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腾飞

2017-08-10 20:06刘雅琪徐智徐枞
中外会展 2017年7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

刘雅琪+徐智+徐枞

7月5-6日,由《中外会展》杂志社、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和中国城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外会展项目合作洽谈会”(EPFIC2017)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作为会展业界的重要品牌活动,洽谈会连续举办了七届,累计参会客商超万人;洽谈成果显著,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在会展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届洽谈会得到了苏州市会展行业协会、长沙会展办、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海南省商务厅、中霖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本届洽谈会由开幕大会、展览展示、“一对一”展联专场对接会、会展专场推介、15场平行会议及分论坛活动,以及“金五星”颁奖典礼等活动构成。同时,本届洽谈会还发布了6本会展细分行业权威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获得了一致好评。

加强合作 迎接挑战

7月5日,第七届中外会展项目合作洽谈会全体大会(EPFIC)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新展国际传媒总裁赵伟,中国城市会议展览业联盟主席、厦门会议展览业协会会长郑智,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等多位领导嘉宾到场致辞。

会聚·共享·融通

新展国际传媒总裁赵伟在开幕式发言中表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合作、交流共赢”是中外会展项目合作洽谈会的办会宗旨,在此宗旨的主导下,洽谈会已成功走过了六届。七年来,洽谈会已迎来了36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位会展嘉宾。本届洽谈会旨在探讨十三五规划后,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会展行业如何处理各领域的共享与发展问题,因此我们把本届主题定为“会聚·共享·融通”。洽谈会就是提供一个平台,让来自不同行业的会展人在自身专业化、品牌化的同时,与其他行业互通

有无,发掘可以共通的资源,合作共享,促进行业在创新与升级中的健康发展。

中国城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联盟主席、厦门会议展览业协会会长郑智在致辞中介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特色是自东向西依次发展,各城市发展也不平衡,有强有弱、有大有小,但他们都是沟通政府与企业的交流平台,希望各地政府给予各地的会展协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联盟的各成員单位能够“立会为盟”,全心全意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当好企业的喉舌。联盟将不断自我完善,通过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信息共享,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加强行业团体标准的制定,通过实践与完善,让中国标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在致辞中表示,会议以“会聚·共享·融通”为主题,特别是关于共享的主题,主办方动了脑筋,很有新意。他认为现代社会共享经济热潮正在兴起,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旅游的民宿客房,包括雨伞、充电都在共享,而且这个经济潮流已经在会展行业有所体现、渗透,比如展材、会展人才的共享,展馆的共享。将来共享经济的模式、运作方式对会展企业到底会产生多么大的冲击呢?他觉得还有待观察,但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在高科技背景下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对扩大会展产业的规模、范围、接受度,提高会展的质量、效益、技术水平,都有着十分正面的作用。

会展业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陈先进发表题为《中国展览业2020》的演讲重点介绍了“数字化的机遇与挑战”。陈先进表示,到目前为止,手机都是会展行业最重要的终端设备,展会现场很多个性化的服务都需要手机的参与。展前的报名、付费、展位的选择,展中的观众登记、寻找展位,展后的评估等都是通过手机进行。但是会展行业里面还没有一家企业真正的抓住大数据这个机会,都只把数字化应用于非核心业务,但会展业真正的核心业务应该是让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在社群里365天无间断、无缝隙对接。像滴滴打车颠覆出租车业一样,现在有没有出现一个展览业的企业,用数据来进行提供服务的企业?这是一个趋势,生活在大数据时代,不仅被观察者观察,被分析者研究,我们还得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团队。

