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16块二元驱提升泵效研究

2017-08-09 10:51王丽霞
中国科技博览 2017年25期
关键词:泵效

王丽霞

[摘 要]锦16块二元驱规模扩大后,化学驱生产井采出液聚合物浓度不断上升,部分井出现抽油杆不同步、抽油泵工作不正常的现象,泵效普遍降低,同时聚合物浓度高,导致举升产出液体性能发生变化,导致杆柱更易弯曲变形、偏磨,导致冲程损失,甚至磨脱。通过与稠油粘度标准对比,开展了高含聚井使用稠油二级泵可行性研究,并通过提升泵挂等手段缓解杆柱偏磨情况,均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油井泵效得以提升,检泵周期得以延长,解决了二元驱油井生产周期短的问题,为二元驱下步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二元驱;泵效;二级泵;泵挂

中图分类号:TE3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5-0041-01

1 二元驱概况

1.1 油藏概况

锦16二元驱区块位于锦16块中部,开发目的层系兴Ⅱ47-8,含油面积1.34km2,石油地质储量298×104t,储层有效厚度13.6m,油藏埋深1340-1460m,孔隙体积487×104m3,孔隙度30.5%,渗透率750×10-3μm2。平均地层温度55℃,地下原油粘度14.3mPa·s,原始油气比为42m3/t,原始地层水矿化度为2467mg/L。

1.2开发现状

截至2016年3月,试验区总井78口,其中采油井53口,开井51口,日产液量1824t/d,日产油267t/d,综合含水85.4%,二元驱阶段累产油二元驱阶段井口累产油42×104t,试验区投产到目前核实采出程度15%。注入井总井25口,开井23口,日注入量2014m3/d,累注入量338.3×104m3,注入段塞尺寸为0.695PV。日注母液量877m3/d,母液浓度4800PPm,掺污水量1129m3/d,日注干粉量4.7t/d,累注干粉量7914t,日注表活剂量0m3/d,累注表活剂商品量11017m3。3月4日表活剂停注。

空白水驱期间:累积产油9.23×104t,阶段采出程度达到3.1%,末期含水95.9%。前置段塞期间:累积产油2.227×104t,阶段采出程度0.75%,末期含水93.6%。

此外,二元驱目前共有油井53口,泵型主要以光达泵、螺杆泵,化学驱泵、重球泵为主。其中Ⅱ级泵占16口,占28.3%,重球泵占6口,占9%。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采出液聚合物含量增加导致举升困难

随着驱替的不断深入,化学驱生产井采出液聚合物浓度上升。从2103年开始二元驱平均采出液浓度逐年上升,其中2015年达到最高,为289ppm。采出液浓度上升导致粘度增大,对柱塞泵凡尔的开关造成影响,增加了液体的进泵阻力,使得部分油井出现泵工况差的现象,影响抽油机井产量和系统效率。

同时,随着化学驱生产井采出液聚合物浓度上升,使得抽油泵抽吸困难,油井泵效普遍降低,2012年以来由平均单井泵效78%下降到2014年底的68%,目前泵效低于60%的油井13口,平均单井采出液浓度达到212mg/l,平均单井泵效仅为43%。

2.2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问题突出

随着二元驱驱替的不断深入,油井采出液含聚合物浓度高,导致举升产出液体性能发生变化,产出液粘度的增大导致抽油杆上行负荷大,下行摩阻大,使杆柱更容易弯曲变形、偏磨,从而导致冲程损失,甚至偏磨断脱,致使原有杆柱组合设计与目前井况不匹配。

2011年12月中旬完成前置段塞注入,进入主段塞阶段以来,累计发生杆管偏磨作业29井次,部分油井多次偏磨断脱,2015年就出现磨脱作业5井次。

以锦2-6-A217井为例,该井2008年3月投产,生产效果一直较好,日产油11.8t,日产液84t,含水86%,2012年底至今发生3次偏磨杆断。

锦16二元驱2011-2016年共发生检泵井265井次,2016年共发生检泵井57井次,其中泵漏所占比列最大,占35%,出砂卡井和出砂液降各占32%和14%,供液差和杆磨脱井各占7%、6%。

3 举升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1 稠油二级泵的创新应用,使泵效得到了大幅提高

油井见聚后,含聚合物原油粘度由原来的14.3mPa·s上升到200mPa·s,已达到普通稠油的标准,在用的普通柱塞泵以及化驱泵已不能满足目前的生产需要,由于泵的抽吸难度增加,导致泵效降低。因此,我们研究将稠油用二级泵应用于现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锦2-7-116C井为例,该井2016年1月检泵开井,开井后泵效降低,同时采出液浓度上升。3月17日检泵,将原泵型57*3Ⅰ光达泵改为下57*3Ⅱ光达泵,检泵开井后,日产液由18方上升至26方,泵效由40%上升至90%左右,检泵周期由58天延长至196天。检泵后该井采出液浓度继续上升,并于4月份达到922ppm,但該井泵效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2015-2016年应用Ⅱ级泵井14井次,其中Ⅰ级泵更换为Ⅱ级泵10井次,Ⅱ级泵使用率由6%增加至33%。在实施Ⅱ级泵后,平均单井泵效提高了39%,平均液量提高了13吨,效果较为显著。

3.2 提升泵挂避开大井斜井段,有效缓解管杆偏磨情况

在油井的生产中,由于井斜较大或套变,套损等情况,会造成管杆偏磨,管杆偏磨对油井生产带来很大危害,可造成管壁磨漏,泵筒内堆积铁屑,有效冲程减少等多种情况,对油井的检泵周期及泵效造成较大影响。而泵挂的提升,有助于避开油井大井斜井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杆柱偏磨情况,但受到油井能力等原因影响,提升泵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015年在二元驱开展泵挂提升的研究与应用,实施了5口井,有效延长了油井的生产周期。

2016年二元驱检泵井共实施提升泵挂8井次,其中有7井次泵效上升,平均液量由检泵前的38方上升至45方,平均检泵周期由152天提升至170天,平均泵效有54%上升至75%,效果较为显著。

4 经济效益分析

2016年通过二元驱举升系统工艺的研究过程中,二级泵创新应用了14口井,平均单井泵效提高20%,实现平均单井增油113吨,提高检泵周期51天,减少检泵作业9井次,共节约检泵作业费用36万元,增油效益225万元,创效益总值261万元。

5 结论及建议

(1)通过稠油二级泵的创新使用使用,区块泵效由38%提高到77%,提高了39%,在采出液浓度逐步升高的背景下见效明显。

(2)通过提升泵挂的应用,平均液量上升7方,平均检泵周期延长18天,平均泵效上升21%,有效避免了偏磨引起的泵效较低,生产周期较短的问题。为下步二元驱举升工艺优化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修廷;有杆泵采油原理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

[2] 何生厚,张琪.油气井防砂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年.

猜你喜欢
泵效
抽油井合理沉没度确定方法与优化调整对策
抽油井泵效影响成因分析与提效增产对策
高含水期油井泵效制约因素与提液增效对策
高油气比条件下油井采油方式优化配套
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影响因素研究与调整措施
低产油井提升泵效配套工艺技术与应用探讨
油井冲次、泵效相关性分析与提效增产措施
应用曲线拟合法优化油井合理沉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