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之思考

2017-07-31 07:43纪洪林
旅游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李楠摄影人类

纪洪林

《无常》试图从宏观探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借助当代艺术摄影这一媒介,通过动态摄影装置、静态摄影及声音,从视觉和听觉上诠释对社会的一種思考。——李楠

“世间山河大地及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不息,终将变异,皆悉无常。”

这是我在创作《无常》系列之初偶然间读到的一段话。事物存在的同时不断发生着改变,当我们早已习惯或是忽略掉种种的变化,变得淡然处之漠不关心,越来越不在乎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就会越发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般现状。影像不会禁锢观众的思想,更不会教化般地存在,如今摄影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偏向作者的主观意图,不再单纯地停留在简单地客观还原,更多的是转化为一种主观思考,通过影像去表达思想。

创作初衷是考虑如何使影像切入当下,去展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媒介的力量去实现艺术上的思考,这也是艺术无常变有常的方式。基于对“无常”二字的理解,我将作品《无常》分为了社会系列与自然系列,旨在表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的变化。

在自然系列中将镜头对准了原本生机勃勃如今却变为一桩桩标本的非洲草原动物,以假乱真的呈现我认为更加贴切于“无常”二字。眼前的事物早已不再是其原本的状态,这本身就是一种变化,这种“不真实”的影像却恰恰能表现出当今社会的发展给自然所带来的破坏,本应属于动物的家园却不断遭受着人类的冲击,自然的无常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结果。

“对摄影而言,最重要的被展示出来,并坚持用艺术策略去张扬摄影的社会意义。”这是著名摄影家、我的导师李楠教授对作品所给予的指导方向。他认为对于当今艺术的发展,摄影早已作为当代艺术范围内的一面重要的旗帜,展现形式也已不再停留在单纯的平面之中,材料的丰富与装置的应用,都为作品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无常》作品的社会系列中,在导师的建议下使用了四幅2cm×2cm的影像装置进行表达。作品截取人类社会中的几个片段:消费、时尚、拥堵及住房,带有特殊光源的钟表指针转动的同时可以照亮黑白区域的显色药剂,从而使原本黑白的画面变成彩色,同时指针马达的滴答声让我们深刻思考人类社会的不断变迁。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拔地而起的高楼,拥堵不堪的交通,这些早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人类被密闭在越来越小的空间内,压抑的生存着,社会变化的同时更希望通过摄影来展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希望通过作品《无常》来引起思考。

猜你喜欢
李楠摄影人类
在研究的路上镌刻生命的印记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What Makes You Tired
Taking Robotics, AI, IoT to the World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ON A MULTI-DELAY LOTKA-VOLTERRA PREDATOR-PREY MODEL WITH FEEDBACK CONTROLS AND PREY DIFFUSION∗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