长沙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树中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现在是会展大国,但不是会展强国,今天的中国会展业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从政府对会展业的很多措施来看,有舍本求末的趋向,并没有把会展业真正的本质属性充分发掘出来,而更多只看到会展业对一个城市的效应,比如城市的名片效应,对从政者政绩工程的效应。从企业的角度,很多的会展企业仍然摆脱不了对政府资源包括财政资金的高度依赖,但陈先进认为中国的会展要从大国成为强国,不完全是钱可以解决的问题。他在场上呼吁在座的会展人,不忘初心、回归会展业的本质属性。会展业不是用来炒的,是用来给商品的提供者,给产业链提供一个交易交换的平台,这种交换是包括多层次的,既是商品、信息的交易平台,也是精神层面的交流平台。

城市发展原动力

7月6日下午,“会展中心运营合作论坛”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309会议室举行。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东方环球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左霖发表题为《场馆运营与创新发展之路》的主题演讲。她详细介绍了成都世纪城的发展经历,认为公司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主要在于大力开发自联办展会和积极开展投资管理两个创新举措。对于未来的创新,根本还是要做好场馆和展会的基础运营,其次要做好场馆的管理输出,然后是展会项目的合作并购。

随后的第一场对话以“场地输出管理与地方的融合发展”为主题展开,由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王金鑫主持,广东潭州国际会展中心CEO乔伊·帕泽,厦门百翔会展中心总经理张林枫,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付睿参与讨论。

王金鑫认为,现在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都掀起了一股新建场馆的热潮。展馆由最初的国有企业自己管理,到现在像北辰等专业团队的输出管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势在必行。

付睿表示,现代社会发展到了一个信息驱动的时代,所有经济的发展动力都是以信息的方式来驱动。展馆的价值在于信息平台的展示和发布、信息的交易,直接服务于信息、知识经济。从这个定位出发,展馆作为城市公建项目,就是通过会展中介的方式打造的城市信息港口,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通过港口的开放让更多的信息载体或者运载信息的船舶抵达港口,在港口实现信息的发布和暂存,已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主要观点。

如果把展馆当作港口性质的工业设施,那展馆管理所需的专业性就毋庸置疑。输出管理的优势在于,一些运营成功的信息港口,运营团队已从中找到可开发性、扩展性的方式和办法。这些渠道、工具、模块以及供应序列很好的融合,建立了一套能够良好的运转基础设施的庞大生态网络。这个生态网络移植到新建的信息场所,对于新场所的开发者、应用者而言,都是极好的缩短运营爬坡周期、快速进入标准化作业的绝佳方法。

张林枫表示,现在很多新建场馆都定位于包括展馆、展览公司、五星级酒店等的大综合体。其中每个个体可能对外是独立的公司,对内则是同属于一个大项目。对此的管理,需要更多考虑“求同存异、步步为营”的模式,就是核心理念一致,然后根据各自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的设计。这些个体有效地衔接,达到良好的共鸣效应,这就是一种大协同下的差异化品牌管理方式。

作为一个完全国有企业的CEO,乔伊·帕泽认为地方政府与展馆之间的优势互补至关重要。目前全世界可能只有中国和中东地区保留着会展补贴政策,政府参与的程度比较大,这是行业的幸事。但也需要考虑,如何将这种幸运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展览行业战略层面的发展来看,就必须对本地政府甚至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趋势保持紧密的关注。

付睿也认为,目前地方政府才是展馆内容填充的关键。以什么经济做主打,有什么样的特色产业需要开展,政府要用产业引领的方式来打开信息的港口。如果政府善于利用信息港口,去做一些尖端的题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设定和规划,很多高端的人群和资金流就会循着信息而来。

另外,就个人素质而言,中国跟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所差距,而展馆对于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塑造是一个很好的公共设施。如果一个城市的政府有所追求,能够给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通过展示活动以及各种论坛,教化人们的心智,提升人们的基础素养。这个城市的人们经过信息的滋养,体现出来的竞争力、开发能力会远远高于其他城市。

随后,信阳百花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马莉发表题为“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的会展新名片”的演讲,从投资、兴业、创业、生活四个角度介绍了信阳的优势,以及百花国际会展中心的发展情况。

