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研究现况

2017-08-01 17:51邓利章黄嘉威杨欣湖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16期
关键词:干预

邓利章 黄嘉威 杨欣湖

[摘要]精神疾病患者的外走行为给精神科病房管理造成了巨大安全隐患,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社会危害以及引发医疗纠纷。然而患者外走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制订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故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发生现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深入研究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干预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a)-0017-04

[Abstract]Exogenous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causes substantially safe risk in psychiatric ward management,which may further lead to social harm and severe medical disputes.However,exogenous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is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factors.So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worked out to prevent or intervent.Thus,this paper summarized a research status based on its prevalence,relative influencing factors,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e last few years,aimed to further examine the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of exogenous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Key words]Mental disorder;Runaway behavior;Intervention

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是指其在精神症状或其他精神因素的支配或影响下,患者无目的或有计划、预谋、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发生的逃离病室的行为[1]。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退或丧失,其外走行为不仅阻碍患者病情的好转,甚至会使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而且会导致患者走失成为流浪者或自伤、他伤、伤害他人等多种严重后果,从而引起医患纠纷和恶劣的社会后果[2]。

我国精神卫生法颁布与实施后,精神疾病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人们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外走行为的危险性及其相关因素了解仍不足。如何有效地预防或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已成为精神科医护人员(尤其对于精神科护士而言)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故本文对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旨在深入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的影响因素及为制订规范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一方面消除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的念头或行为,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另一方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为创造优质医疗环境做贡献。

1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是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3-4],该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短时性以及可变性等特点。尚正君等[5]调查发现近5年中52例意外事件中外走行为发生率最高(26.9%),这与植秋蝉[6]研究(发生率为25.9%)结果一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基本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心境障碍患者等。李喜春等[7]研究报导,98例有过外走行为或倾向的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占89.79%,情感性精神障碍占4.08%。另外有关文献[2,4,8]报道较一致的结论是男性、首次住院患者、文化程度低下的患者与外走行为的发生关系更密切。

2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因素

2.1精神症状

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而且多伴随自知力的缺失。由于受幻觉(如命令性幻听)或妄想(如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影响,患者往往对自身丧失了自知力,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并由此会产生强烈的外走想法。汪毅等[9]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更容易发生外走,需要加强防范力度。时文芳[10]研究发现有外走行为的患者BPRS量表中幻觉妄想、猜疑、敌对性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因此,精神症状是增加患者外走风险的因素之一。

2.2住院环境

国内绝大部分的精神病医院都是全封闭式管理,而封闭式的住院环境会使患者感到生活苦闷、单调、受拘束和限制,无法适应封闭治疗的护患沟通与患患沟通,渴望外界的生活,进而出现外走行為[9]。有研究发现,病房物理空间、患者总数、病服款式均会导致患者的不愉快感[11-12]。反之,医院病室内适宜的空间、温湿度、色彩、音响,包括洁净的空气、充足的阳光等,能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李椰[13]研究发现外走行为发生原因中环境因素占23.1%。汪毅等[9]提出对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鼓励其主动参加一些活动与康复劳动,能降低环境的封闭性,进一步减少患者外走行为。

2.3管理因素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研究发现,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护理专业知识不全面、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不端正等因素会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14],同样会增加患者外走的风险。嵇迎春[15]认为护理人员对病房的巡视不到位,没有按照相应的护理级别进行巡视,或者只是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观察巡视,会导致患者外走风险的增加。医院的硬件设备不完善,对患者居住及工娱区的门窗及围墙高度等没有严格把控;在工娱康复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不足以及半封闭的环境前提下,也能为患者提供外走的条件。因此,实施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能一定程度避免外走行为的发生。

2.4药物因素

有研究[16]指出患者对药物依从性差,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服用精神科药物常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反应、代谢综合征等,由此可能引发或加重患者内心焦虑、紧张、抑郁、自伤甚至自杀等情绪。这些都可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下降,外走风险进一步增加。夏小华等[17]研究提示130名精神疾病患者中,39%的患者外走原因为锥体外系反应。

2.5心理因素

恢复期患者的外走行为具有明显的目的性[18]。精神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养后进入康复期,精神活动趋于正常,此时会因为牵挂家庭、想念孩子、担心经济负担等问题,想早日回归社会而发生外走行为[19]。此外,医护人员未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未针对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无法排除心中顾虑,从而增加了患者外走的风险。

3预防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外走的护理干预

3.1正确评估患者情况,制订相应护理计划

在以往,精神科护士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护理,然而现在更趋向于对患者的整体护理[20]。一些学者建议评估患者情况应该从干预水平的角度去评估,而不是停留在目前存在问题的层面[21]。因此,对患者的前瞻性的整体评估是护理患者的首要前提。首先,要对新入院、有外走风险的患者进行评估。对有外走风险的患者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高风险的患者应该设立外走风险标示,并严格交接班。对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该鼓励其参加病区内组织的康复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其外走风险。另外,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意识,能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理[22]。

