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以汉江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17-08-07 13:42磊,刘
物流技术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物流职业

王 磊,刘 瑛

(汉江师范学院 数学与财经系,湖北 十堰 442000)

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以汉江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王 磊,刘 瑛

(汉江师范学院 数学与财经系,湖北 十堰 442000)

在厘清就业能力内涵、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汉江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阐述了该专业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所采取的四项措施,即构建“生涯发展”课程辅导体系、构建“生涯发展”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树立信心,为学校继续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参考与借鉴。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能力;高职大学生

1 引言

在国内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面临毕业生数量日益增长,就业单位提供岗位有限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更应该努力提升自身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顺利找到适合的工作。

十堰市位于秦巴山区、湖北西北部,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本地区五所高校之一的汉江师范学院,从本地高等教育现状来看,应当整合自身资源优势,与十堰区域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和行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本文面向十堰地区物流业发展,从四个方面阐述汉江师范学院(下称“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所采取的措施,即构建“生涯发展”课程辅导体系、构建“生涯发展”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树立信心,为学校继续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参考与借鉴。

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李斌成(2009)提出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或者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它指的是某个个体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

肖贻杰(2010)提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就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系列技能、个体特质的组合,是劳动者能够获得并保持工作以及晋升职务的能力。从高等教育角度而言,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在毕业时具有获得工作职位的能力,以及在获得工作后保持工作与晋升职务的能力[2]。

张宏如(2011)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社会能力,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过程[3]。

李军凯(2012)认为就业能力的主体是个人,因此就业能力应该是个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因素的集合,而不应该包括环境因素和外部条件。这些因素会影响就业结果,但这些因素本身不应该包含在就业能力的范畴之中[4]。

3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李洁(2006)的研究显示,雇主认为大学毕业生仅有学科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拥有可转换的关键技能,如沟通技能、解决问题技能、人际技能、承担责任和组织能力等[5]。

陶书中等(2008)以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层次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再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方向和定位,认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应分为3个层次10个方面。这三个层次分别是专业基础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6]。

胡尊利等(2008)综合各方研究观点认为,尽管大家探讨的角度不同,结论不同,但对就业能力中几个基本构成要素却取得共识,即(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基本技能(一般技能)、专业技能和个性品质[7]。

肖贻杰(2010)通过问卷调查及因素分析表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由职业能力、自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应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五大维度构成[2]。

王艳霞,由锋(2011)认为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软能力”相对欠缺,表现在毕业生的个人素养、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或品质是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8]。

郭钟琪(2013)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剖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构建专业能力、行动能力和社会能力3个维度以及14项指标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体系[9]。

这些实证研究大多是通过对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价进行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为高校明确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以及有针对性提升就业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结合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文献分析,将其四个构成要素的具体指标进行调整,确定了符合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就业能力构成要素与指标,见表1。

表1 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与指标

4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从国内关于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来看,学者们纷纷提出要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深化实践教育、增进企业联系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陶书中等(2008)认为当前培养和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措施包括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产学结合水平、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和增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等[6]。

肖贻杰(2010)认为对就业能力影响较大的学校教育因素主要是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和实训教学环节以及专业设置[2]。

王艳霞,由锋(2011)提出影响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专业、课程设置结构性问题突出、教学模式滞后(校企联合,教师队伍落后)和就业指导服务亟待加强[8]。

李庆文(2012)认为高职院校应采取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增加就业讲座等措施切实提升学生就业能力[10]。

李军凯(2012)通过文献分析认为,高等教育情况(学历层次、专业类型、毕业学校类型)、实习经历(实习单位数量、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声望、实习单位评价)和参与就业指导情况等因素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产生影响[4]。

上述研究非常全面,从各个方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本文结合对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其进行调整,确定了符合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基于访谈后确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

5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

就业能力不足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普遍表现出综合素质不过硬,特别是文化基础薄弱,入学成绩偏低,他们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职业能力不足、择业能力水平不够。