第二场对话围绕“会展中心运营的创新升级”来进行,参加对话的嘉宾有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副总经理索灵浇、中国武汉文化博览公司总经理姚军、苏州文化博览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查炜琮、北京都展望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冬,由北京博乾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柏艳担任主持。

索灵浇认为,新建场馆的规划定位很重要。比如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在规划之初就是政府确定的国家对外交往中心,是为接待APEC、G20等大型国事外交活动而建设,对安全性、私密性还有整体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此一来,对于后期的运营就会产生一定的弊端,因为位置相对偏远,周边的住宿配套也有所欠缺。因此在规划投资方面,要提早引入专业的会展管理团队,从前期建设规划开始就考虑后期经济效益,并且要把区域的定位和场馆的定位相结合。

姚冬则介绍了各地展馆的运营情况,他表示,现在很多中小城市的场馆由于专业度不够、场馆面积不大、使用不合理、功能不完善、配套服务跟不上,同时当地会展人才缺乏、人们会展意识不足等原因,导致70%左右的中小型展馆都是属于半闲置状态。

姚军则对场馆的资本多元化发表了看法,他認为无论是合资还是民资,最终还是要考虑展馆的利用率和密集度,以及未来的盈利情况。但无论民营还是国营,实际上都是资源的整合,只要能够吸引产业的集聚,政府都会支持。

查炜琮也表示,国资、民资各有优势,但现在国家也提倡混合所有制,就是国资、民资甚至外资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估计未来两三年混合所有制会更普遍。

柏艳最后总结道,不管是什么展馆,要想在会展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外乎是以下几点:首先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其次是能够结合地方的产业特色,再次是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最后是要在尽可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情况下还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环保高压下的创新与对策

7月6日下午,EPFIC 2017的会展展示设计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301室举办。各位对话嘉宾在“展示设计的绿色与新技术应用”话题讨论中,以各自立场探讨了展示设计中的局限与创新,并就“环保理念中展示设计的创新与融合”“如何去迎接高压的环保政策下带来成本的增长及市场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创e汇发起人、百万瓦特合伙人罗锐峰表示,因为他是设计师,所以他觉得要做到环保,最简单的就是材料要环保,环保一般是指对施工健康有帮助,对生活环境有正面影响的;第二,环保还意味着拒绝浪费,从设计层面来讲,要做到标准化、简单化,避免一些物料多次过度的浪费、过度的制造。他有时候会思考,在运营层面或许也可以有一些环保的理念。现在是共享经济的时代,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产生共享?甚至有一些大小展览的物料,是不是可以把这些给有同样需求的客户,对接到同样的产品里面?

另外,他还天马行空地想,有些东西为什么要拆?如果有的展台不拆的话不就是最好的方法?这就上升到政府层面了,也许政府能够有更宏观全面的视角。有些主办方与场地联合起来在每次的展位中找一些通用性很强的,基本上可以“拎包入住”的,那么这个展位一定是环保的。

上海长风跨采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红定指出,环保不是单独哪一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大家共同推进,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家必然要提倡绿色。他80年代在贸促会,就开始办展,比如汽车展等,用的材料很高端,而开完展览会后这种材料哪里去了?都被职工拿回家装修去了,还有一些地毯也被职工拿回去铺在自己家里。

随着会展业不断的发展,现在的材料不可能有哪一家消化得了,每天上海大量而成批的会展材料处理下来以后,全都乱扔扔掉了。他认为会展业发展到现在,应该有绿色环保的材料来代替以往传统的材料,但这种新材料还是难以完全取代。比如汽车展,汽车展里面有多少展位是由标准材料来制作的呢?少之又少,他认为政府需要大力提倡简洁风尚,不提倡奢侈,要大力提倡绿色环保、能够重复利用的材料,并把这种理念共同推进到设计师、场馆、主办单位这几个方面。

