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正视社会道德要求(感悟)

2017-08-09 15:05张颐武
环球时报 2017-08-09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众道德

张颐武

市场咨询机构益普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中国受访者看来,最令人担忧的三个问题分别是道德沦丧(47%)、环境破坏(40%)和失业(31%)。有趣的是,道德沦丧并没有出现在其他25个受调查国家的前三位担忧中。

这其实是非常有趣和值得关注的。排在前三的两个问题道德沦丧和环境破坏虽然也和个人有关,但都是相对比较广泛和社会性的。只有排在第三位的失业是和个人生活直接相关的。这个调查凸显了中国公众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宏观议题的高度关切,也确实体现了中国公众的一种社会责任意识。

“道德沦丧”其实是这些年中国社会相对集中的焦点话题,也是公众一直以来的关切。道德是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和约束人们的规范,它和法律比较起来往往是相对软性的,是对人们内在精神规范和社会共识所形成的约束。这些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在全球影响力以及综合实力的提升,公众对于道德沦丧的担忧一直以来都是现实的存在。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就经常议论“道德滑坡”的问题。

人们对道德的关切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日常生活中公德缺失的不满。人们对于一些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有着很强的反感,比如闯红灯、不排队。这似乎是对国民“素质”不够的自觉意识,这种关切很普遍。这些年个别中国游客或移民在海外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受到诟病,更强化了这种“素质”的焦虑。

二是对于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一些仅仅关注个人利益、唯利是图的现象也有很深的焦虑,担心这样的状况会让我们的社会陷入金钱至上。人们也一直呼唤在法律的约束之下,市场经济也应有人性和道德的层面。

三是对于一些逃避责任、群体性的道德问题状况,对职业道德、行业道德的缺失,对在某些方面形成了“潜规则”的强烈不满,特别是对于某些应该有更高道德准则的人的道德缺失有很强的焦虑。人们常常担忧在富起来的同时,这些方面暴露的问题会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总是期望社会向更高的层面上提升。这些焦虑其实是社会对于自身沉沦的担忧和警觉,也是公众对于自己社会和自身责任感的体现。这种道德的诉求,既是对社会上一些怪现象或坏现象的批判,其实也包含着自省和反思。

传统中国的道德意识与现代中国人在争取富强和发展中的新道德意识,都是我们今天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国人有很强烈的道德关怀和道德诉求,对于今天社会在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有着相当清楚的认知,承认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我们面对着内在的问题和挑战。这说明人们能够超越单纯的自身利益诉求,对于像道德沦丧或环境这样的大问题有所关怀并愿意承担责任。他们这种从更高的角度,对于当下所暴露的问题的认知和担忧,其实是对于社会和自我的更高要求和期许。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敢于正视自身,敢于面对负面问题,而不仅仅担忧利益和个人得失,是一个大国前行的必要基础。对于道德沦丧的担忧,其实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前行的可能和方向。▲

(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公众道德
跟踪导练(五)(2)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道德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道德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