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和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择业能力水平不够。具体表现在:(1)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单位工作。(2)在选择就业单位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对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3)获取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4)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学生会做出详细的自我剖析,明确自己的素质、个人特点、兴趣和学习能力、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计划和决定。

6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措施

6.1 构建“生涯发展”课程辅导体系

6.1.1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发展自我、提升就业竞争力、顺利就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和人生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和认识自我提供机会,帮助他们及早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使其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当然,该课程的开设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学习动力,失去了未来生活的目标,以致整天无所事事,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学校每年组织专业教师针对全校大一学生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从第一学期第一周开始,每周一次课,一直持续到学期中段,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引导新生及时完成角色转变,做好大学学业规划。

6.1.2 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与新生入学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配套的是大二下学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从第十周开始,每周一次课,一直持续到学期结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相关就业政策、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性。

学校长期配备专业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他们遇到的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问题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其满怀信心地步入社会,正式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6.2 构建“生涯发展”实践课程体系

6.2.1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物流实务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了解实习单位业务运作和经营管理状况,从而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认识自身不足,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素质。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积累宝贵的社会活动经验,更好的了解、认识社会,其认知水平也有进一步的提高,也是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6.2.2 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实习经历,而顶岗实习是大学生了解自我、职场和社会的重要途径。我校实行的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5+0.5”教育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最后半年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带薪实习,学生既可以服从学校安排,也可以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近年来,我校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武汉和十堰建立了160个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和教育实习基地,今后还要争取每年建设20个实习基地。物流管理专业先后与盛辉物流集团、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有限公司、苏宁云商物流(武汉)等商贸物流企业开展合作。主要实习单位详见表3。

表3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实习单位一览表

本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优质实习生,一方面满足了专业对于实施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的需要。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加强过程控制,确保顶岗实习质量。(1)要求学生每周撰写一篇实习日志。(2)要求学生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3)要求指导教师定期走访实习单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4)实习结束时,组织召开座谈会。

6.3 构建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我系四名专业教师于2016年2月至6月期间进行了大范围调研活动,对本专业在校学生和2011年毕业以来的往届毕业生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形式,收集到大量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旨在了解他们对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设置的态度和看法,逐步构建出由综合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组成,以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并重的课程体系。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6.4 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树立信心

大学生努力学习非常重要,他们自身是决定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其在校期间主要任务依然是接受高等教育服务,而努力学习程度决定了实际获得高等教育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进而决定就业能力。以此同时,大学生需要做的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积极把握和利用一切提升就业能力的机会,不断提升就业能力。具体而言,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要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夯实基础知识、拓宽专业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接受就业指导培训、加强实践锻炼。

7 结语

汉江师范学院立足学生成长成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养成。在实现高就业率的同时,提升就业质量,增强院校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能够迅速融入业界并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和认可,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李斌成,叶汉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肖贻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高职教育对就业能力影响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3):70-74.

[3]张宏如.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92-95.

[4]李军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1),89-92.

[5]李洁.国外企业培养和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探究—从可雇佣性及可雇佣技能视角[J].管理现代化,2006,(2):58-60.

[6]陶书中,黄君录,王佳利.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调查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41-43.

[7]胡尊利,刘翔,程爱霞.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8):24-28.

[8]王艳霞,由锋.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J].河北学刊,2011,31(6):238-241.

[9]郭钟琪.三维指标解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6-89.

[10]李庆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职教论坛,2012,(28):20-23.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Employment 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In the Cas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Wang Lei,Liu Y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Finance,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Shiyan 442000,China)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composing ele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 of employment ability,we analyze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tatus of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graduates from 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and then elaborated on the four measure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the students,namely,build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course guidance system,build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practical course system,building the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curricular system,and encouraging the students to work hard and have confidenc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employmentability;vocationalcollege student

G712

A

1005-152X(2017)07-0189-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7.07.040

2017-06-11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教学研究项目

王磊(1984-),男,湖北十堰人,汉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财经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高专教育、物流管理教学;刘瑛(1980-),女,江西都昌人,汉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财经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物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职业写作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