及实施后的美观程度还是城市发展图景都有其必要性。英国著名作家、艺术史学家、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Sesame and Lilies)中所描述的理想城市应该“让坚固、美观、构成组团的房屋与溪流、城墙保持良好的比例关系”,像这样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良好比例关系正是景观设计所可以为城市带来的变化,也是人们健康愉快城市生活的保障。也许并不用完全像英国设计师埃比尼泽•霍华德在其经典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中所提出的一样将城市群组中的外围城市“田园化”、“乡村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城市在地理位置、经济发达程度以及建筑比例上相对于大城市的不利情况却恰恰可以作为景观上的优势条件,利用相对较为富裕的非建筑用地结合当地文化构建起优美良好的环境设计工程,形成半自然或亲自然、多绿色同时又文化意蕴丰富的城市景观体系,完美地承载起对于小城市、小城镇与乡村而言极为重要的能够唤醒人们归属感的“乡愁”,以消解如曾经红极一时,又饱受诟病的“国际风格”所带来的“千城一面”等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失忆”[7]负面影响。从景观角度对建筑周边环境、公共空间及绿色区域协同性的考虑是源于对环境影响评估法(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的借鉴,这一方法起势于20世纪末期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生态意识,即将环境影响评估纳入城市规划评估范畴,并作为备选方案评估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旨在关注个体和群体利益的同时兼顾整体社会的和谐与空间公平性①E.R. Alexander, Evaluation in Planning: Evolution and Prospects,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2006, pp.9-11.。就佩奇市而言,坐拥两千多年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典型山地地貌等优秀资源的同时城市空间结构相对较为松散,存在着大量的可利用空间,充分体现出了小城市景观建设的优良条件,却没有形成与资源条件相称的城市景观,包含旅游导识、设施、地标性景观等在内的旅游景观系统也不成体系,城市在面临转型时实际上对于景观设计的需求已迫在眉睫,因此设置“景观”项评分标准十分必要。但由于目前尚处于规划设计的初级阶段,难以通过景观建设的实际效果来衡量设计差异,故采用最为直观的景观要素统计对比法来直接评价各个方案在景观设计上的投入差异,并结合对设计说明中每项要素对应使用情况的简单评价来进行评分(表4)。

表4 第18号方案“景观”评价示例

四、讨论及启发

以上述分析框架为基准,通过方案陈述、组内对比、组间相似性对比择优以及最终评分,方案13 16与18脱颖而出,其中以方案16得分最高,这一结果也得到了市政府与专家的认可。

评估方法按照规划的进度可分为规划方案的评估、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估以及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其中定量方法、理性工具的采用多是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而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规划方案的评估,因此采用定量方法会有较多限制,如成本利益法,对于成本方面的计算可以采集预算的信息,但对于利益方面很难进行量化研究。因此分析框架借鉴了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法(AHP)思想,将对方案的评估层次化并对不同层次赋予重要性权重值,通过对方案的内容描述、重点提取、分块评价、对比研究等过程对每个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估与打分,在原有评价框架的基础上将评审团的各个问题进行深化并分别对应至四个不同的评价方面,提高了方案评估的可操作性。

方案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由于资料的不够齐全、可能存在的理解偏差以及主观判断差异等问题,所得到的评估结果也会存在着一些瑕疵。在项目要求中,短途供应中心(SSCC)的建筑设计要求与新市场建筑几乎是同等重要的,但因为建造实施的时间顺序不同,绝大部分方案对SSCC都做出了选择性忽视,因此也造成了新分析框架中SSCC的权重值降低;在方案评估中,可行性、合理性以及经济型的判断标准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方案对现有设施的利用情况,但实际操作中很可能因为原有设施条件的极度落后,新建成本反而低于再利用成本;新分析框架在“时间”分析维度上也稍显不足,因项目背景与进展等客观原因仅能对方案的实施给予有一定依据的预测,应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反复利用,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此外,由于语言与文化的限制,实地调查内容仅限于观察与阅读、少量访谈以及随机采访,部分忽视了小城市在公众参与中市民集中度、对项目了解程度、生活相关性与热衷程度等方面的优势。这些缺陷以及建立分析框架中的得失,都可为小城市规划提供宝贵的建议。

佩奇市的例子给予我国小城市规划建设的最大启发是脚踏实地。“小城市有权利规划自己的未来”[1]政府与设计者们对小城市规划的关注不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从上层建筑的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小城市的慢性死亡,但仅有关注还远远不够,“苍白无力的动机、建议以及规划术语无法改变什么,所带来的只有失败,也不会被人们接受”[1],关键是了解小城市的现有条件与直接发展需求,必须与其他类别城市区别对待,将方案与城市的类型、大小、规模、特点等要素相匹配。小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制订以及对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估都应该建立在了解清楚自身定位的基础之上,切忌盲目将小城市环境代入大城市观点分析问题;也应避免不合理的孤立思想,仅考虑一个片区的情况而忽略与整个城市的联系;规划效果好坏的评估该强调与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如项目强调的是对于街区的定义问题,在评估各方案时应考虑对于街区定义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达到最佳。

我国小城市多种多样,因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社会资源、建设情况等因素各不相同,产生了如历史文化名城、港口城市、旅游城市,或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差异明显的小城市类型,这些差异也正代表着小城市的发展基础与发展潜力。小城市规划总体上应该“尊重城市的个性、保持城市的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8],所有规划设计内容都应与小城市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明确差异、找准需求、制订目标是规划设计永恒的主题,只有明确了小城市为什么是小城市、想成为什么样的小城市、是否具备发展成为大城市的资本,才能令小城市健康蓬勃而稳定地继续发展。①致谢:笔者在匈牙利佩奇大学联合培养时,由导师Prof. István Kistelegdi与Associate Prof. Miklós Halada指导参与此市政府项目并完成了其中的方案评估工作。

[1]CohenRA.Small Town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CaseStudies and a Critiqu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77,43(1).

[2]廉仲.关于小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1996(2):38-40.

[3]吴江,王选华.西方规划评估:理论演化与方法借鉴[J].城市规划,2013(1):90-96.

[4]宋彦,江志勇,杨晓春,等.北美城市规划评估实践经验及启示[J].规划师,2010,26(3):5-9.

[5]欧阳鹏.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规划评估模式与方法初探[J].城市规划,2008(12):22-28.

[6]周珂慧,姜劲松.西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学刊,2013(1):104-109.

[7]周武忠,翁有志.现代景观设计艺术问题与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10(5):122-129.

[8]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小城市总体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6.

(责任编辑:王 璇)

J59

A

1008-9675(2017)03-0181-06

2017-02-10

周之澄(1988-),男,江苏江阴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徐媛媛(1988- ),女,江苏扬州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文化旅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资助(15BG083)。

猜你喜欢
佩奇规划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小猪佩奇,一只会赚钱的猪
佩奇去医院
佩奇换零钱
《小猪佩奇过大年》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