E3平台创始人、执行董事林思汉表示,环保是人人有责的,是社会的责任,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当中都要去做。他也赞同马红定的观点,认为政府是最大的推动力,能从上至下的推动,如果政府有很好的引导,能够制定好的政策,实施下来会有非常大的号召力。至于展馆,是一个最好的具体实现效果的地方,如果能够提供好的具体措施,或者能跟着主办方一起合作,推出政策,比如让参展商用一些绿色的方案,或材料,同时有一些优惠,那么这样的引导是有效的。

至于成本的增长,他也是从共享经济的角度去考虑。在E3的平台,能否通过一些活动更好地引导设计师走向环保的这条道路,能否通过新的创新的业务模式去解决,可能不能百分之百的解决问题,但是可以尽量减少这些方面的大量成本。

香港传达雅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客务总监韦谦成表示,在香港、澳门,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展览公司很难从政府那里做工作,因为基本上香港都是市场经济,不是说政府要怎样就可以怎样,它还要通过市场运作,包括租的展馆、搭建、展商、主办方等各个方面。所以他们考虑绿色环保的问题,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第一点,市场成本,第二点,所谓的绿色,不光是用材料环保,最根本就是要简化。其实哪怕是用标准的材料,也有很大的问题。总体来讲,如果要谈绿色,就是要把展览整体简化,不能做得复杂。他表示,不是不想去环保,只是如果环保的话,成本是一个很大问题,在香港,怎么去体现绿色,只有一个方法——简单、简洁,要多简单就多简单,用很多重复使用的材料,木头能小就小。所以在香港,绿色不用靠谁来管,基本上就以市场化的运作,一定要用最便宜最环保的方法来做。

宁波东锐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莉筠表示,宁波最大的问题是绿色环保的推行,因为客户的这方面意识不强,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去做环保材料,企业的需求很少,因为要环保的话展台形式比较单一,那么客户接受度很低,要推行绿色环保几乎不可能。所以环保在二线城市面临的问题更大,这一直是个长久的话题。不管怎么样,会展人始终肩负着任务要去推行,哪怕确实很难。但她希望不管难不难,对于会展人来讲还是要做到尽量促进材料重复利用,比如木结构尽量做到多次利用,以及其他材料等,如灯具,以前都用金钨灯,坏掉以后污染很大,现在都用LED灯。从政府这方面讲,不仅宁波,各行各地都有很多相关政府的一些落户补贴政策,环保也可以在这一方面加强起来。

校企双方人才理念碰撞

在我们关注会展业的同时,其人才储备自然是个不可忽略的问题。7月,毕业季又到了,在会展业转型增长的今天,会展业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特点?院校应该如何培养人才?企业又该如何使用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在洽谈会的“会展教育与人才就业论坛”上,参会嘉宾畅谈了各自对会展人才培养的看法。

中外会展校企合作联盟主席陈泽炎建议全国会展院校校企联盟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新的努力:第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一些数据的积累,做到情况清楚,有的放矢。譬如2015、2016、2017三年本校会展专业学生的入学人数和毕业人数等数据,或上述三年本校会展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的情况,或以就业三年或五年为调查期,了解一下毕业学生在会展业相关单位的持续就业比例如何。

第二,参加联盟的会展企业是否可以通过对本企业情况的切实调查提供如下相关数据:本企业近年来需要会展专业毕业生的真实数据与实际满足情况如何;以就业三年或五年为调查期,在本企业的会展专业毕业生继续留下来的比例如何;会展毕业生在发展过程中与非此专业的员工相比是否表现出更多的优势。

第三,参加会展联盟的院校和企业可以在一起梳理一下分歧。譬如,会展学生实际的要求与安排上的困難如何解决,学校对学生的会展技能培养与会展企业岗位之间的衔接和区别的问题,会展企业与学校培养能力之间的差距问题,会展企业的工资待遇与会展毕业生期望值之间的协调、平衡问题和解决的问题,我国会展教育的计划性和人才就业的市场性的矛盾问题。

