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中空间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探讨
——以建阳人民公园为例

2017-07-31 19:17邓招余
花卉 2017年12期
关键词:建阳竹海城市公园

邓招余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1)

城市公园中空间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探讨
——以建阳人民公园为例

邓招余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1)

城市公园是一座城市中市民必不可少的活动场所,它不但要求环境优良,布景合理,还应该具备承接人类日常活动休闲的功能。因此植物的配置和空间的设计在公园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建阳人民公园的景观设计对公园的空间设计和植物配置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设计上依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现状条件等打造一个生态与景观并存、文化与自然并行、特色与乡土并融的城市居民游憩、观景、休闲、康体的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空间设计;植物配置;人民公园

城市公园作为一条衔接城市、居民、绿地的重要纽带,通过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精雕细琢”,改善城市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社会环境,为城市增添靓丽风景线,为居民提供“称心如意”的活动场所。

1 项目概况

建阳区坐落于福建省北部,西区生态城规划区位于建阳区中心城区西北部,人民公园就在西区生态园的东南角,毗邻考亭——中国朱子文化园,处于麻阳溪、长安路、人民西路、理学街的环绕之中。人民公园凭借颇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古老闽北文化、建盏文化、建本文化、理学文化等),成为市民必不可少的活动场所。

2 设计理念及构思

2.1 设计理念

坚持以人本的基本原则,满足了市民对接近自然、休闲娱乐的要求;以景观生态理论为出发点,打造了一个以生态园林为框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圈;以美学理论为基本指导,建设了一个极具建阳特色、民族文化风格浓郁的人文公园;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基调,力求创建一个融合旅游业、特色产业为主打的经济型园林,为建阳的经济建设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2.2 设计定位

人民公园作为转换空间,介于商业、住宅、行政区,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营造出集观赏、休憩、驻足、交流、散步、运动于一体;功能性和美学性相得无间的城市公园。

2.3 设计构思

人民公园结合了现状地区的地形地貌,利用水体、小品设施、广场、植物、景观构筑等要素巧妙地结合,充分考虑各景观要素搭配的合理性、科学性,营造独特的内外环境和整体价值,使公园产生更高的归属感。

“天开”和“人作”——“天开”指的是现状地形高差较大,长条形地块,在规划设计中,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特点,保持其自然生态感;“人作”表现在重点应用植物、阶梯、构筑物进行空间的“整容”,弱化视觉疲劳,使其更加灵动,具有更加观赏效果。

“大动”和“小静”——“大动”指的是人民公园在规划设计上,创造一定大尺度的空间如“古邑潭阳”的太极音乐喷泉广场等,满足游客动态观赏需求;“小静”则展现在一些比较细小静谧的空间,增设一些亭、植物、小品等较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的“零件”,适应静观需求,做到“步移景异、动静相宜”。

“生态”和“文化”——“生态”,即人民公园的设计,不仅展现巨大的生态性如巧用现状条件,减少“大手术”,增添绿化、景观性,呈现较大生态性;“文化”展示即在生态设计基础上,增加当地文化(建本、闽北、理学文化)要素,提升公园灵魂更具有内涵。

“松萝共倚”和“一枝独秀”——“松萝共倚”指人民公园地处两侧商业地产的“夹缝”间,作为重要的纽带和转换空间。周边商业地产主要为简欧式风格,其风格血液也输送到人民公园的设计上,设计以大气、轴线、对称为主要骨架,与周边交相辉映,两侧利用高大乔木作为绿色屏障,相互分离,相互联系;“一枝独秀”指人民公园在融入周边环境的前提下,仍具有自己的设计特色,如文化特色、景观特色、绿化特色、空间特色等,不应衔接而黯然失色。

人民公园的建设将公共园林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展示人民公园的独具一格(图1)。

图1 鸟瞰效果图

3 规划结构和功能分区

人民公园主要分为“竹海林乡”、“古邑潭阳”、“时代之音”三大部分(图2)。其中“竹海林乡”是整个布景的序曲部分,意在展示建阳竹海的独特魅力。

3.1 序曲——“竹海林乡”

