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切口下方出现张力性水泡原因分析

2017-07-31 17:35李斌孙宇李少辉王平均欧华西田军
淮海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尾部水泡腰椎间盘

李斌,孙宇,李少辉,王平均,欧华西,田军

·临床经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切口下方出现张力性水泡原因分析

李斌,孙宇,李少辉,王平均,欧华西,田军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切口下方出现张力性水泡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收治188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0例术后予切口下方出现了3~6 cm大小不等的张力性水泡。结果:10例患者经过外涂湿润膏剂、局部灯烤、避免患部受压等综合治疗后,7例于出院时明显好转,创面干燥结痂,3例经随访于出院后3-10周形成瘢痕愈合后缓解。结论:减少术前局部皮肤外用活血药物、规范正确的外科手术技术操作,避免术中、术后局部皮肤受压等能有效避免术后切口下方出现张力性水泡的发生。

张力性水泡;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外科手术

张力性水泡[1]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创伤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之一,尤其骨折患者,行骨牵引术后,因创伤后局部压力和组织损伤的改变,多伴创面有不同程度的张力性水泡出现,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局部感染、皮肤坏死、增加手术后的感染风险。但在腰椎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方面,出现张力性水泡的临床报道较为少见。我院自2013年10月-2016年2月共收治188例腰椎间盘的患者中,其中10例于手术2~5 d后出现切口下方的张力性水泡,给临床医师、护理以及患者带来许多困扰,现就10例出现张力性水泡的患者分析原因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均与腰椎术后2~5 d后出现切口下方的张力性水泡,10例均为女性患者,其中行腰椎内固定手术6例,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4例,年龄32~53岁,平均年龄42.5岁,水泡大小为3~6 cm不等。

1.2 张力性水泡的特点及分型[2]张力性水泡可发生在创伤后的任何部位,四肢较为多见,其中骨折端周围发生的概率较为最高,大多在创伤24~48 h后出现。基本属于表皮下水泡。根据表皮与真皮分离程度的差异[3],可将水泡分为2种类型:非充血性水泡和充血性水泡。水泡去皮后,充血性水泡主要表现为明显红斑和点状出血;非充血性水泡主要表现为红斑和无点状出血[4]。2种类型的水泡处皮肤均表现为发亮和无皱褶。如图1。发生张力性水泡有相似的共同点:(1)患者平均年龄均为42.5岁的女性患者,排除在月经期,抵抗力低下时。(2)术前腰背部皮肤及骶尾部皮肤无压疮、红肿、溃破等表现。(3)均为腰椎手术后出现的张力性水泡。(4)术前均有应用外敷膏药病史。(5)术前无腰部及骶尾部外伤史。(6)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

1.3 治疗方法 (1)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侧卧位或俯卧位,避免患部受压。(2)湿润烧伤膏(MEBO)外用,3例患者采用MEBO外涂于水泡出现一周后症状消失;王立忠等[5]的研究表明,将MEBO均匀涂于患处,每天2~3次,其研究结果显示7 d左右创面愈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MEBO含有谷甾醇、黄柏、黄芩和小檗碱等成分,能有效的抗炎、减轻组织水肿,为创面创造生理湿润环境,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利于创面恢复。(3)6例患者行抽吸与酒精纱布联合应用,用10号注射器穿刺抽吸后,用酒精纱布湿敷创面,每天更换1~3次,连续应用1~3周,创面形成瘢痕愈合;因乙醇具有扩张皮下血管的作用,有利于深部组织供血与回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减少张力性水泡的程度,且乙醇具有收敛作用,促进了创面的愈合。与陈桂珠等研究结果一致。(4)1例患者出院后经局部理疗灯烤、外涂药物等综合治疗后,于10周后瘢痕愈合。