第四,要逐步收集一些各方面、各类型的完整案例,以典型案例作为进一步达成共识的新基础。从国民经济分类的国家标准中设立了会展服务业这个时间算起,和从教育部批准设立大学会展本科专业方向算起,至今都是15年。15年来会展企业和会展教育都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大家在会展合作方面的基础工作却一直还很薄弱,还有许多成见或分歧。尽管这样,会展院校和学生数量都还在增加,会展专业生的分配并未亮起红灯,企业也还没感觉到人才资源的匮乏与短缺。这种情况下,会展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也不高,以至于无法满足会展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的期望值。这些情况都值得认真的深思与研讨。

南开大学会展管理系副主任周杰表示,会展策划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就一条,学生不仅要知道现在会展行业中的企业哪些做的好,更要认识到哪些做的不好。高校可能擅长的是告诉学生“规范性研究”——企业应该是什么样,或者行业应该是什么样子。但南开经常会请一些专家走进大学给学生做讲座,希望传递这样的信息:现实中是什么样的。现实的样子不一定最好,而其塑造的会展策划人才不仅仅是要适应现在企业的样子,更要可能在未来重塑或改变行业规则。

大学教出来的学生一定要具有创新能力,但任何创新一定要符合规律,所以在课程体系中这个专业尽管叫“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但大量课程都是非常基础的,比如经济学、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他希望学生了解企业运营的一般规律,市场演进的基本规律。认识了这样的规律,各个层面的创新就能显现出来。这里说的创新不仅仅是一个会展项目的主题跟别人不一样,而是包括市场运营、经营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这些都需要非常基础的传统管理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然后结合会展行业的发展规律来做。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不敢说,你们是要跟别人不一样,不能把创新当口号,而应该把基础打牢了,把规律掌握了,创新自然而然就来了。南开的学生在企业去工作的时候,老总回馈过,南开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不好用,很多操作性的东西不是一下子就能上手,但是接下来一句他很爱听,老总说:“你们的学生越用越好用”。

北京博乾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正玄表示要从四点开始讲起:中国境内会展企业与境外会展企业地位差异,二是中国境内小微企业的人才储备难点,三是校企人才合作当中的体会,四是对于会展院校几点期望。

中国境内企业和境外企业用人的差距,首先是国外的会展行业的社会地位远高于中国,这是国外的优势,会展业要得到家庭乃至社会的认可,还需要时间。国外的院校教育体制比较灵活,实用而且适合行业发展,但是这种学习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上不可行;国外的企业在使用实习生的期间,其国家是有政策的,同时还有资金支持,从业者到了企业以后的培训体制,基本都是畅通的,对于国外的小微企业的发展更是有一定的帮助。

小微型会展企业的人才储备难点在于——客观原因:企业规模小、不够高大上、岗位职责不清且复杂化,人入职培训不系统;主观原因:会展公司的领导意识问题,好为人师,干了三五年就想给人上课,缺少沟通,缺乏抱团精神,往往用人的时候互相去挖对方的人。

校企合作的心得——行业层面:为行业流入人才,增强行业信息;学校层面:提高专业老师的实操经验,增强授课实用性;企业层面:从源头解决企业人才储备问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学生層面:较快速的进入行业角色及工作状态,为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对于院校有几点期望,就是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正确引导学生的从业心理,希望学生们还是要放下身段走进企业,走进实操项目,体验行业荣耀与艰辛。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客座教授余荣表示,从自身体会来看,在设计方面,现在学校里面设计课程对企业的要求来说还是比较接近,但策划方面和企业的要求差异比较大,关键是承接一个项目时企业对项目上的要求,因为设计公司和广告公司要承接展方的任务,而学生有经验和沟通方面的问题,所以问题不在于其技术。也许有的学生特别爱搞设计,但是因为他没有经验,作品需要反复的修改,所以一定要有充分的经验才能减少反复修改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更多的跟企业沟通,沟通越好作品越容易被采纳,如果这个方面的距离能够缩小,那么学生的能力就增强了。