3.2加强病区的风险管理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3]。在临床工作中,应不定时巡视病房,对有异常行为的患者加以注意。交接班时检查病房内门、窗、锁头等关键位置是否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及时报告并修理。在几个重点时段(开放时、检查时、探视时、工娱治疗时)做好防护管理工作[24]。每周对病区定时进行安全大检查,以防患者收集刀、钳子等危险物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时应点清病区患者数量,对外出检查或工娱的患者应做好登记,确保患者无外走行为的发生。

3.3认知行为干预

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疾病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服务框架[25]。Rus-Calafell等[26]曾经提出:护理心理疗法能够提高医疗机构的使用率,同时还能产生更满意的治疗效果。王志强等[27]研究进一步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护理人员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28]。通过认知行为干预,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关于精神疾病、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等知识的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住院治疗的重要性,重新确立患者的正确认知,从而增强患者住院治疗的积极性,降低外走风险。

3.4药物管理

有资料表明仅有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29]。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口服药派发时,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确保患者将药物服下,并严密观察服药后效果,通过口服药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因精神症状而导致的外走行为。另一方面,可通过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让患者掌握正确服药和处置药物副作用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张玲等[30]研究揭示,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呈现良性循环。

3.5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现在精神病房设置的新趋势,遵守尊重患者的人格,顾及患者的隐私,坚持安全、舒适、家庭化的原則。苏风玲[31]的研究表明,保护患者隐私、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满足患者的诉求等人性化的住院环境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及满意度[32]。因此,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及优质的护理,让患者感受到似家的温暖,能减少患者外走的风险。

4小结与展望

目前中国精神卫生事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的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仍落后于国外,医学水平的制约、医疗体制的不完善、患者住院环境较差等,均会增加医疗护理风险,而外走行为是精神科较常见的危险行为,历来是精神卫生领域的关注热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精神症状、住院环境、管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而正确评估患者情况,制订相应护理计划、加强病区的风险管理、认知行为干预、药物管理、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等护理干预方法能预防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外走行为。笔者建议:作为精神科医护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总结以往经验,规范操作,提高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而作为决策者,应在精神卫生管理方面,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满足精神疾病患者需求等,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切实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吴凤玉,李卫华.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1,(1):83-84.

[2]李建秀,洪华珍,黎赛英.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外走行为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F0004.

[3]梁小薇.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1):85-86.

[4]相淑芳.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1):187.

[5]尚正君,姜长青,佘永军.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6-18.

[6]植秋蟬.精神科意外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3):1070-1071.

[7]李喜春,李晔,刘志芳,等.住院精神病人“出走”行为的预测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08,(9):65-67.

[8]时德菊.6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778-1780.

[9]汪毅,甘明远,赵岩.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外走行为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55-56.

[10]时文芳.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0):116-118.

[11]温爱玉,王云仙.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对改善住院环境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3):219-221.

[12]王露,童娟,吴眷蕾,等.住院患者对医院环境舒适满意度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43-144.

[13]李椰.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院,2011,15(12):73-74.

[14]葛网平.精神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107-109.

[15]嵇迎春.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9):170-171.

[16]王绪轶,刘铁桥.医生、患者及家属3种人群对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评价的调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5):354-356.

[17]夏小华,向辉明,罗一红.住院精神病病人外走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17-18.

[18]张跃兰,武浩然.住院精神病人外走的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14(3):189-190.

[19]吴燕芳,张伟.42例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分析与护理[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18(3):70-71.

[20]Linden M,Kavanagh R.Attitudes of qualified vs.student mental health nurses towards an individual diagnosed with schizophrenia.[J].J Adv Nurs,2012,68(6):1359-1368.

[21]Lavelle M,Healey PG,Mccabe R.I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disrupted in interactions involving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Bull,2013,39(5):1150-1158.

[22]金丽霓,邓丽云.开放式管理对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5):45-46.

[23]邹丽宇.精神科住院患者出走行为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9):83-84.

[24]甘明远,吴宇泽,李丽,等.住院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4):81-84.

[25]Naeem F,Khoury B,Munshi T,et al.Brie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psychosis (CBTp) for Schizophrenia: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t J Cogn Ther,2016,9(1):73-86.

[26]Rus-Calafell M,Ortega-Bravo M,Ribas-Sabat EJ,et al.A brief cognitive-behavioural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stabilised out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 preliminary study[J].Schizophr Res,2013,143(2-3):327-336.

[27]王志强,郭志华,憨广伶,等.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16-19.

[28]Guo ZH,Li ZJ,Ma Y,et al.Brief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for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with schizophrenia: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Beijing,China[J].Br J Psychiatry,2017: 116.183285.

[29]Kennedy MG,Schepp KG,O'Connor FW.Symptom self-management and relapse in schizophrenia.[J].Arch Psychiatr Nurs,2001,14(6):266-275.

[30]张玲,谢焱,何芬兰,等.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0):603-606.

[31]苏风玲.人性化住院环境及自我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18-19.

[32]崔静怡,崔界峰,张研洁,等.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2):4027-4027.

(收稿日期:2017-03-15 本文编辑:任 念)

猜你喜欢
干预
以学校为基础儿童超重肥胖干预研究进展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问题”课程体系建设
云学习平台大学生学业成绩预测与干预研究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