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以安徽合肥学院为例

2017-08-02 01:41赵亚飞
关键词:通识合肥应用型

赵亚飞,范 颖

(安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9)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以安徽合肥学院为例

赵亚飞,范 颖

(安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9)

通识教育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架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合肥学院在通识教育实践中构建了以学分制为基础,课堂教学、在线网络视频课、学术讲座三位一体的通识教育课程组织模式,但其在实践中存在着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共同问题:对通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偏重实用,文化底蕴和育人功能不足;缺少统一管理部门以及通识教育校园氛围不够浓厚等。就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合肥学院;课程体系

合肥学院是2002年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和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地方本科院校。学校成立以来,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改革和实践,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十三五”期间,学校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指示精神,以“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1]合肥学院作为安徽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在学生培养方面重视学生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不断对通识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于通识教育的内涵,至今没有一个公认、规范的表述,但从不同学者的概念表述中可以归纳一些共同特点,即,“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公民,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2]16-18从通识教育的内涵上可以看出,通识教育是不同类型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部分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表现出急功近利的行为:他们几乎忘记了“大学”的内在逻辑,忘却了通识教育是“大学之道”,片面追求“应用型”,技能至上,岗位唯尚,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3]1合肥学院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对通识教育进行不断探索,形成了独特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但在通识教育时间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合肥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的成功经验

合肥学院目前设立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其中理、工两类专业与人文、社会科学5类专业之比为49.09%对51.01%,专业结构合理,形成了多学科交叉渗透,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在此基础上,理工类学科的教师和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教师之间加强联系和交流,进行跨学科的对话与合作,所以合肥学院有优越的条件进行通识课程体系进行建构。[4]

合肥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生产一线关键技术与管理岗位和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进入大学虽然是进入不同的院系,学习不同的专业,但是要完成必要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通识教育主要由课程的形式推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的几部分构成,包括通识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除了以课程的形式,合肥学院还通过在线学习、通识教育讲座、学生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教育。

1.以学分制为基础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设置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以学分和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质的一种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积极因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5]合肥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块设置。

课程(模块)设置包括必修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必修课(模块)分为专业必修课(模块)和公共必修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分为公共选修课(模块)和专业选修课(模块)。

①专业必修课(模块)包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仅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还要体现专业自身的特点,包含专业课、专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②公共必修课(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德、日、法)、计算机基础、体育、军训、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③公共选修课(模块)包括文化、艺术素质类课程和跨专业素质课程,以及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而选修的自我拓展课程。④专业选修课(模块)包括为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而设置的课程。

合肥学院通过课程模块的形式,很好地把通识教育融入到课程之中,通过不同的课程模块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

2.创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形式——智慧树网上在线课程

合肥学院公选课共计31门,其中14门是校内课程,由各系部推荐并安排教师授课,如《红楼梦》导读、中国文化通论、法语入门、书法等,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内课程主要由老师在课堂授课完成,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合肥学院还开设了大量的在线课程。

合肥学院2016年对公共选修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变革,新增了智慧树网上在线课程。学生通过手机和电脑登录网上平台,就可以学习孙子兵法、司法鉴定、茶艺等17门在线课程。智慧树在线课程的上课地点和时间都由学生自主安排,随时随地用手机或者电脑即可完成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在线课程的授课方式是由智慧树平台提供的视频教学课程,大部分视频课程的时间在20到30分钟,完成课程后在线考核,考核时间自主安排。考核完成智慧树学习平台提供了六个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块。其中,学堂模块可以看课程和课程通知以及查看考试时间等;学习进度模块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作业考试模块可以查看每门课程的章节测试和考试;在见面课模块中,所有选混合式课程的同学都可以看直播和回放;在课程论坛模块中,学生可以通过发帖和学生或者是老师进行互动,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回帖和其进行交流;在成绩管理这个模块中,同学们可以查看课程的考核标准,以及自己的成绩。在线课程只要登录进智慧树网,就可以进入学生学习平台,但是每门课程的考核比例都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合肥学院新增的网上在线课程,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自主学习平台,这种在线的教学模式,创新了通识教育教学方式,也便捷高效的推进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

3.举办通识教育讲座、组织学生活动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弥补应用型大学学生人文气息不足的弱点,合肥学院特别注重延请中外著名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同时开展学生活动,把具有人文气息的通识教育理念的精神传递给学生。

2013年至今合肥学院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偏人文色彩讲座,如合肥学院合作共建“海峡两岸刘铭传文化论坛”研讨会、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比较文学教改与中韩影视文化、“与信仰对话,飞Young中国梦”名家报告进校园活动、《百家讲坛》著名学者钱斌做客合肥学院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讲坛等。除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合肥学院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学习经典、品味艺术,让“通识教育”融入到学生平时学习与生活中,学校组织大学生合唱团参加俄罗斯第十五届“青春之声”国际合唱艺术节;针对留学生,学校精心策划了留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等活动,让学生在平时生活娱乐中,学习通识教育相关内容,领会通识教育理念。

4.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

图1 合肥学院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合肥学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组织模式,如图一所示,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合肥学院通识教育培养方案中以学分为基础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分别为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四种不同类型的课程互相交融渗透,满足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多元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合肥学院开发和引进大量的网络视屏课——智慧树网上在线课程,延请中外著名学者开展通识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参与具有人文色彩的活动,构架了一个完整的学分制基础下的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网络视屏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合肥学院作为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有诸多成功的探索,但是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重实践应用,轻人文素养的教学传统一时很难改变,在通识教育实践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是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

