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创建绿色智慧城?

2017-08-10 07:19张庆阳张玮鸥
世界环境 2017年3期
关键词:巴塞罗那维也纳智慧

■文/张庆阳 张玮鸥

国外如何创建绿色智慧城?

How do foreign countries create green smart cities?

■文/张庆阳 张玮鸥

巴塞罗那绿色智慧城市

一、前言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党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首个重点任务是创建雄安绿色智慧新城。

绿色智慧城不是简单将城市变得天蓝地绿、山清水秀,而是要建设具有开拓性、可持续性的新城。其内涵主要表现在:环境自然生态平衡;经济健康合理可持续;管理科技智能信息化;社会稳定安全舒适;人文理想现实和谐。

建设绿色智慧城,已成为世界多数国家城市建设的主导方向和核心策略。很多国家将建设绿色智慧城纳入国家战略,纷纷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明确建设过程中的方向、目标以及重点内容,以此来推动绿色智慧城建设。

二、国外绿色智慧样板城

巴塞罗那:世界绿色智慧城典范

巴塞罗那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是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名城,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贸易、工业基地。提起巴塞罗那,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梅西等足球巨星;其次是风光旅游,很少有人会想到,它还是世界绿色智慧城典范。

巴塞罗那很早就将绿色智慧城市理念应用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社会公共服务,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系统。巴塞罗那创建绿色智慧城的主要举措如下。

进行战略顶层设计,注重提高市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战略顶层设计解决发展方向、目标定位与路径问题。顶层设计在战略上应以绿色智慧为主,围绕节能减排和优化环境进行谋划与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智慧供电、智能交通、智能区域供冷供暖等方面的民生智慧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人性化城市空间:通过建设交通流量、污染和噪声传感器等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实时数据交互,实现人际交流。绿色智慧城的战略目标之一是为市民和社会活动建立完美的城市公共空间。在道路规划和改造上,原有的一些道路改造为两侧机动车单行,中间开辟公交专用车道以及休闲娱乐场所。通过旧建筑物的拆除、整修和新建,达到与生活、商业及文教的有机结合,新旧城结合,打造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

推进信息化开放平台,全市覆盖宽带网络:巴塞罗那选择加快推进未来传感器、网络和软件分享等开放平台,市政府各部门共享信息,避免重复工作。同时,为市民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市民连接到互联网只需要通过WiFi接入点便可轻松上网。

提倡技术研究和创新,重视利用企业力量:开辟面积大约两平方公里的街区,专门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和实践。注重将创新科技手段运用到城市生活基础建设之中。巴塞罗那重视利用企业的力量,创建新型绿色智慧城,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加大公私合作,在多个项目上都借助企业的技术和财力,与思科、谷歌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仅合作完成一系列建设绿色智慧城项目,还形成了企业的孵化器,促进了企业发展。

利用智能节能减排设备,建立可持续城市运行体系:早在2009年至2010年,巴塞罗那已经开始使用无线LED街灯。这种街灯采用定时器和感应器,仅LED节能灯一项,就减少市政开支近1/3。在巴塞罗那流行一种智能垃圾感应技术,满载时会主动发出信号。根据信号,及时调度垃圾运输车,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城市汽车尾气排放,严重危害市民的健康,绿色出行和城市公共交通电气化无疑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在巴塞罗那,你不时会看见纯电动、零排放的公交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这种公交车已累计运营11万多公里,为该市进一步推广电气化的公共交通积累了经验。最近该市还推出了太阳能公交车,长18米,可载客110人。巴塞罗那已成为西班牙唯一拥有大型、零排放公交车的城市。

柏市:未来绿色智慧城的蓝图

日本国土狭小而人口众多,如何在仅有的国土面积中容纳更多人口和经济活动,成为日本政府探索的课题。20世纪初,日本提出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2009年7月,日本政府推出“绿色智慧城战略2015”。其出发点“以人为本”,通过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率,实现健康和便捷的生活。特别是2011年“3.11”大地震导致全日本核电站停止运转后,政府和国民的能源危机意识加强,创建绿色智慧城的呼声也渐趋升高。

谈到日本绿色智慧城,不得不提千叶县的柏市。柏市位于日本千叶县西北部,距离东京约30公里,是东京的卫星城。该城拥有众多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知名企业,具有成为一个国际绿色智慧城的潜力。经过多年的创建,柏市已被誉为“未来世界绿色智慧城的蓝图”。柏市创建绿色智慧城主要举措如下。

把握城市定位,发挥民生与服务功能:柏市面临资源损耗等环境问题、经济停滞等低成长社会问题。因此,柏市新城定位为建设“环境共生”“新产业创造”“健康长寿”绿色智慧城,吸引更多东京人,特别是青年人前来居住。其以商务活动居住休闲、教育科研及生态保护等混合功能为主,共同构建集合“职、住、学、游”四位一体的复合型绿色城。以人为本,从服务和满足家庭、社区需求出发,通过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减少家庭、社会的能源消费,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广资源需求的智能化、可视化管理。

推动公众参与,探索更广泛的服务路径:柏市建设注重官、民、学共同参与。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吸引多方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进来,由三井不动产公司牵头,25家企业共建。政府、企业和社区在环保方面的关注、居民在健康和创业的诉求、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建造新城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探索更广泛的服务路径。

柏市绿色智慧城

发挥地缘优势,导入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地域能源一元化管理:柏市以区域内能源的有效利用为目的,主要着眼于行为引导、电力融通和业务持续发展计划、生活持续发展计划应对,推进地域能源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实现绿色智慧城的功能。新城建设与轨道交通建设融为一体:两个建设同步。城际轨道交通是连接中心城区和新城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柏市到东京,乘城轨一个小时的时间,十分方便。

