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常见的维生素临床缺乏症

2017-08-10 09:50刘刚
农业知识 2017年23期
关键词:泛酸需要量雏鸭

肉鸭常见的维生素临床缺乏症

肉鸭消化道短,体内合成的维生素很难满足需要,当日粮中维生素缺乏或吸收不良时,常会导致特定的缺乏症,引起肉鸭机体内的物质代谢紊乱,甚至发生严重疾病,直至死亡。

1.肉鸭缺乏维生素A。往往罹患呼吸道疾病,初期有鼻渗出液,后期发生瘫痪。两眼流泪,初期泪液透明,后期浑浊,逐渐变成奶样分泌物,有的上下眼睑黏连,眼内形成干酪样物,造成全球眼炎,有的一眼或两眼失明。只要有少数雏鸭出现上述眼部的病变,就表明全群缺乏维生素A已到很严重的程度,如不及时补充维生素A,会造成大批死亡。雏鸭1~14日龄即出现症状,从而造成初生雏鸭活力不足,生长发育停滞、体质渐进性消瘦、羽毛蓬松无光泽、喙和脚蹼颜色变淡。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引起采食量下降,骨骼发育不良,运动失调,瘫痪。弱雏增多,死淘率高,成活率低。

2.肉鸭缺乏维生素D。最早可在出壳后10~11天出现症状,两脚无力,走路不稳,出现瘫痪(翻个)。10~20日龄为发病高峰日龄,6~10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尤其是进入夏季,随着气温升高,肉鸭瘫痪发病率更多。

3.肉鸭缺乏维生素E。发生脑软化症,表现运动失调,站立不稳,全身衰竭,常大批死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皮下水肿——渗出性素质,肌肉营养不良,出现白肌病;肌肉萎缩,生长速度降低。饲料中含有拮抗维生素E的物质,如四氯化碳、碳酸氢钠、饲料酵母等;维生素E与硒及硫氨基在机体内代谢过程中有着密切关系,当饲料中缺乏硒及硫氨基时,导致维生素E的需要量增加。维生素E在生产配合饲料加热、制粒过程可被破坏。长期饲喂贮存过久或发霉变质的饲料,且在配制混合饲料时添加维生素E不足或拌不均匀,造成维生素E的缺乏;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及其它过氧化物过多,使饲料中有效维生素E含量降低,尤其是当贮存时间长、不饱和脂肪酸酸败时,维生素E破坏更为严重。生长发育快,其消耗维生素E增加而未适当补充时,也会发生缺乏症;球虫病、慢性消化道疾病、肝胆功能障碍等疾病,会影响维生素E的吸收和转运,即使饲料中有足量的维生素E,也可能会发生缺乏症。

4.肉鸭缺乏维生素B1。妨碍生长,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紊乱,体内水平衡失调,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典型症状是不愿走动,强迫走动时步态不稳。多发性神经炎,头偏于一侧或后仰,团团打转,严重时抽搐、倒地死亡。肌肉麻痹,腿伸直,头颈扭转。有些软体动物尤其是蚬肉中有一种硫胺酶,能破坏硫胺素。放养时采食了,造成维生素B1缺乏,俗称“蚬瘟”。肉鸭对维生素B1缺乏很敏感,为避免缺乏或遇到上述情况,都需要给肉鸭补充添加液态复合维生素。维生素B1在饲料生产过程中,遇热易被破坏。

5.肉鸭缺乏维生素B2。机体的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出现多种症状。主要是跗关节着地,趾向内弯曲成拳状(卷曲爪)。生长受阻,死亡率高。肉鸭尤其是迅速生长期更容易发生B2缺乏症,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日粮、低温环境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会加大对B2的需要量。

6.肉鸭缺乏泛酸。易发生皮炎,羽毛粗乱,生长受阻,胫骨短粗,喙、眼及肛门周边、爪间及爪底的皮肤裂口发炎,形成结痂。泛酸与维生素B2的利用有密切关系,一种缺乏时另一种需要量增加。此外,泛酸很不稳定,与饲料混合时容易受破坏。

(刘刚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

猜你喜欢
泛酸需要量雏鸭
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优化提高D-泛酸的产量
叶酸在鸡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妊娠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喝粥泛酸 配点菜
维生素对母猪的影响与应用
畜禽泛酸缺乏易导致的症状
亿帆医药:泛酸钙生产线未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