因为他教的都是高职的学生,他们更多注重技术性。比如灵通企业,他专门为灵通在课程设计上做过准备,培养出来的学生是“2+1”(2学年上课,1学年实习),最后一年,基本上就在灵通上班了,这样的话,从这一批同学里面就能找到更适合于公司的毕业生。这些学生有这个能力,是定向专门培养出来的,非常符合企业的要求,这是比较实在的。

广州美术学院展示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邱巍表示,他今年参加研究会的年会的时候遇到来自重庆的一个院校老师,他说应要求,学院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广州美院现在也把这个学科定位为集成学科,意味着什么都得懂。今天讨论的命题,包括几位老总聊的问题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展览设计是在会展里面最后落实的一个,今天大家的对话也是最后一个把它进行结尾。广州美院其实以院长的话已经给学科建设定位了,广州美院不是培养艺术家,是培养技能人才。

大部分读了会展本科专业的学生,要不就是继续读研究生,要不然就是读博士。他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有能力的展示设计师,真正的进入到企业,产生市场价值。他希望更多为这个行业培养人才,而不是只为学校培养老师。希望让设计专业真正的扎根于行业,把人才运用到行业里去。

他认为院校定位很重要,不可能要求每一个院校或者本科院校的人什么都干,不赞成在学校里面培养全才,而是要专,研究生、本科生、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有清晰的划分。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性人才,就是要迅速上手;研究生是搞研究的,是国家培养的另外一类理论性的人才,就应该去搞实践性和开发性的研究。

客户需求驱动展会服务创新

7月5日下午,EPFIC亮点活动之一的巅峰访谈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参与活动的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会展业的最新形势。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认为,中国会展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中国机构对国际会展活动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跨国主办方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但在技术的使用上,国内还有很多需要向国际先进同行学习的地方。在中国,企业始终是创新主体,企业如果不创新就没有利润,不断创新才能够开拓新的需求和市场。同时,政府要逐步退出展览运营领域,加强展会的公共服务,转变理念,明确职责,加强信息发布的公开和透明度,努力营造公平、法制、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会展企业也会更加自发地进行业务创新,推动整个展览行业的发展。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作为业内资深主办方,分享了旗下畜牧业大会的持久成功之道。他表示,从根本上而言,客户需求的不断演变倒逼主办方在展会的管理和运营不断创新。当前很多展商希望在参展之前就有一个可预期的参展效果,以更加精准的筹备工作参与到博览会中。大数据将是会展业未来发展中最核心的元素,而大数据技术具有吸纳信息的海量性、应用的即时性等特点,主办方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展商在管理展会现场客户群,提升展商与观众的洽谈成效。此外,传统展会也要结合各自行业的特点,加强趣味性和科普性,来激发展商和观众参与展会的兴趣。

新加坡新展集团会展商务总经理孙添发具有为大型跨国主办方工作的背景,他表示,新加坡展览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新展集团在企业的管理上作为一个整体的团队也不断突破,以匹配展览业务的发展。此外,公司在业务运营中做了大量的创新。例如对展览会主题进行持续创新,以保持展会品牌对客户的吸引力。另外,新展集团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使展会参与者能够进行实时对接,进行信息交流和互换,取得良好的B2B洽谈效果。最后,在展会上邀请跨行业领域的人士进行思维碰撞也是展会创新方面的有益尝试。

坚定地走市场化道路

2017年7月5日下午,作为第七届中外会展项目合作洽谈会(EPFIC 2017)的亮点板块之一,对话政府项目论坛在北京雁栖湖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会展业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政府和市场都在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一步一步前进,不断的遇到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在会展业发展中,政府项目转型,大的方向是市场化,由市场来配置资源。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还是会起到许多宏观调配作用。

