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暑假

2017-08-08 23:49吴灯
今日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能量心理健康

吴灯

如果我们去做一项调查,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最盼望暑假的竟然是老师!情况也许是这样的,很多的家长不期盼暑假,因为一没有空,二不晓得如何对付宅在家的“熊孩子”;不少的学生也不期盼暑假,因为一是留恋学校生活的孩子越来越多,尤其是所谓的“学霸”和“学渣”,二是家长不放假,城里的孩子天天只能被关在家里或送去“兴趣”班。由此看来,最盼望着放假的群体,也许就是老师们了!至于原因呢,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现在的老师们太累了!身累,心更累,所以急需“休身”,更需“养心”!下面,我们就谈谈教师暑期“养心”的那些事儿。

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群体,是一个高情感投入职业,很少有职业像教师一样被要求无限地投入情感资源。无论是法律与政策的师德红线,还是宣传与表彰的师德榜样;无论是家长与社会的殷切期望,还是学生的童真可爱;无论是外在的硬性要求,还是内心的道德良知,无不要求着教师对孩子投入无尽的情感。但教师并不是超人,也是一个个普通人,当教师同时要承担妈妈、保姆、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矛盾调解员、生涯指导师等一系列角色,并付出无限要求的情感时,教师们就容易面临情感枯竭的危险,面临“心灵”的危机。如果教师的情感能量得不到补充,就会成为情感枯竭型的教师,就会失去鲜活的、有柔情、有感动的心,自身生活与工作质量下降,学生也将受到影响。而补充心灵情感能量,假期则是大好时机。

那么,教师又常常是如何度过这些假期的呢?先来做个微测试,作为教师,你以前暑假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A.出去浪,各種High(兴奋)!整个暑假大部分时间不是外出旅行,就是各种呼朋唤友,频繁出入影院、酒吧、K厅、健身所。

B.宅在家,各种懒!整个暑假大部分时间就是宅在家,晚睡晚起,空调Wi-Fi西瓜,葛优躺过一夏。

C.宅在家,各种忙!整个暑假大部分时间就是宅在家,晚睡早起,天天书房电脑前,教案课题与写书,工作家务忙一夏。

D.平平淡淡过一夏!整个暑假懒过也忙过,出去过也宅过,恍恍惚惚两个月就滑过。

从心理能量滋养的角度来看,选A的教师是通过释放欲望来达到心理能量的恢复,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简单粗暴、能量来得快,但单纯的纵情放松心理方式有陷入负循环的危险,即压抑、放纵、更压抑、更放纵,因为每一次的放纵都会提高我们的感觉阈限,从而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达到放纵的目的。选B的教师是通过隔离欲望来达到心理能量的恢复,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更为简单易行,但隔离容易造成退行,从而进入欲望与生命力的潜抑状态。选C的教师是通过忙碌的行动来保持心理状态,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让心理一直处于与上班时相同的稳定状态,缓解心灵的焦虑状态,但心灵得不到足够的休养,尤其当所忙碌的是价值感比较低的事情的时候。选D的教师也许是最多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过着普通大众的生活,看似随“心”而过,其实是随“情绪”而过,随“大众心理”而过。

那么,问题来了,教师暑期最佳的养“心”方式是什么呢?其实,并没有对所有人都最佳的方式,正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和人本主义心理疗法并不存在谁比谁好,而是哪种更合适,因为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经历都不同、心理状态更不同。为了给出一份相对通用的暑期心理调适指南,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对照以上十条,我们也许会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属于心理健康的,但经过一学期的辛劳,又似乎有几条不完全吻合,这是不是意味着有心理疾病呢?不是的,其实,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短时的失衡并不意味着心理疾病,在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有一个灰色地带,类似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亚健康”状态。暑期正是做心理调适的好时机,让“亚健康”恢复到健康状态,让健康状态变得更有能量。

