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先写眼

2017-08-05 04:21于盛玲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眼神情感

于盛玲

摘 要:眼神的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容貌、情感、性格和神态,我们应积极采用这一有效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正面刻画人物。

关键词:眼神 人物形象 情感

正面刻画人物,我们通常采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方法。在外貌与神态的描写中对人物眼睛(或眼神,下同)的描写可谓独树一帜,生动传神,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通过人物的眼睛我们可以直视人物的内心,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①他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这说明,人的心底是善是恶,都能从无法掩盖的眼神里显示出来。这可能是许多作家普遍采用描写眼神来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原因。

一、用眼神写人物的容貌

描写人物的眼神可以写出人物的美丽容貌。《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诗经·齐风·猗嗟》也有:“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的描写。清扬可谓眼球明亮,黑白分明。毛传解释说:“清扬,眉目之間婉然美也。”马瑞辰通释:“清扬皆指目之美。”按照现代汉语的解释“清扬”就是水汪汪的意思。以汪汪的清水比喻灵动明丽的眼睛并以此来揭示人物容貌的美,这直接给后代的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时提供了蓝本。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众女子经常用“眉蹙春山,眼颦秋水”来描写其眉眼特点,如薛宝钗“眼如水杏”。这样用水来描写美人的眼睛灵灵有神、楚楚动人从而显示出其美貌似乎就成了女性的一种专利。因眼的美丽而天下皆知的也大有人在。《汉书·孝武李夫人传》记载李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这位李夫人确实因为眼睛的漂亮而一步登天。无独有偶,唐代杨玉环争得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荣耀也与她的眼睛之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的笑产生如此大的魅力,主要原因是她的回眸,她用美丽眼神征服了唐玄宗。用眼神的描来揭示写人的美丽容貌以女性居多,男性鲜有。

二、用眼神写人物的情感

对人物眼神的描写也可看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这较反映人物的面貌又进了一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记载众宾客在易水送荆轲赴秦时:“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瞋目就是瞪大眼睛,表示愤怒之情。当时有高渐离击筑,场面慷慨悲呛,荆轲和着音乐发出悲凉的声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众士见到此景,联想秦王的暴政,又想到荆轲此去十死无生,心情遂变得激昂悲壮,一个瞋字就将这种情感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史记·鸿门宴》记载当刘邦来到鸿门参加项羽的设宴时:“范曾數目项王。”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表达的情感就是让项羽不要犹豫,尽快杀掉刘邦,以绝后患。在后面还有一段记载:“樊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樊哙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向上指着,眼眶都好像要裂开一样。瞋目所表现出他此时心情是同仇敌忾的,决战到底的,势不可挡的,这种气势连项羽都为之震惊,所以才有后来赐之彘肩之举,瞋目准确地传达出了人物的情感。

陶渊明在《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就用得极妙,是无意中的偶见,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的闲适心情。南山的美景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性格狂放不羁,做事总是由着性子,他的母亲病故时:“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是正视的眼光,白眼是斜视的眼光。嵇康的弟弟嵇喜前来吊丧,阮籍不喜欢他就以白眼相待。嵇喜回去对嵇康倾诉受到冷遇,嵇康带上酒与琴前来吊丧,阮籍见了大喜,马上变作青眼热情招待。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恶的人,一个人的情感甚至是性格就因这眼神突显了出来。这种用青眼和白眼的眼神来表达人物好恶之情,在后代的诗词中较常见。如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黄庭坚《登快阁》:“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这些人物形象均因眼神的描写而比较鲜明突出。

三、用眼神写人物的性格

对人物眼神的描写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但这一点又往往和情感联系比较紧密,有时甚至是融为一体的。《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黛玉的眼睛看到王熙凤是“一双丹凤三角眼。”在尤二姐眼中的王熙凤也是“目横丹凤,神凝三角。”脂砚斋评道:“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丹凤三角眼是说王熙凤的眼睛很漂亮,这种眼睛给人感觉刺人精明能干,也揭示了王熙凤性格的复杂,她很美,但又工于心计,非一般女子。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则是:“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目若秋波,写出了贾宝玉非一般的男儿气质,属于男性中具有阴柔性格的一类人。而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有着“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暗示了林黛玉轻易不肯袒露自己心扉,城府较深,自尊心极强的性格特征。这三人是曹雪芹运用眼神描写来展示其性格的典型代表。

戴望舒在《雨巷》中两次写到丁香姑娘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太息般的眼光,可理解为一种深邃,悠远,满含深情,但骨子里又带着忧郁的的眼神。一个顾影自怜,对过去有些感慨,对将来有些迷茫的姑娘跃然纸上,可谓是戴望舒的神来之笔。

萧红在《鲁迅伟大与深刻的另一面是平凡》中说:“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眼皮往下一放)。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说述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这种眼光是严肃的,让人警醒的,它是智者的催逼,凸显的是鲁迅先生严谨治教,严于律己的性格。

四、用眼神写人物的神态

对人物的眼神描写,能写出人物的神态这是比较高的境界。《诗经·卫风·硕人》中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为我们塑造了第一个因眼而传神的形象。这位卫庄公夫人庄姜眼睛黑白分明,波光流动动人,真可谓是一个天生丽质的绝代佳人。庄夫人因为有了这两句绝妙的传神点睛之笔,使得她的神态尤其是她流动的目光活现于读者面前。《论语·八篇第三》中有这样的记载,子夏问(孔子)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才可以画花。“巧笑”“美目”是“绘事”,也就是根本,“后素” 是引发其“倩”的美好品质。很明显,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有美颊和秀目的女子,得素而益显神态之美,外在美只有和内在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美。

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描寫湘夫人时写道:“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湘夫人为什么使我忧愁,关键是她那极目远眺,望眼欲穿的眼神让人怦然心动。“眇眇”就是望而不见貌。这两个字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轻盈飘渺而略带忧愁的美人,她用迷惘深邃的眼光怅然若失地看着远方,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而又寻找不到。她的神态和气质是那样的高雅,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刻画,眼神描写可谓是以眼神揭示人物神态甚至是灵魂的典范。从第一次的“顺着眼”到第二次的“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一直到最后我见到她时,她“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描写,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一步步逼到绝境的过程,真可谓是“一圈眼神细刻画,写尽人生悲苦命”。

通过描写眼神来刻画人物形象较为简练传神,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②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形象时若想用最洗练的笔墨收到最传神的效果,不妨采用写眼神的方法。努力追求对人物的眼神描写,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

[1] 马持盈.诗经今注今译[G].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

[2] (清)焦循.孟子正义[M].中华书局,1987.

[3] 鲁迅全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 (清)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注释

① 孟子正义·离娄章句上[M].中华书局,1987:518.

② 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卷四[A]//鲁迅全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7.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眼神情感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生命的顽强
情感
台上
空洞的眼神
我敢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借你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