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2017-08-09 10:02蒋树平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抢救效果急性脑卒中影响

蒋树平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开展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将在此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给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期间采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则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护理。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抢劫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进出诊时间、病情评估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紧急,在患者抢救期间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能加快进出诊,缩短病情评估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急救效果的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急性脑卒中;抢救效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

急性脑卒中起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脑卒中高死亡率的重灾区,在我国,脑卒中每年的新发病例为250例,每年死于脑卒中的病例150例。并且,脑卒中的致残率极高的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在脑卒中治疗后存活的患者当中,约有四分之三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而重度残疾者约占40%左右。所以,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急诊抢救可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时间,对减少因疾病突发的死亡例数,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此次为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抢救效果的影响,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讨论,详细内容一一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开展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将在此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0.5±5.5)岁;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0.5±4.5)岁,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护理。主要是遵医嘱及救治条例,常规做好测量血压、血氧饱和度、抽血化验等抢救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术前准备,协助手术室护士将患者送入手术室。给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抢救期间采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内容主要包括:(1)成立专项综合护理小组。在接诊前,急诊综合护理小组需要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做好机械设备及监护工作准备,准备好平车、监护、抢救药械,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当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开展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综合护理。(2)实施综合急诊护理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入院后,接诊护士在第一时间完成观察症状、询问病情以及分诊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准确评估,并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设置绿色通道,先抢救再挂号登记。将患者送入抢救室采用平车推送,提前告知抢救医生,由护理小组组长进行调度,实施护理措施配合急诊抢救。(3)在抢救前对患者给予吸氧,由脑卒中专科医师指导、护理人员协助在20min内完成对患者各项标本的检查,包括CT、MRI、心电图、血检等检查,减少病情评估所用时间,为患者的急诊抢救赢得宝贵时间;(4)手术护理,实施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波,对室颤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除颤,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

1.3 观察指标

对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接诊时间、平均确诊时间进行记录,并进行对比。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s),组间率对比取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 抢救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进出诊时间为(46.55±6.85)min,观察组患者的进出诊时间为(33.45±5.45)min;对照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为(121.65±21.25)min,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为(72.85±14.4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5±4.5)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7.5±4.5)d。对比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进出诊时间、病情评估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死亡例数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36人,成功率为90.0%,住院期间死亡2人,病死率为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33人,成功率为82.5%,住院期间死亡6人,病死率为15.0%。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多见的危重急症,存活者70%以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与生存质量。因此,良好的救治方法与科学有效的护理,缩短对患者急诊救治时间,让患者在最佳时间内接受治疗,可有效降低因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措施,减少了护士工作的盲目性,尽可能的缩短脑卒中的诊治和抢救时间,为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4]。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出诊时间、病情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3.45±5.45min、121.65±21.25min、7.5±4.5d,明显少于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的46.55±6.85min、121.65±21.25min、10.5±4.5d,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镇段时间,且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较低,住院期间病死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紧急,在患者抢救期间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和致残率意义重大。能加快进出诊,缩短病情评估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还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急救效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5:557-559.

[2]盛学相.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05:587-588.

[3]黄丽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5:256-257.

[4]李云婷.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131-132.

猜你喜欢
抢救效果急性脑卒中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急诊冠脉介入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