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我们该怎么过

2017-08-07 18:57
人人健康 2017年15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气温高温

今年从7月12日开始,我国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三伏天。中国天气网在7月12日发布讯息:三伏首日高温范围扩大,覆盖三分之一国土。兰州、银川等多个省会级城市或将再次刷新今年以来气温新高,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提醒公众注意防暑降温。

在这个全国各地陆续开启“烧烤”模式的时节,我们注意到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的各种不适,如头晕、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心情烦躁、爱发脾气等。本期视点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怎样度过这个“铁板烧”的三伏天。

最该防的4种高温病

在三伏天,给人的感觉就是“太热了”,早晨8点时出去走走都会满身大汗。随着气温节节攀高,中暑、心脑血管疾病、肠胃病、皮肤病等等,也都接踵而至。

【中暑】气温居高不下導致中暑的患者剧增,以前是冒着酷暑工作的工人或农民居多,现在是老人、孩子、白领经不起晒,就连情绪也跟着中暑了。中暑后出现头晕、恶心、脸色苍白等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情绪中暑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思维紊乱等。

建议:高温天尽量减少外出,做好防暑降温措施,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耐热能力也很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新鲜果蔬、喝绿茶,少食油腻食物。做好心理调节,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不要太钻牛角尖。

防护措施:1.可采取电扇、勤通风换气等方法调节居室内的温度;2.地面洒水或使用空调,使室内温度调节在26℃左右,室内外的温差控制在6~10℃;3.停止重体力活动,气温再高时,还应停止跑步、跳操等日常活动;4.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5.必须外出时,要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织衣服,戴上遮阳帽或打遮阳伞。

【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根据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也就是说,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在今年夏天就更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了!那么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病飙升的原因都有那些呢?

原因一,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

原因二,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原因三,夏天出汗多,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

原因四,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加上天气燥热,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万一再有过度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就更大了。

建议:患者服用的一些降压药物不光有降压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血管内膜、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同样,调脂药物除了降低血脂,也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因此,夏季不能随便停用降压、降脂药物。心脏病患者外出旅行时,须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速效救心丸等抗心绞痛的药物。

防护措施:夏季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里,尤其是有脑梗、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更要注意。空调温度不能低于26℃,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10℃,同时要隔一段时间就打开门窗透透气。清晨和傍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胃肠道疾病】夏季是肠胃功能最弱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各类肠胃疾病,特别是腹泻患者明显增多。

建议:要注意食品卫生和合理饮食。特别是幼儿的身体脏器还处于发育阶段,消化功能尚未完善,尤其要控制食用冷饮,防止受凉。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

防护措施:尽量不要吃生冷食物。冰淇淋、雪糕等冷饮中均含有胆固醇、糖和淀粉等成分,吃冷饮既影响正常食欲,又会使腹泻进一步加重。应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食品,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等,同时要多补充水分和盐分。

【皮肤病】由于夏季气温高,出汗多,户外戏水无疑是一件美事,但是户外戏水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如脱皮、起水泡。同时,夏季70%的过敏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宠物身上有寄生虫,很容易将其带到人身上。

建议:皮肤被暴晒后,最好先用干毛巾擦去汗液,再用凉毛巾冷敷皮肤片刻。如果因蚊虫叮咬引起过敏,可服用一些抗组胺类药物,涂一些含炉甘石成分的洗剂或乳液。尽量不要用风油精、花露水,这些产品只能暂时止痒,并不能根治,还会引起二次过敏。

防护措施:要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时间段。假如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如准备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三伏天“四不宜”

不宜一大早去晨练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但是夏季早晨6点前,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而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的消耗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很容易支撑不住,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夏季应尽量避开过早晨练,应改为黄昏时间。

不宜渴极了猛灌水三伏天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建议: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喝100~150毫升即可。

不宜出汗后洗冷水澡三伏天,气温高,人体温度也高,洗个冷水澡,这种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建议:满身大汗的时候,先用毛巾擦干汗,再去洗澡或者吹冷风。如果要冲冷水澡,最好先用冷水冲四肢,等身体适应后,再冲全身。

不宜烈日下光膀子不少户外工作者图凉快,脱掉衣服光着膀子干活,皮肤被晒得黝黑。但是夏季人体前心后背上的毛孔都打开了,如果长期被紫外线照射,除了会被晒伤,还会导致水肿,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肾脏疾病。

建议:高温天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要避开日照最强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必须工作时,每两小时要去阴凉地稍作休息,并且要戴帽子,多喝水,随身带着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降温药品。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气温高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全球高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高温来袭,警惕寒湿作祟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