1.对通识教育理解不准确,重视程度不够

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践行着通识教育课程,但是有些学生和老师不能准确理解何为通识教育,简单的把阅读经典名著视为通识教育的全部,其他方面就不甚了解。在通识教育课程方面,多数将其放在选修领域,公共课大班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差,考核以提交小论文形式结课,导致学生对具有通识教育意义的选修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简单应付。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通识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合程度等方面也值得重新思考。总的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同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建设也不够完善。

2.通识教育课程偏重实用,课程文化底蕴和育人功能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期的办学传统,课程设置方面注重知识的技能型、应用型,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所以通识教育课程的引入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必不可少。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公共选修课和基础选修课两大类,在公共选修课中,课程基本是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类课程、大学英语、体育等课程,通识教育色彩较低;在公共选修课方面,由于受到学校师资条件、学科门类、学生选课偏爱的影响,文科类学院开设人文社科类通识教育课程较多,理工科多开设自然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导致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失衡,文化底蕴不足,真正育人功能下降。许多院校所谓的通识教育课程只是把院系开设的专业课程,改头换面搬到通识教育课程上来,大量开设工具性、技能型的课程,学生选课也以“实用、易过”为标准,通识教育最后沦为实用、狭窄的专业性课程“大杂烩”。[6]180-181

3.缺少对通识教育课程统一管理的部门

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和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每个院系简单地开设一些文化选修课程,而是应该进行全校的统筹规划与管理。[7]28应用型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方面,缺少系统的规划,一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学校也很少设置专门的部门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导致其课程设置结构失衡、混乱、功能叠加,不能很好地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4.通识教育校园氛围不够浓厚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潜课程”,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子,大学的校园文化对通识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浓厚的人文气息、朝气蓬勃的学术氛围更能调动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应用型大学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校园被打造成紧俏适用人才的“加工厂”,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多的是充满竞争的校园文化气息。

三、建议与对策

1.提高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通识教育课程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学校实施通识教育课程后,应该通过公告栏、广播站、座谈会等形式,把通识教育的内涵、具体实施进程等信息传达给全体师生,努力创设通识教育环境,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对通识教育的了解和认同。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和考核方面,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修课班级人数,但人数不宜过多,影响教学效果;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应该把平时作业、课堂考勤、课堂讨论、小论文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和老师的重视。最后就应用型通识教育课程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合度低的问题,学校可以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把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与学科知识进行交叉,体现综合性特点,同时把创新创业教育、各类学校社团建设纳入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上可以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中,可以从中获得相应的学分,激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

2.完善通识教育体系,增强课程育人功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不断走向实用,导致通识教育名存实亡,真正的育人功能也大打折扣。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要根据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来设置,首先教育部规定的公共选修课较多,导致学生不愿意选择其他选修课,以免增加自己学习负担,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同选修课学分,提高基础选修课学分,激励学生去选修。其次,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结构,课程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块,如人文学科模块、自然科学模块、艺术审美模块、社会科学模块等,鼓励不同学科类型的学生进行交叉模块选读,增强通识教育的真正育人功能。最后,增强通识教育课程人文气息,应该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开设如经典名著选读、中西文化精选、公民素养与社会关怀等人文气息浓厚的通识教育模块,不应将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改头换面搬到通识教育课堂上来。

3.设置通识教育专门部门统一管理

我国一些研究性大学已经对通识教育管理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学院等,把通识教育单独设置学院进行统一实施管理。[8]81-82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通识教育,大部分院校没有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对应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规划,而是放在各个院系各行其是的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导致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出现“杂乱、失衡”现象,整体上削弱了通识教育的力量。为此,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进行统一规划,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开发创新通识教育课程,最终推进学校通识教育改革完善。

4.构建通识教育校园文化的整体氛围

通识教育课程传达的人文气息,不仅仅依托课程实体进行传播,更是作为一个“大课堂”时时刻刻对学生产生影响。为此,要重视大学校园文化“潜课程”建设,要使校园文化与通识教育理念相通,为通识教育发展构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发挥学校社团的作用,开展相关的学生活动,如经典名著进宿舍、诗词比赛等活动构造富有生机活力的校园教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合肥学院学校概况[EB/OL].http://www.hfuu.edu.cn/4145/list.htm.2016-08-25/2017-03-16.

[2]李曼雨.后工业时代通识教育实践[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6-18.

[3]柳友荣.人文素养:应用型大学远航的“压舱石”[J].中国教育报,2014(10):1.

[4]合肥学院.2016年本科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安徽:合肥学院,2015:1-3.

[5]合肥学院学分制[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5af7fa22cfc789eb162dc805.html.2016-11-14 /2017-03-16.

[6]曾智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11):180-181.

[7]肖章柯.应用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探微[J].北京教育,2011(5):28.

[8]蔡忠兵.当前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7):81-82.

Class No.:G640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Reflec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Zhao Yafei,Fan Ying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9,China)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i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lthough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Hefei University has become a trinity organization model which based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nline video courses, academic lecture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lack of emphasis on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general education campus atmosphere is not strong enough .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optimize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general educ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efei University; curriculum structure

赵亚飞,在读硕士,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5级。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学。 范颖,在读硕士,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5级。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和比较教育学。

1672-6758(2017)07-0001-5

G640

A

猜你喜欢
通识合肥应用型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