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项目在阜蒙县的实施

2017-08-09 00:05刘云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7年8期
关键词: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机械化

刘云峰

摘 要:近年来,随着阜蒙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机部门围绕保护性耕作集成技术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借助农业部在我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的实施,总结出适合我县地域特点和种植习惯的机械化作业模式,阐述了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措施;技术模式;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8.075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先进的耕作方式,已连续在我县推广实施十五年,全县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达500万亩,粮食增产近3亿kg,农民增收4.5亿元,其作用正逐步被广大农民认可,由整村、整乡推进迈向整县推进阶段。为进一步巩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成果,继续挖掘保护性耕作技术潜能,稳定保护性耕作增产体系,按照农业部2016年在我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相关要求,阜蒙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农机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稳步推进项目实施。

1 项目实施进程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项目实施以玉米优势产区为重点,以不同作业模式为立足点,以机械深松、免耕播种和收获为关键生产技术环节,我县建立3个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区,示范区面积5000亩。在每个示范区,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建立两种不同秸秆覆盖模式的核心对比示范田50亩,共计150亩。项目实施后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免耕播种水平达到100%。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召开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场培训会各一次,室内理论培训4次,科普宣传4次,培训作业机手和农户805人次,发放技术手册4000本。项目示范区依托农机合作组织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集成技术作业,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实施作业10万亩,合作社新增玉米免耕播种机10台、深松整地机8台、中型拖拉机9台、高架打药机2台、收获机4台,共计33台套,辐射周边乡镇新增各类保护性耕作作业机具206台。通过对不同作业模式的监测数据对比,总结出几种适宜我县保护性耕作作业模式,分别为:

1.1 整秆覆盖技术模式

工艺流程:人工摘穗(留秆)—春季秸秆粉碎覆盖—深松—免耕播种—机械打药控制杂草。

1.2 碎秆覆盖技术模式

工艺流程:

(1)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上年秋季)—深松—免耕播种—机械打药控制杂草;

(2)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上年秋季)—深松—覆膜播种—机械打药控制杂草;

(3)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上年秋季)—深松—四比空免耕播种—机械打药控制杂草。

通过对不同作业模式的对比监测,覆膜播种日期最早,可提前10天左右,地温和土壤含水量分别比传统耕作模式高1.5 ℃和1.2个百分点。而免耕播种和四比空免耕播种地块地温低于传统模式0.9 ℃,含水量高出0.7个百分点。秸秆覆盖率均达到30%以上。出苗率方面,覆膜播种出苗率最高,达到98%以上,免耕和四比空播种出苗率为94%,高于传统播种10个百分点。碎秆作业模式示范区机收水平达到100%。产量方面,项目实施地块进行抽样测产结果表明:覆膜播种、四比空免耕播种和免耕播种的地块平均亩产量比传统耕种模式平均亩增产61.5 kg,增产幅度为10%,每公斤按1.2元计算,亩增加收入73.8元。项目区累计增产粮食307.5 t,农民纯收入增加36.9万元。同时,生产成本可降低10%~15%,5000亩可减少成本20万元,增收节支总额56.9万元。让项目区农民真正感受到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项目实施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科学规划,确保项目

科学的规划是项目实施的根本保障。按照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项目要求,结合全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推广现状及各乡镇实际,制定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的地点、技术模式、实施单位、时间进度等内容,确保在2016年末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

2.2 形成合力,推进项目

为了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和组织管理,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综合规划、组织协调、资金筹措、检查验收及计划落实实施等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农机技术推广站技术骨干为成员的项目试验示范课题组,负责业务培训、机具调试、作业示范、对比测试、分析论证等工作。成立了以示范乡镇领导为组长的示范推广应用组,负责地块落实、跟踪调查、信息反馈等工作。明确项目单位、项目负责人的任务、职责,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农机农艺相融合,邀请农艺专家共同指导实施项目工作,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运作。同时,为切实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我们依靠县、乡两级政府,联合财政、科技、督查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

2.3 提供服务,促进项目

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新闻媒体,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浓厚氛围。组织全县农机技术人员,分成多个小组,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培训活动。并按照不同层次,分别开展对项目区乡镇干部、村干部、农机手及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项目涉及的相关人员应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能力。在作业期间,农机部门还积极协调供货厂家搞好售后服务。提供充足的配件供应,并专门抽调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组,深入作业现场,帮助机手调试机具,排除故障。

2.4 典型示范,带动项目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办法,在项目区树立典型,在农民身边寻找代言人,引导农民自觉实施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使农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2.5 科学引导,夯实项目

结合项目规划,按照以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玉米机收为重点,实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相互促进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部门指导作用。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将补贴重点放在玉米收获机、免耕精量播种机、深松机等保护性耕作作业机具上,进一步优化保护性耕作作业机具配置,全面提高项目区农机装备水平。

2.6 整理归档,完善项目

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做好项目的对比监测、影像资料等档案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整理归档,并对玉米各个时期的监测效果做出科学总结,为项目提供最完整的技术资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农机农艺高度融合的工作理念,邀请农艺、土肥、植保等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对项目区不同耕种模式、不同种植品种进行各項相关数据的跟踪对比监测,归纳出适宜我县保护性耕作的种植模式和作业方式,从而达到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为我县未来保护性耕作模式选择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机械化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要点
设施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
马铃薯大垄三行栽培模式与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