2 结果

10例患者在术后骶尾部张力性水泡形成后经过外涂湿润烧伤膏剂、抽吸水泡与酒精纱布联合应用避免水泡感染、同时避免患部受压,改善水泡周围血运等综合治疗后,7例患者于出院时骶尾部水泡明显好转,创面已基本干燥结痂,结痂处周围无明显渗出,周围无红肿如图2。3例经随访于出院后3~10周形成瘢痕愈合。无患者出现水泡周围组织坏死,肌肉、骨质外露情况。

图1 术后10 h后形成 图2 术后10 d,表面已结痂愈合

3 讨论

追问病史患者术前均使用膏药外敷,以减轻腰腿部疼痛不适,缓解肌肉痉挛。因外用贴剂类药物作用原理大都为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该类产品对皮肤表皮有一定侵蚀作用,易造成局部皮肤、皮下组织红肿。规范外科手术操作技术,减少医源性损伤,回顾10例患者手术中操作情况,其中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患者,由于椎弓根钉植入困难,术者在暴露骶1椎间隙时习惯扩大创面,应用电刀止血,其电刀的使用造成骶椎皮下及深部组织血管过多破坏,影响该区域软组织血运,且因腰部麻醉后术后平卧4~6 h,由于骶尾部生理骨性突起,平卧时皮肤易受压,达一定程度时,毛细血管闭塞,局部组织呈血液阻塞状态而出现代谢性及小血管血栓,使压迫所致的临时性组织破坏、血流障碍、缺血、炎症、水肿等,易产生骶尾部张力性水泡[6]。术后患者常规使用橡皮管作伤口内引流,为预防橡皮管压瘪影响引流效果,本院采用皮管弹性较好、硬度较大橡皮管,由于患者术前均使用外用贴剂类药物,药物造成的骶尾部皮肤红肿。皮肤接触橡皮管后容易产生局部的皮损。导致该部位的皮肤水肿,水泡产出。

综上所述,造成腰椎切口下方张力性水泡的产生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该处水泡需要与普通骶尾部压疮相鉴别,该处张力性水泡的产生,与普通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患者年龄偏轻,患者可自行翻身,活动,因此压疮形成的条件较少。认识、重视该处水泡形成条件后,通过注重医疗技术的改善,术中减轻伤口医源性损伤,术前指导该处皮肤护理,减少人为性皮肤损伤、术后加强翻身,提早使用药物预防护理,可大大降低了骶尾部张力性水泡的形成。所以说此处的张力性水泡与骶尾部压疮有区别之处。应该引起重视,如不重视,可能造成进一步骶尾部皮肤组织破溃,给临床医师、护理以及患者带来很大困扰,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不仅增加治疗花费,延长住院时间,还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应值得临床医师的重视。

[1] 陈桂珠,许燕玲,林霞,等.不同方法处理四肢骨折围手术期水泡的前瞻性研究[J].上海护理,2010,10(2):39-40.

[2] UEBBING CM,WALSH M,MILLER JB,et al.Fracture blisters[J].West J Emerg Med,2011,12(1):131-133.

[3] 陈桂珠,胡三莲,杨洁,等.骨折后皮肤水泡的处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74-1176.

[4] 董翠珍,程云,孙丽萍,等.骨折后张力性水泡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J].上海护理,2014,14(2),63-66.

[5] 王立忠,郝玉岭.MEBO治疗张力性水泡14例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2):54-56.

[6] 胥少汀,葛宝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33-835.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部发现并接到读者举报,一些网站冒用“淮海医药”名义,进行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代发”。为此,我部特别提醒各位作者,向《淮海医药》投稿,一定要通过本刊电子信箱(bbhhyy@VIP.163.com)进行投稿,我刊也从未委托或接受任何网站进行征稿、荐稿。特此提醒,以免受骗。

《淮海医药》编辑部

解放军第123医院 骨科,安徽 蚌埠,233015

李斌(1981-),男,医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4.028

R 619

A

1008-7044(2017)04-0446-02

2017-03-03)

猜你喜欢
尾部水泡腰椎间盘
船舶尾部响应特性试验与计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海洋大探险
水泡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艾草水泡脚改善肺功能
抽掉梯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弯式尾部接头注塑模具设计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