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为民族区域自治提供范本

2017-08-10 12:13吐尔文江·吐尔逊
环球时报 2017-08-10
关键词:民族区域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

吐尔文江·吐尔逊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8日在呼和浩特隆重举行。看到这个信息,相信很多人会惊讶:为何这个自治区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还早?

中国共产党上世纪30年代所奉行的民族政策深受苏联影响,长征过程中在民族地区建立的一些革命政权从名称上可以看出苏共民族理论的痕迹。1940年后,中共根据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长期探索实践,创造性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地区率先付诸实践。

1945年抗战胜利后,内蒙古区域成为各方力量争夺的地方,特别是东蒙地区风云诡异,暗流涌动,多方政治势力在此活动,有外国势力和地方势力企图趁乱将内蒙古分裂出去。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进行军事部署,一方面安排乌兰夫等中共干部去做内蒙古地区各民族的工作,积极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最终反动势力的分裂活动遭到内蒙古的蒙古族等人民坚决抵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维护了国家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最早重大实践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建国初具宪法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写入。此后,广大有条件的民族地区陆续开始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分层制形式的民族自治地方建立工作正式结束,目前共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155个民族自治地方。7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制度保障作用。内蒙古自治区作为首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成就显著。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独立探索和创新,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更具有中国特色,是对“大一统”下“因俗而治”政治传统的自觉超越。民族区域自治从一开始提出,就是针对联邦制的分裂弊病的,是对苏联模式、任何形式民族自决的自觉摒弃。

民族区域自治把国家整体利益和各民族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又有利于保障各民族在“小家”中共同当家做主。

近年来,随着国内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增加以及民族地区社会和利益格局的变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需不断完善。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着重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核心要义是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牢牢把握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成功范例”,既有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往经验的总结,又有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作者是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特聘教授)

猜你喜欢
民族区域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贸促系统举办展会计划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七十为作家集体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完善
历史的抉择: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建与发展
我们盼望已久的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