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魂

2017-08-09 22:06
齐鲁周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罗荣桓军魂人民军队

1927:信仰与基石

1927年,南昌城。

8月1日凌晨两点,清脆的枪声在寂静的夜空响起。两万多名颈扎红领带的起义部队,对城内反动武装发起进攻。双方激战至明,全歼守军。次日援军到达,五天后召开紧急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确定计划方针。毛泽东七次发言,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瞿秋白下令各地组織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民主新政府。

南昌起义轰动全国,它向世人宣告:那个曾在四一二屠杀中毫无反抗的共产党,已然举起刀枪,走上武装革命的路线。

在7月27日上映的电影《建军大业》中,重现了九十年前那场起义中攻克城楼的战争场面,战火熊熊,画面燃情。一群热血澎湃的年轻人改写了历史。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1927年9月,在紧接着举行的秋收起义中,工农革命军首次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旗帜。

第二年初春,井冈山风云际会。朱德与毛泽东双手紧握,陈毅和罗荣桓相视一笑,粟裕仔细观察周边事物,寻淮州好奇地看着黄克诚眼镜,那一瞬,人们仿佛听到:有风起于青萍之末,其声猎猎。至此,星星之火,遍布全国。

90年浴血荣光。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到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红军,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最后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称谓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人民军队不断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

90年红旗漫卷。为了祖国的尊严,一代代官兵厉兵秣马、真打实备。用青春和热血筑起保卫祖国的铜墙铁壁。就在迎接建军90周年的这个火热7月,陆海空多维演兵场烽烟四起。广阔草原,多支陆军劲旅鏖战正酣;远海大洋,一支支舰艇编队劈波斩浪;大漠戈壁,自由空战扣人心弦;密林深处,新型导弹部队盘马弯弓……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历史选择了人民解放军,这支军队也无愧于历史。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深情地为一支军队献礼?它经历了怎样的百年涅槃,又是如何在我们的生命中扎根,保家卫国,塑造和平?

初心与军魂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岭精神、“好八连”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人民军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一代又一代军人以对党的赤胆忠心,铸就了永恒的军魂。

“军民鱼水情”是人民军队显著的特征,并作为其精神支柱而存在。

在山东,罗荣桓之子罗东进接受本刊采访时曾深情地说:“我从3个月大时到了山东,在山东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山东人哺育了我。”1939年3月,罗荣桓、陈光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部队挺进山东。不同于之前所有的军队,他们带来了作为人最基本的尊严,发起减租减息运动,宣传男女平等,办起识字班,最大限度调动普通百姓的政治积极性,让他们第一次有了家国意识,并参与到驱除外辱、获得新生的行动中去。那些乡村的民众,正是被一种朴素的情感召唤,自觉为人民军队付出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经过岁月的沉淀,一代代传承了下去。

鲁迅先生曾言,中国人之所以一盘散沙,不是因为国民如此,而是统治者“治绩”有方的结果。近代以来,内忧外患,谁能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所以中国共产党成了最终的胜利者。当年的他们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初心不改、本色不变,永远是党、国家和人民最可信赖的力量。

“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是毛泽东主席根据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换来的经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习近平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发出的时代号召。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接近民族复兴这样的局面,1840到1940前一百年,中国人浴血奋斗,从林则徐鸦片禁烟到洪秀全太平天国,到洋务自强,到戊戌变法,到孙中山辛亥革命,毛泽东新民主义革命,所有中国人就为三个字:救中国,挽救民族命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宣示救亡命题终结和下一个命题开始,前一百年救亡,后一百年前行,前一百年历经坎坷,后一百年依然坎坷,但是共产党从来没有放弃自己根本的追求。

(本专题12-25页)

猜你喜欢
罗荣桓军魂人民军队
不朽的军魂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以激扬文字铸不朽军魂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人民军队忠于党
军魂
罗荣桓与萧华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
人民军队的第一所航校
罗荣桓的军事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