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标准的环境设计SBMF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7-08-02 01:41
关键词:应用型环境教学模式

焦 凤

(阿坝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基于企业标准的环境设计SBMF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焦 凤

(阿坝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试站在企业的角度,研究如何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实践教学环节上“精准发力”,充分发挥企业标准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作用,以期对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价值。

企业标准;环境设计;SBMF实践教学

环境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复合应用型学科。高校与企业长期的人才供求矛盾,已经暴露出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理论和观念的相对落后,已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实践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在长期的教育思想观念下,高校人才培养如何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接,教学计划如何与企业运行对接,教学改革如何与企业项目融合等问题,鲜明地摆在了刚刚完成转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

本文试站在企业的角度,研究如何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实践教学环节上 “精准发力”,充分发挥企业标准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作用,以期对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价值。

一、人才培养主体标准下的企业与高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装饰行业作为建筑业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未来30-50年都将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环境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高素质的环境设计人才缺口巨大。但近年来的“就业难”与“用工荒”,却鲜明地暴露出了环境设计院校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上的矛盾状态。

从人才培养的主体标准上来分析,校企双方都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区别在于学校作为培养主体时,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上采用静态评价方式。而企业作为用人主体时,则习惯于按照实践标准,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期望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为企业创收的实践应用技能超强,同时又要能吃苦耐劳、善创新、能攻坚克难,还要热爱企业不频繁跳槽的全才。因此在技术水平、工作业绩等内容上进行的是动态评价方式。

一动一静看似矛盾,但究其根本在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上,校企双方实际上又是循环互利的。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时候,为企业解决用人需求,企业通过人才使用情况对学校进行使用反馈,学校根据反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企业作为人才需求主体的时候,通过对人才的使用,检验其向学校所做的反馈是否及时地表现在人才的能力与知识结构上,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检验反馈。因此,以前单一的以学校为培养主体的方式,大大削弱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与提升。

二、企业标准下的SBMF实践教学模式解读

环境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SBMF实践教学模式是将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在实践课程标准上,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一种新的构建方式。其理论依据来自于美国“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人才培养模式。

“SB(Subsection butt)”即“分段对接”是指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课程内容对接到“课程实践”“项目实践”“行业实践”“创造实践”的实践教学的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MF( Multi-point fusion)” 即“多点融合”是在已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教学科研”“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重构,强化项目应用,缩短实践教学与企业标准变化的差距,拓展实践教学与行业的融合度。并把“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平台建设”等横向建设,作为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保障和支持。其构建方式如下图。

SBMF实践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强调课程设置的开设阶段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实践能力进阶培养为核心,通过全项目、双团队课程授课方式改革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并强调在“集中实践”的基础上,增加“阶段见习计划”,将实践类课时加大到学生全部学时的 40%~60%,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基本模式如下。

1.进阶式的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此主要指课程与教学计划中课程的开设阶段、学分以及开设的方式。以笔者工作学校为例,目前,我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除通识教育课程外主要分为了“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三大模块。通过“麦可思报告”对我系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表明我们正在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很大的漏洞。根据笔者后期对全省41家环境设计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能力标准分析,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单纯的依据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难易程度来安排课程学期的开设划分,造成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而学生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又集中开设到了大四学年,并局限在实习实践上和毕业设计上,知识能力的综合实践运用率低,学生与社会脱节情况严重。

SBMF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将“课程实践”“项目实践”“行业实践”“创新实践”对应到各个学期的一种能力的进阶式推进模式与保障。即把课程对接职业标准从项目的难易程度和课程开设先后顺序入手,重新进行课程开设学期的整合。

对接后的“课程实践”要解决单个课程与课程应用实践的内容,即 “这个课程是什么?课程内容能够用来做什么?怎么在应用设计中表现课程内容?” 这三大基本问题,而不是单一的解决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项目实践”解决的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的综合运用问题,“行业实践”“创新实践”则通过环境设计相关项目设计为载体运用课程内容解决实践应用的问题。通过四个阶段的实践学习,毕业后学生能够迅速的进入工作状态,并能将大学四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快速高效的融入到项目设计中。

2.“2+1”的阶段见习教学计划

传统的本科院校,教学计划基本为第一学年侧重对学生的造型能力、快速表达能力、对美的事物的鉴赏辨别能力,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从第二学年开始进行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第四学年主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所有学期开设课程的数量和学分,都受到总学分的限制,行课周数固定在了18周,其中还包含考试周。因此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学生基本没有到企业参加实践课程学习的独立学分,这也是造成学生毕业后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的重要症结所在。

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与企业在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上的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在不影响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在暑假期间增加一个月的企业见习实践期,作为阶段见习计划。由企业负责学生见习内容的安排与教学,高校负责见习学生的管理和见习监督。将企业的标准、市场的变化时刻对接到我们的教学中,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共同利益体”。

3.“全项目、双团队”的授课方式改革

课程授课方式的改革是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重要支撑,SBMF实践教学模式提倡“学期课程全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即从第二学期开始,将学期课程进行总体规划,按照项目的难易程度,采用“双团队组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层次组成相对固定的“学生项目团队”,进行项目各环节的设计与应用,实现项目的协同攻坚克难。“教师授课团队”由“学期授课教师与企业职业导师”组成,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制定统一的学期项目课程的难易程度、考核标准和项目完成进度的把控与项目完成辅导。“教师授课团队”通过整合“课程项目”、获取真实的“行业项目”、具有创新激励意义的“竞赛项目”,将项目应用灌注融合到教学实践课程中,将课程的内容作为指导“项目”完成的理论基础,将“行业标准”作为“项目”完成的技术参考,将“竞赛要求”作为“项目”完成的技术目标。

4.企业标准下评价方式改革

目前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主要是以课程大纲中对教学目标的描写为依据,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目标是否达标给予价值。但以此作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是单一片面的。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体验者”和教学活动最终目标“实现者”,理所当然应该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者也应该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评价中应加入“学生自评”“教师互评”“企业参评”,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并建立及时课程反馈机制,以此作为教学资源投入与功能运作的依据。

结语

SBMF卓越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国家人才培养规格变化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设想。我系2015、2016级专科初步的实践培养经验表明,“SBMF实践教学模式” 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了实践能力的主动构建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但我们也应看到,SBMF实践教学模式与现有教学模式的相互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作为人才培养的高校,应时刻关注环境设计相关市场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从社会需求出发,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和改进教学模式,才能最终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杨雅丽.PBL教学法在环境设计专业“双平台”实践教学中的研究探索[J].现代装饰(理论),2016(7) :288-289.

[2]钟蕾,石娟,张萍.基于PDCA原理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轻工业教育,2010(4):42-44.

[3]楼五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艺术教育,2016(5) :164.

[4]袁杰.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才智,2016(10):87-88.

[5]焦凤.分段对接,多点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子[J].艺术教育,2017(4):188-189.

Class No.:G642.0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SBMF Based on Enterprise Standard

Jiao Feng

(School of Fine Art, Aba Teachers University, Wenchuan, Sichuan 623002,China)

Under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udy how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satisfied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how to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eform with the enterprise project.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how to desig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issues while considering the how to give play to enterprise standards in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enterprise standard; environment design; SBMF practical teaching

焦凤,副教授,阿坝师范学院。

阿坝师范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设计专业卓越人才计划”(课题编号:201601-02);阿坝师范学院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段对接,多点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编号:201612--19)。

1672-6758(2017)07-0006-3

G642.0

A

猜你喜欢
应用型环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