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要压力类型及其对策研究

2017-08-09 07:50周正易
资治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压力大学生

周正易

【摘要】压力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心理压力概念的基础上,列举了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压力类型,分析了这些心理压力对大学生正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应该在教育引导下,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掌握一定的压力排解技能,以更加成熟的方式应对人生的挑战。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

一、压力概述

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塞利首先将“压力”一词引入医学和心理学。心理学指的是压力通常有三个含义:一是指现实存在的威胁性刺激,即压力的来源;第二是应对压力事件的反应,即压力反应;三是指由威胁性刺激给人的一种压迫的感觉,即压力感。通常我们指的是第三个含义,即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威胁的情况下,不能消除这种威胁脱离出来,这时候产生的一种压迫感觉。一定程度的压力有助于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但压力过大会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

压力的产生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是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因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人格特征而产生的不同的感受;外部环境因素涵盖很多,既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与发展,而且还包括个人的生活学习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对个人的心理压力。根据格拉斯通、雷瑟生及卡普兰等人分别对心理压力来源的研究,不难得出,现代人心理压力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個人生存及安全受到影响或者威胁时产生压力;

2.由于人际交往需要的缺失而产生压力;

3.由于个人成就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压力;

4.单纯因为个体因素而产生的压力。

二、大学生主要压力类型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创造21世纪的伟大事业的主力军,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心理压力是大学生出现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是指大学生在生活和生活中意识到对外在威胁性情境或事件和内在冲突产生的一直持续综合心理状态。产生心理压力的过程可以分析为:外部环境刺激个人→个人感受从外部环境刺激→个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做出反应。

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他们正处于从学生后期到成人阶段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标志着他们逐渐的独立和成熟。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处于不稳定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压力源便具有特殊性和特异性。下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

1.由于个人安全受到影响或威胁时的压力——经济压力

大学生基本上都不能经济独立,需要依靠家里的经济支援。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学生而言,这可能没有多大的压力,但是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或者说贫困的学生来说,这方面的压力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贫困生的比例已占在校生总人数的近30%,特困生比例为8%~12%。贫困生在高校中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而面临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经济贫困,他们生活上吃的穿的都不如别人,更不敢参加一些需要花钱的集体活动了。这些种种困难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的自我调适,正确应对这些困难,则极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而这种自卑的情绪又总是和他们强烈的自尊心产生矛盾,以致形成严重的敏感心理及人际交往失和,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2.由于人际交往需要的缺失的压力—交往压力和情感压力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交往是人类社会特定的社会现象。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周边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主要有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现代大学生交往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交往恐惧、沟通不畅、缺乏社交的技巧和态度等。大学生内心十分渴望与人交往,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做,内心恐惧,有的则是缺乏与人交往的意识或不屑与人交往,这都使得自己陷入孤独和封闭的境地;有些大学生主动与人交往,但在交往中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和极端化倾向,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他人,一旦发现对方不好的品质就深感失望,对之全盘否定;有些大学生在情感上缺乏理解和尊重,对他人的行为处处挑剔,常常与同学或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发生冲突,由此慢慢产生心理压力。

3.单纯因为个体因素而产生的压力——个体内部压力

不同的个性对人的影响不同,如过分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就会无形中给自己埋下了压力的种子。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甚至对自己过于苛求,连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都不放过,结果难免都会给自己带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扰,产生心理压力。有的大学生太在意别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的评价,又不能客观看待,一旦遭到批评,就总是闷闷不乐,痛苦很长一段时间,会长时间陷入苦恼,更糟糕的是总是把自己的缺点与其他人的优势相比,然后对自己更加不满,产生自卑心理。还有因为对个人形象不满而产生的压力,比如对自己的长相、身高等不满。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很可能内心长期抑郁,不断自我否定,渐渐的出现自闭、自毁等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应对(coping)也称应付,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被认为是解决心理冲突的自我防御机制。从本质上看,应对是个人在压力状态下的自我调节努力,包括认知的、情绪的和动机的行为反应。应对方式根据归因特点与应对的关系通常分为逃避应对方式、自我调节应对方式和支持性应对方式。大学生面对压力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目前最为有效且实际的方法是总体上以心理调节为主,加上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机制进行调节压力。

1.建立自信自强的健康人格

自强自信的健康人格是指一组能够有效抵消压力消极影响的人格特质,使个体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倾向于以乐观的心态看待问题,以适应性的情绪其应对,并且努力去解决问题,自主维护身心健康。具有自强自信人格特征的人往往能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积极助人,与人友好相处,并由此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更重要的是,自强的人不会被困难与挫折所吓倒,相反,刚强人格在面对压力时会做出建设性的处理或反应,他们会努力找到解决压力的途径与办法。面对压力,这种行为反应可明显降低压力反应,减少出现压力性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提高抗压能力,首先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信自强的健康人格,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中的困境。

2.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是指人类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和持久的倾向特征,反映出认知结构的个体心理差异,代表着人类普遍的认知活动。认知方式的影响可以遍及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全部领域,它不仅表现在认知过程中,也反映到人的社会性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因此,在面对压力时,大学生具有积极的认知方式,不仅有利于应对各种压力,更好地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们的痛苦和压力通常来自与对世界和生活不合理的看法,或者说通过外物的影响总是对自我进行否定,心里总是持有如“我不如别人”,“我是失败者”等对自己不自信看法。当代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目录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认知态度。学会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压力,将适当的压力转化为努力的动力,不断提升自我。

3.学会主动寻求社会帮助

研究表明,社会帮助对处在强大心理压力下的大学生给予较好的心理保护和援助。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其中大学生个体主观感知到的社会帮助比实际从社会得到的帮助信息更能有效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时,主动寻求社会帮助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社会帮助的重要价值,要有主动寻求社会帮助的意识。可以主动向一些心理老师或者心理咨询机构等咨询,勇敢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倾诉自己因为压力而造成的种种烦恼。与此同时,高校要建立起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社会帮助系统,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其个人发展以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吴锐,李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与教育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27-130

[2]黄红清,黄秀娟.大学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37-138+144.

[3]高洁.浅析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J].新西部(理论版),2016,(24):124-125.

[4]郭晓红.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1):128-129.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压力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