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预习线下生成

2017-08-10 19:21郑行军
物理教学探讨 2017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

郑行军

摘 要: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呈现多样化,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习题教学中,以“互联网+”资源网站为平台,通过课前教学准备、学生在线预习、课堂互动探究、课后在线交流提升、在线检测评价等实施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让教学效果更加切实高效。

关键词:互联网+;物理习题;教学模式;实时交互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7-0017-2

1 引 言

“互联网+物理习题”可定义为: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物理习题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得“互联网+”模式下的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教育形式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成为可能,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使得学习效率、学习有效性得到极大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前预习、设问答疑、互动探究、课后测试、自动阅卷、数据分析、提问互动……这一切都可以在线上进行,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互为补充。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统计信息可以即时录入互联网资源平台,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这一教学模式把学生自主式学习、教师引导式教学及后续学习评价很好地统一在一起,让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落实。

2 “线上预习线下生成”的物理习题教学模式

2.1 课前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在线学习任务并创建辅助资源库,发布的学习任务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包括学习内容、预习目标、问题集锦和预习测试等[1],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库以微课视频为中心,以课件、教案、课程相关素材、优质教学网站等为辅助。根据课程的知识特点和技能要求,微视频的制作分为几个单元模块。例如在讲解弹簧的功能问题这节习题课时可分为5个微课视频:弹簧模型的概念诠释;弹簧命题——已知弹性势能为条件构建;弹簧命题——已知弹性势能表达式为显含条件构建;弹簧命题——以单物体连弹簧为条件构建;弹簧命题——多物体连弹簧为条件构建。每个视频录制的时间大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便于学生观看学习,自行调整学习进度。预习测试以考查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物理思想和解题方法的运用、物理题型的构建和解题策略的实施为主要目标。教师创建课程专用聊天室和留言板供学生在线学习时留言提问、交流反馈、主題研讨等。

2.2 学生在线预习

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课程学习要求登陆互联网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建立本节课程的知识体系,浏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观看教师资源平台发布的微课视频及资源库中的课件、教案、相关素材等,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初始元认知,构建基本知识框架。预习环节的知识框架构建主要以概念界定、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归类分析、物理题型及解题策略的呈现为主。

学生结束自主学习的课程任务后需登录资源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和预习板块中自主检测卷反馈学习效果。之后进入聊天室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观看微课视频的心得、分享完成作业和检测卷过程遇到的问题,解决疑惑,提高学习效率。资源平台的后台管理评测系统对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采集、整理并反馈给任课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检测试题答案进行批改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将数据信息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数据和评测结果了解自己对于课程掌握的程度,同时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掌握的所有信息,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好基础。

2.3 课堂互动探究

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可利用知识整理拓展、题型典例应用探究、课堂互动交流等教学实施策略引导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认识的整体提升。

知识拓展分析应在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提高和升华,解决学生可能容易忽略的问题,以加深对题型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题型典例应用探究环节中,教师选择的例题应具有代表性和针对生,能与学生在线上掌握的物理题型紧密衔接,能暴露学生在解答过程可能出现的误区,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题型命制方向的把握和解题策略的理解,实现学生对模型认识的进阶发展。

课堂互动交流环节中,教师可将学生在聊天室或留言板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整理出几个典型主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讨论,可根据设置的问题的难易程度组织开展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或集体讲解,聆听并记录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观察学生的总体表现,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3],最后再总结陈述,从而实现学生知能体系的自主建构和学科素养的自我提升。

2.4 课后在线交流提升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互联网平台的互动交流板块,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讨论,发表个人看法及疑问,上传自己认为较好的资源平台与同学们分享,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在线交流,获得多元化的信息反馈。最后教师提出本节课后期学习建议或拓展任务,学生定期开展深入探究以实现本节课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

2.5 在线检测评价

学生登录资源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作业或检测试卷,检验自己对课堂知识和对物理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为检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掌握和体现学生在处理习题过程中的思维进阶,在线检测习题情境设置可适当细化,如:

例 一个质量可忽略不计的长轻质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2 kg的a、b两物块,a、b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2,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如图1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F=1 N,则a、b都相对板静止不动

B.若F=1.5 N,则a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 N

C.若F=4 N,则b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 N

D.若F=6 N,则b物块的加速度为1 m/s2

①本题您采用是方法是( )

A.整体法和隔离法B.仅隔离法C.仅整体法

②您的解题思路是( )

A.先整体后隔离 B.先隔离后整体C.隔离法

③本题您选择的答案是( )

通过对习题的细化设置,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解题时的思维变化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不是简单地呈现习题答案结果。学生完成习题后,计算机后台评测系统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检测卷答案进行在线批改,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将数据信息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并提供智能化建议。教师根据数据反馈的结果,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搭建切实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台。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习题教学模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习题教学环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充分的培养。教师和学生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教与学,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活动和线上活动互相补充与拓展。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使之与教学过程有效融合是每个现代教育者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戴心来,张欣.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6):57-60.

[2]张彦斐,任传波,宫金良.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0):43-46.

[3]颜正恕,徐济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5):74-78.

(栏目编辑 赵保钢)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