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 :你身上最可贵的宝石,是对别人的信任

2017-08-09 09:55大梁如姬小毛象
金色少年(美绘小文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明君魏文侯大房子

大梁如姬/ 文 小毛象/图

魏文侯 :你身上最可贵的宝石,是对别人的信任

大梁如姬/ 文 小毛象/图

昏君与明君有许多本质上的区别:有人格魅力的区别,有为人处世上的区别。最关键的一个体现,就在于下属被举报时表现出的态度。明君的作风总是出乎意料,让人如沐春风,感动不已。事实为主,例子为辅。来看看明君是怎么排除众难,用人不疑的。

战国早期的魏国国君魏文侯是个宽厚的君王,历史刚从春秋进入战国时,魏国首先让改革的春风吹进了门。魏文侯求贤若渴,四处招贤纳士,恨不得把全国顶端的人才都吸引进来。只要来的是人才,不仅安排入魏国国籍,还分配房子、土地,让人可以携家带口地投奔。于是,当时魏文侯的领导班子可以算全明星阵容,先有明君魏文侯,贤公子季成,文臣有改革变法的李悝、唯才是举的翟璜,武将有百战百胜的吴起,治邺的西门豹,外加上圣人子夏那几个不愿意出仕,却与魏文侯是好朋友的弟子田子方、段干木等,时不时从四面八方给魏文侯以精准的治国建议。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组合,魏国不崛起,实在是没有天理。

内部已经基本安排稳妥,国力也蒸蒸日上,于是魏文侯将眼光放在了远处的中山国。

中山国的成分比较复杂,总而言之,他们是戎狄人,跟中原人血统不一样。因此,历来国力强盛又邻近的诸侯国总要教训教训他们,让他们臣服,不再为祸中原。

中山国在今天的河北境内,其实离赵国更近,于是魏国朝中不少人都不同意攻打中山国。因为,即便打下来也管不住,还隔着赵国呢,属于一块飞地。但魏文侯的战略目标哪里是这么浅显?

韩赵魏三国起初的实力其实差不多,如果魏国不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拿下中山国,等赵国缓过劲,安内后放眼想开疆拓土,一举吞并中山国,那对魏国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好事。因此,不管这块地魏国能不能长久守住,必须先拿下来再说。

那么,派谁去拿下中山国呢?吴起虽然百战百胜,可此时他还在河西与秦人对战,不能离开。一时间,人才济济的魏国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有问题,找李悝;要人才,找翟璜。这是魏文侯常背诵的三字经。当魏文侯把问题抛出,翟璜早等着了,他有人,他手下有人。这个人叫乐羊,是在他手下混吃的一个客人(当时叫门客)。翟璜推荐的人不会有错,魏文侯见过乐羊以后,毫不犹豫地任他为将,让他领兵攻取中山国。

但是,此处有个很严重的问题。乐羊有个儿子乐舒在中山国当官。父子见面,能打起来吗?

乐羊来到驻扎地后,果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在外屯兵,一封书信写到中山国,晓以利害,规劝儿子投降。但是,当乐羊还在准备调和工作的时候,魏国内部炸了窝,不少人上朝时直接指出乐羊的问题,有说乐羊不舍得打儿子的,有说乐羊一直不肯攻打是在私通中山国,甚至还有的人说,乐羊即将带着魏国军队投靠中山国,说不定还会反攻魏国……流言纷飞,魏文侯听得头都大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堆人写了举报信等着他去查看,信的内容不用说,绝大多数都与乐羊有关。

一般的国君面对这种情况会怎么办?第一反应至少也要派人前去军中调查吧。而魏文侯偏不,不走寻常路的魏文侯在高强度压力下做了两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一、派人去安抚乐羊,说组织相信他;二、给乐羊建了座大房子,说是他凯旋的奖励。

当使者将大房子的消息告诉乐羊时,乐羊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儿子大了,劝也不听了,于是,乐羊立刻整兵准备开打。中山国国君也探听到乐舒是魏国主帅的儿子,马上派人把乐舒绑了起来放在城门上,想以此扰乱魏军军心。可即便这样,乐羊还是没停下攻城的动作。

中山国国君一怒之下,把乐舒杀了,并把他的肉放在大鼎里煮了,还盛了一大碗肉汤送给乐羊喝。乐羊端着肉汤,一边掉眼泪,一边咒骂儿子不听话,最后忍痛仰头把汤喝完了,摔碗,出征!

魏军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占领中山国。胜利的消息传回魏国,魏文侯终于如释重负,他没有信错人,翟璜没有推荐错人。当初顶着巨大压力力挺乐羊,总算没有一个人让他失望。

乐羊大胜归来,当亲眼见到魏文侯给自己建造的大房子时,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士为知己者死。魏文侯以一己之力坚决相信自己的判断,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中山国被灭后,魏文侯将太子击封为中山国国君。魏国国土大增,成为了战国初期最为强盛的国家。

信人也是信己。信自己的眼光,信自己对别人的了解,信自己用人时的睿智。一位明君或现在的领导,都应该具备这种自信。想知道昏君因为信任不够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吗?请看下期《燕惠王:信任培养不易,失去却在顷刻之间》。

猜你喜欢
明君魏文侯大房子
魏文侯冒雨赴约
冒雨赴约
魏文侯冒雨赴约
盖房子
河马的大房子
抓鱼的一百种方法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52平米的“大房子”
孟子说仁德
魏文王还是魏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