创新原有企业,催生新型产业:柏市创建之前为传统的农业城市,通过产学政的合作,进行新型的栽培、生产管理、销售及经营管理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建设了日本国内最大的植物工厂,通过系统控制光照、温度、灌溉,立体式栽培蔬菜,产量及附加价值都非常高。柏市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家大奖,来扶持中小型创新企业,推动前沿技术的孵化、应用与推广。

注重科技创新和儿童教育,培养城市新生力量:

柏市大力发展泛在环境下的电子政府和电子地方自治体,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网络化。另外,日本最大汽车生产商丰田公司率先提出“智能化高速公路”设想。在这一设想中,车载信息终端器可以利用外部信息选择最佳行驶方案,从而达到省油、节省时间的目的。柏市新城对城市“未来的主人”儿童的成长非常关注。让儿童从小就潜移默化地树立起社会服务意识,培养出大批富有责任心的新生力量。这对日本老龄化社会未来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维也纳:世界绿色智慧示范城

维也纳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首都,以盛名于世的“金色大厅”吸引世界各地热爱音乐的人们争先前往。坐拥绝佳的自然条件,维也纳还拥有图画一般的自然景色。

在维也纳市政府看来,绿色城市是理念,智慧城市则是最好的工具框架。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结合应该体现在两个领域的发展:首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排放标准;其次,在新城区域开发新的绿色智慧示范项目,注重新技术应用、污染监测、节能改造等,最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碳排放。其中,智慧技术的应用不是体现在某个领域,而是对城市各领域的系统性绿色改造。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是单纯某个领域的发展,而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全面转型和升级。

缺乏核心部门统筹运作是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此,维也纳成立了由市长主持的城市绿色规划局,具体协调和统筹绿色智慧城建设。不仅关注能源效率和技术导向,更涉及可持续发展、合理空间布局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努力与城市总体规划实现无缝对接,约束城市快速扩张,实现节能零碳排放。首先,关注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对城市住房和基础设施提出的多样化要求,关注能源利用效率,满足未来更多人口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其次,在能源利用增加的基础上,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出新的要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绿色开放空间等。

维也纳高新科技的智慧改造计划有效期至2020年,涵盖37个领域385项措施,包括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和公共关系等。维也纳还颁布了“市政能源效率计划”,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导向。

绿色能源:维也纳市人口占奥地利总人口的20%,但能耗只占全国能耗的12%-14%,这主要得益于该市的“城市供暖和制冷系统”,实现了城市在供暖和制冷方面的低碳节能目标。维也纳供暖系统主要采用燃烧和气化技术,将回收的固态垃圾和废水转化为新能源,满足地区暖气和热水需求,从而减少供暖设备能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城市制冷系统能耗只有传统制冷系统的10%,节能显著。维也纳提出许多大胆的智能建设项目,如“2050年智能能源计划”“2020年道路计划”等减碳计划,与社会各界合作,努力把维也纳打造成世界领先减碳城。

绿色交通:维也纳大力推动“城市交通总体规划”,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等问题。维也纳拥有全球最高密度的公共交通网络,通过绿色智慧交通改造,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实时信息查询和社交联系、区域能源消耗测量、环境数据收集、实时交通需求管理等功能升级。通过扩大铺设市区自行车线路和步行区范围,市民可通过公共自行车停驻站终端机,实施注册、租赁、报修损坏车辆等操作,服务中心根据终端机发回的信息及时采取智能化措施,保障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顺利进行。

绿色采购:为引导和鼓励企业引入绿色低碳理念,维也纳政府颁布并实施63项绿色采购标准,要求政府各部门表率执行标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政府绿色采购标准的城市。

智能排水:为应对近年来不断增大的雨量,维护城市畅通,维也纳对排水系统做了大力改善。从对排水管网的智能化改造开始,在管网的不同枢纽区安装了230个监测设备,对管网内污水的流速、流量、水位等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对流量的分层监测掌握管道的淤结情况,及时加以疏通。维也纳与国家气象局合作,设立了24个气象监测站,在遇到暴雨天气时,每两小时向控制中心预报一次暴雨的走向、时间和降水量,以调整对排水管网的管控。另外,维也纳还通过扩大城市绿地、房顶绿化,来增大城市的排水能力。

三、国外创建绿色智慧城市的启示

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缺乏整体的战略设计是难以为继的。上述三市的实践可以看出,绿色智慧城的建设要进行合理和充分的战略规划。绿色智慧城建设不是以城市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为主的旧城改造工程,而是借助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的再造工程,是促进城市转型,让市民体会到城市生活的幸福。完成这样工程,必须从整体上做好建设的战略规划,推动绿色智慧城科学有序发展。

(一)注重系统工程,科学构建绿色智慧城。绿色智慧城内涵丰富,如何科学构建,做好顶层设计尤为重要。构建绿色智慧城要充分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合理高效使用能源、优化产业、城市空间布局,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将绿色智能建设作为绿色智慧城转型升级的切入点。

(二)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推进实体技术和信息的整合共享。绿色智慧城发展模式因其智能性、集约性特征,须以技术层面的持续创新作为稳定与持续发展的保障。构建绿色智慧城要开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过渡,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最终目的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整合、系统的方式管理城市,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推动公众参与,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性城市。建设绿色智慧城将涉及城市的所有领域、阶层,上述三个绿色智慧城均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实现绿色智慧城整体推进,完成了现代城市运行形式、管理模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绿色智慧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个长期学习创新、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重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广大公众的协同和参与作用,携手共建。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

绿色智慧城市维也纳

猜你喜欢
巴塞罗那维也纳智慧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巴塞罗那NATEXO办公室
骑行游走 巴塞罗那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夏天探测器测试维也纳情感知足感
2016年巴塞罗那设计周盛大开幕
图说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