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研究

2017-07-31 08:57李莉蒋丽娟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5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经济法课程改革

李莉+蒋丽娟

摘要:经济法是会计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的重要课程。经济法课程改革应贴近于实际会计类工作岗位的需要,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法律判断和经济法实践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

关键词:高职会计;经济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一、《经济法》课程国内外开发现状述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68号),会计从业资格被列为建议取消的职业资格事项,将在《会计法》修订之后被取消。

初级会计职称证即将成为会计行业的“门槛”,是“双证书”制度的重要课程。考证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风险意识更为重要,能够强化学生适应行业和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该课程集法律与经济于一体,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理论内容多,理解难度大。因此,国内学者都比较注重对本课程的改革。

(一)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

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蒋军洲(2011)提出要注重教材实用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教材编写成员必须具有教学经验,知识背景应该多元化。

徽商职业学院 彭小英(2013)分析了经济法课程内容与相关课程重复度较高和学生考证关联不大,基本没有配套的实训教材,提出采取“案例导入——法理介绍——案例评析”模式,开发配套的实训教材提高学生的经济法实践能力。

广西师范学院 邱俞捷(2017)提出加强经济法的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的校内和校外两个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武汉纺织大学 荣凤英(2010)提出在提高课堂叙述讲授质量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案例讨论、归纳比较法、结合经济活动实例完成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口头和书面表达、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组织等多方面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淮南师范学院 李玲(2013)引入电影片段、法律讲堂、举案说法等视频案例,通过视频案例中的真实情景,将法律制度与书本知识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课堂角色讨论,案例点分析,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改善课堂气氛。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邢淑清(2016)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发言、点评、讨论,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晔(2016)通过分析案例、模拟法庭进行庭审,利用课后时间查资料,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对于经济法课程的关注度,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关注法律的时间,增加经济法学习的力度。

(三)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李华武(2012)分析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教学学时安排与学科特点相矛盾、实践教学环节欠缺等诸多问题,提出契合专业特色,建构经济法“公共模块”和“专业模块”体系,推行实践性教学活动,加强法律实务训练的教学模式。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原秋华(2013)认为经济法课程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与专业相契合,教学模式上融合理论与实践案例两大因素,考核机制上应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应用技能考核指标。对于理论性的知识适当的删减,采用“必要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法”,以启发一引导一归纳一讲解的方式来将书本与实践结合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安徽科技学院 张晓云(2014)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创建了“12145”课程教学模式,一个目标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的人才;两种途径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个突出即突出实践性教学;四个理论教学单元即经济法总论、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法、宏观调控法;五种实践教学形式即录像观摩、案例分析、法律咨询、观摩开庭、模拟法庭。

(四)改革课程师资配备的研究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龙泉(2010)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情况、课程情况,建议高职院校应该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等方式加大改革力度。

湖北民族学院 冉瑞恩(2015)提出经济法是经济学和法学两大学科的交叉学科。由于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与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故在教学中就很难两全其美,通过申报经济法相关的教研课题,深入研究经济法研究,明确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方法、准确教学定位、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廣西师范学院 邱俞捷(2017)分析了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提出通过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聘请实务专家到校授课或指导等方面着手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比较多但没有形成配套系统性的实训材料,且过于强调教学方法的微观技术手段的使用,而忽略教学模式的宏观设计;教学内容方面,东奥和中华会计网校的《经济法基础》培训教材是学生考证关注度最高的资料,但主要是针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应试性太强,不重视学生学法、用法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类的教材又过于偏重理论讲授,使用的案例不太贴近会计类专业本身的实践性需要。另外,系统展示财会工作岗位涉及经济法的案例相对匮乏,从而与实际工作岗位结合度不够,实际操作性不强。如此以来,造成学生难理解、很难学以致用。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财会教育培养目标作如下阐述:一是财会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美国财会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进行的财会教育目标改革的其中一点就是财会教育的重点转向为能力的培养。可以看出国际趋势就是注重财会教育中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其中能力的培养理所应当的包括经济法实践能力。

二、《经济法》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理论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按“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职业素养培养为重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综合设计,总体设计思路为:

1.以任务驱动为中心,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项目导向为课程改革方向,用案例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专业能力,具有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2.与实际会计工作的融合、与其他课程教学的融合。课程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实际,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入仿真的业务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工作中学习会计工作必须的技能,比如用网中网出纳业务实训平台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学习。另外,《经济法》和《财务会计》等课程关系比较密切,会计等专业知识在经济法中也会涉及。所以在進行课程设计时特别注意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比如票据法项目教学结合会计知识,票据法项目教学与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结合。

3.“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模式上,构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评”一体化的动作机制,打破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际工作及成绩考评融于一体,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4.由教师、学生、学校、法律从业人员多方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过程。开发阶段,法律从业人员和教师、企业等一起设计和研究,实施过程中,学校提供“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动手学习,各方共同努力,保障课程成功开发和实施。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

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设计中深入律师事务所及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获取企业及个人的第一手法律资料,按不同种类的法律案件将教学内容分为7个项目,包括法律基础认知、民事争议纠纷的法律救济途径、行政争议纠纷的法律救济途径、劳动合同法律纠纷、社会保险法律纠纷、支付结算法律纠纷、票据法律纠纷。每个项目中都有对应的经济法实训任务,通过实训推动教学过程,完成实训工作任务的同时,达到课程教学知识、技能及素质培养目标,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论述

本课程教学团队包含企业专家型兼职教师—广东宝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同时专职教师中,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在广东宝杰律师事务所、湖南途顺律师事务所、湖南仲桥三湘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等挂职锻炼。团队成员对会计和相关法律工作流程非常熟悉,并能获得企业第一手真实业务资料。在课程开发阶段,我们深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企业进行调研,聘请会计、法律从业人员和企业其他人员召开专家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从而开发出与实际工作衔接紧密的经济法课程。

因此,本课程改革的目的就在于使我们的《经济法》更贴近于实际会计类工作岗位的需要,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法律判断和经济法实践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华武.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的实证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2(2).

[2]张敏.创业导向下经济法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培训,2016(1).

[3]吴昊.非法学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

[4]邱俞捷.创新创业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高校法制与教育研究,2017(5).

作者简介:李 莉,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蒋丽娟,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经济法课程改革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