主要包括入口过街通道、景观跌水、童心乐园、商业步行街、休闲广场等设施,以小径凉亭、竹林倩影、叠级花池等自然景观为主,大量的植物配置营造出了季节分明的“竹海林乡”景观(图3~4)。

图2 规划结构图

图3 “竹海林乡”细节设计图

图4 过街通道效果图

3.2 高潮——“古邑潭阳”

此处设计了大量的人文景观,施工工艺繁杂,浮雕景墙、音乐喷泉、主题石碑、闽北廊桥和凉亭等都各具特色。前广场是活动集散空间,太极音乐喷泉和刻字主题石碑是这里的标志。中部是安静的休闲观赏空间,以独具闽北风格的亭、廊桥、景墙为主要建筑,展示出了人民公园丰富的人文文化景观;第三部分是动态观赏区,在这里设置了建盏建茶等特色展示观赏区,将建阳的地域特色和地方产业充分展现在游人面前(图5~6)。

图5 “古邑潭阳”细节设计图

图6 广场局部效果图

3.3 综述——“时代之歌”

用三块主题地雕来预示建阳的“过去”、“现代”和“未来”,第一块地雕主题为“国书之府”、“南闽故里”,寓意着建阳曾有着辉煌的文化底蕴;第二块地雕主题为“嘉禾之乡”、“竹海林乡”,寓意着建阳飞速发展的现在;第三块是留白地雕,预示着建阳充满机遇的未来。广场两端的树阵、水景相互映衬,与行政大楼相辅相成,为略显单一的行政大楼平添一抹活力(图7)。

图7 “时代之歌”细节设计图

4 空间设计

4.1 把握空间尺度

在空间规划上,人民公园按照横向空间尺度原则将园林由南向北划分为南北跨度的三大景区——“竹海林乡”主题商业广场、“古邑潭阳”主题文化广场和“时代之音”主题市政广场;纵向空间尺度原则体现在了观赏景物的最佳视点上,人民广场利用线性景观与景观纵向尺度的地高差变化,充分向游客展示出广场阶梯状分布的多层次空间设计。

以“古邑潭阳”主题石碑为例,石碑利用人民观赏视角的变化,营造出了不同角度产生不同心理感受的效果。雕塑距入口广场的距离约为51m,游人从入口处到接近雕塑的过程中就能对主题雕塑产生3种不同效果的空间感受:当游客位于A点入口时,其为仰视角度为18°,游人更容易全面观览雕塑与周边设景;当游客来到B点时其仰视角度为27°,游客可以将观赏主体变为雕塑的构设和细节;当游客处于C点时,仰视角度到达45°,游客可以对雕塑的各种局部花纹和构图尽收眼底(图8)。

图8

4.2 以小见大原则

人民公园在空间设计上充分秉持设计原则中的以小见大原则,以人体工程学和视觉尺度景观设计为出发点,利用地理现状和绿地规划充分的展示了公园的各个景观景点。

从地形方面来说,人民公园的借用地势高差,设计应用阶梯式形式处理高差,增加设计空间感,力求打造出具有丰富层次感的绿色生态园林。从总体规划上来说,人民公园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将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原则与平面构成理念相融合,体现出了朱子的古老哲学思想,营造出了一个生态与历史内涵合二为一的自然空间。景观设计部分一方面采用对称式构图,强调景观的凝聚性,另一方面以中心线为主要步道,利用现状铺装和水景辅助增加景物的延续感。

5 种植设计

5.1 遵循低维护原则

在自然景观上,园林植物较多的选用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竹类、常绿阔叶植物、灌木、地被花卉。其中以突出“竹海林乡”主题的绿地广场中,大量种植了本地的橄榄竹、唐竹、少穗竹等,并搭配种植梅花、针叶树木。地表用花卉组合(黑心菊、波斯菊、虞美人等)来营造公园氛围,凸显出公园的层次景观。这些植物夏天树木能遮挡烈日,地被能储存雨水量,多降低灌溉用水,好维护好修剪大大降低了公园后期用于植物维护所需的费用。