下面,就具体分享几个通用的教师暑期心理调适方法。

1.睡一个好觉。睡觉,是身心恢复最简单,却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随着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快速增加,睡眠问题也成了普遍问题,长期的睡眠质量低下,是各类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再加上教师的工作节奏快,工作时间长,很容易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因此,暑期是“补充”睡眠,滋养心理能量的重要时机。但睡个好觉,对不少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在此,就介绍一种简易冥想式入眠方法。首先,将室温调至最舒适的温度(24-26℃),以自己最舒适的方式躺下;随后,在心里默数自己的呼吸,吸气-呼气-1,吸气-呼气-2……如此1-2-1-2循环。不用刻意深呼吸,尽量用腹部呼吸但不用刻意;脑海中只是关注呼吸1-2,不用想任何的事,如果有各种念头出现,也不用自责或烦躁,只需要拉回1-2默数呼吸即可,如此反复。一般的人很快就睡着了。当然,一开始尝试此方法可能会有些困难,也需要较长时间,但熟练掌握了之后将会很快帮助我们入眠,并且提高睡眠质量。不管是晚上还是午睡小憩都可采用此方式,所以会受益终身。

2.读一套好书。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精神恢复并提升的治标途径还是阅读经典与精品。同时,教师作为教学之师,也理应学习在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暑期,教师该看什么书呢?这更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没有通用的阅读书单。但却有两个原则,一是只读精品,二是优化阅读书目,阅读书目就是我们将要扩展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心理结构。

在此,笔者推荐这样的阅读书单,供中小学教师们参考。一是文学艺术类1—2本,古今中外如《红楼梦》这样的传世经典值得不断回味,如《三体》这样的优秀科幻小说让我们理性思考未来,如《盗墓笔记》这样的网红小说给我们刺激的同时也让我们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同时,也可以看看名画图册、书法图册、摄影图册这样的艺术类书籍。二是哲学思辨历史类1—2本,如果对厚重的哲学书不感兴趣,也可以读一些轻松一点的,如《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等。另外,读点历史,可以让老师们更深层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生活的热爱。三是教育教学类1—2本,可以读些教育哲学、教育原理类的,也可以读具体的学科类,这块可以参考每年《中国教育报》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关于读书的方法,有必要再提一点,根据学习心理金字塔原理,最有效的學习方法是转教他人。那么,如果我们每读完一本书后,能找一二好友,静坐家中或茶楼,把书中所学谈论一番,将会数倍提高学习效果,掌握书中精髓。

3.培养一项兴趣。一项真正的兴趣爱好,可以给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心理滋养,在兴趣爱好里,我们可以找到心灵避风港,找到价值感与成就感,尤其是可以找到积极心理学所指的“心流感”。那么,在暑期内,我们就可以重拾我们曾经的兴趣爱好,或有意培养一项兴趣爱好。或钓鱼种花,或养鸟逗犬,抑或绘画练字,集邮写作,甚至电子竞技、电视电影。而判断是否是真正有益的兴趣爱好,就看是否有沉浸感,是否积极向上。

4.感恩一份情意。心理能量的另一重要来源,则是身边的重要他人,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良方。然而教师在平时忙碌的工作中,也许忽视了对身边亲人与朋友的关注和陪伴。假期,给了老师一个喘息的机会,有时间来细细品味亲情、友情和爱情。要进一步改善或提升人际关系,有一个最有效的方式,那就是表达真诚的感恩,新手制作或用心挑选一份小礼品、用情写出一封感恩信。当你用心表达感恩的时候,你会发现神奇的效果,一方面你和对方的关系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你自己也会感觉越来越幸福。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感恩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5.复盘一期工作。任何心理困惑的解决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生活与工作实际,脱离现实生活的心理疏解,回到生活世界后很容易故态复萌。所谓心理压力,都是在自身能力上下浮动的事,如果能力够大,压力事件就会变小。比如一个英语四级勉强及格的人,当阅读英文文献与他们考核挂钩时就会感觉很有压力,而一个英语专八的人也许就感觉很轻松。所以,如果我们适当利用假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那么在接下来的学期工作中,压力事件就会相应有所减少。而提升专业能力,除了阅读和专业学习外,就是反思过去,其中有一个有力的方法就是复盘。复盘简单来说,就是把过去重要的事回放一遍,并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和总结经验,复盘的实质就是从经验上学习,真正做到自我觉醒与不断成长。

时间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源,度过的每一段时间,都将成为生命的每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汇聚一起就是我们的人生。现在,我们一年一度万众期待的暑假到来了,你是否愿意给自己一个“心”的假期。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名师工作室专项课题 “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探索研究” (2015-MS-022)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能量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量之源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
开年就要正能量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