5.2 遵循生态原则

园林植物对于公园乃至城市建设不仅具有美学效益,同时还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其生态效益在人民公园建设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增加了公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湿度、释放出大量氧气,而且在公园空间造景中起到饱满空间、给空间增加生命力的作用。因此,利用好植物的生态型原理,对植物的种类进行合理选择和精心管理,提高植物的存活率、提升景物的绿色品质。建阳人民公园在植被配置上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多采用了适合本地气候节气的本土植被,如松树、毛竹、灌木,常绿阔叶植物等。

5.3 遵循动态原则

植物配置的动态原则指的是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因地、因时、因景制宜。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因环境的不同可产生与之相应的动态变化。人民公园在遵循植物配置动态原则的基础上,合理的配置常绿、落叶、色彩植物,使得整个公园的各个角落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上能表现出多变化、多方位、多层次的效果,展示公园植物的变化多端的动态美。

5.4 遵循形式美原则

形式美原则不仅展现在植物形态的美,同时还要兼具的是乔木、灌木、地被三者在数量、比例、色泽、规格等合理搭配产生的丰富层级、丰富视觉感受的形式美。人民公园在进行设计时主轴线采用和两侧采用外在形态优美的高大乔木展现其独特气质,同时在其他细节部位用大小乔木、灌木、地被三者相辅相成,构成恰如其分的林冠线、林缘线和季相变化。

5.5 遵循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需要考虑到公园内部结构的整体性、设计形式的整体性和公园景观与生态功能间的整体性。人民公园在设计中,植物配置遵循公园整体设计风格。

5.6 遵循功能性原则

公园植物配置应该与公园的各个功能区的性质和各景观节点的特征相符合。如在“竹海林乡”的童心乐园,其植物可以采用色彩较为丰富的,同时不能有刺、浓重气味、易过敏、有毒等的植物。

6 空间设计与植物设计

6.1 通过植物设计营造独特空间设计

一般来说,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的外形大小来进行组合来提高空间上的观赏性。在人民广场的植物配置时,设计大型乔木作为开阔空间和显示主题的主体,运用小乔木、灌木以及地被作为次要构件进行完善,同时利用不同植物季相变化、色调变化进行增色,使其产生独特的景观视感、触感、嗅感、听感。

6.2 植物设计丰富空间设计

植物配置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还需要对城市公园中的其他元素进行综合考虑,使植物要素与其他要素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做到统筹兼顾、宏观考虑、多样统一,给人们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适合娱乐休闲的生活场地。比如,在对植物和周边建筑物进行统一协调布景时,公园的植物配置与建筑配置要兼顾到实用性和观赏性,使其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通过植物的高低错落将建筑衬托的更具生机;由于公园的地形具有高低起伏的特点,亦可以通过植物的运用来调节使之达到空间上的平衡感,地势低洼的地方可以种植高大的植物,使地平面在视觉上与其他地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烘托出协调统一的艺术氛围;也可以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独立种植一株具有特色的树木,用视觉差强调其突出性。

在公园空间的布局过程中,应以能突出公园景观的植物为主体,对其他植物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实现公园植被景观和空间设计的最优配置。

7 结语

城市公园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产物,是一座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文化的体现,是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活动场所。城市公园在人类生活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公园的植物配置和空间设计应根据现有条件合理布局,适当选择植被,体现植物本土化、少维护、季相变化、层次丰富、五彩缤纷的特点,形成“竹海林乡”主题商业广场、“古邑潭阳”主题文化广场和“时代之歌”主题市政广场,对空间全局充分把握,向市民展示出广场阶梯状分布的多层次空间,营造出一个功能丰富、景色宜人的空间环境。

[1]李韵平.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2]李宏星.公园绿地植物造景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3]耿国奇,孙玉宝,王丽娜,等.论园林植物在公园景观空间的设计[J].新农村(黑龙江),2016(24):63~64.

[4]吕瑛,罗文婧.公园设计中关于空间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5(8):215~216.

[5]沈继辉.论公园绿化的植物配置原则及方法[J].赤子(上中旬),2014(23):317.

S688

A

1005-7897(2017)12-0092-03

2017-6-9

猜你喜欢
建阳竹海城市公园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家乡的竹海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建阳:多措并举开展产业扶贫
建阳区革命遗址修建纪念碑(亭)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