宁波市政府会展办副主任、宁波市会展业促进会会长张幸迩做了“政府主导型展会的转型升级”的主题演讲。

张幸迩就2014年至2016年宁波市政府展会项目的比较分析、宁波市会展行业的趋势与特点比较、宁波市会展行业管理模式上的四大创新以及四大推进四个方面做了分析。在提到自己感受时说到,管理重点有三要诀:第一,要管好政府类的展会活动,不仅仅是要管好项目,还要管好“钱”,管住了项目资金才是管住了重点;第二,节庆跟论坛不易转型,政府的会展项目市场化要从展会入手;第三、政府会展项目总量要做减法,而不是加法。他还提出管理过程的三部曲:1、事前申办要有标准;2、事中运作要有监督;3、事后绩效要有评价。

北京逸格盛视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马昕就“城市會展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评估”做了主题演讲。

马昕讲到了当下突飞猛进发展“大数据技术”,他介绍到,大数据作为新的技术引擎,它能为城市的会展行业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它能够拉动城市会展整体产业规模与社会总体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城市会展经济共享与城市“会展+产业”的协同发展,并且推动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他希望“逸格盛视”日后将左手的会展行业和右手的大数据两件事打通,让会展行业掌握新的技术,越做越好。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作为本次对话的主持,无锡市会展办公室主任徐惠娟,杭州市发展会展业协调办公室主任裘建平,厦门市会展局副局长邱国跃,太原会展办公室主任马华民,湖南省会议展览业协会会长、湖南亚洲湘会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荣丽萍作为对话嘉宾在“政府展市场化之路——去芜存菁再升级”话题中,大家就各自城市的政府展市场化之路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邱国跃表示,厦门会展业的市场化改革在政府的指导与监督下形成了一定模式,达到了期望中的效果;徐惠娟提出了“一加一加一”理论——“会展业需要政府来扶持,商会来主导,由企业来实际的市场化运作”;裘建平介绍了自己所体会到会展业转型的“三方面力”,其中包括“来自上级的压力”、“竞争力”和“会展动力”;马华民认为,企业需要跟着政府规划走,大方向需要和政府一致,只有这样,会展业转型才能成功,经济才能得到发展;荣丽萍介绍分析了湖南省会展业的部分案例,并作出总结——企业办会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苏州市会展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尉作为第二次对话的主持人,广州商务会展促进服务中心主任李晓明、长沙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树中、谊和永邦(北京)会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晓虹、四川省博览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强作为本次对话嘉宾在“民营企业与政府的合作之路——寻找最好的合作伙伴”话题讨论中以各自立场探讨了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中的契合点和矛盾点,并就“什么样的政府展适合输出?政府喜欢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和“企业在申报承接政府会展项目时,如何评估政府展并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陈树中指出,在中国,必须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去努力实现成为会展业强国的目标。会展行业里没有完全的纯政府和纯民营的项目,有些题材适合民营企业做,但同时政府也不可能完全放手;他还对展览业中“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场馆提供单位的机会平等”和“企业创造和经营展会”的三个关键点作了介绍。

李晓明说到,在会展行业中,政府和企业两个因素都很重要,也各有利弊,需要根据综合实力进行科学选择与分配。

韩晓红提出了“理念”的概念,并解释到,理念指的是政府和企业办展的理念,专业和非专业人办展的理念,由于立场的不同,会导致理念的沟通和相通难度很大,它是政府和企业合作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

张强表示,政府的很多展会走市场化以及很多地方在会展业投入大笔资金,这是民营企业发展自身的好机会。他认为,企业需要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表现出一些实际的力量。并指出在会展业中,民营企业的未来很有希望。

汽车有发展汽车展就有未来

7月6日上午,“汽车会展论坛”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309室召开。出席本次论坛的主要嘉宾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中国机械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长颖,成都汽车展览会组委会负责人、东方环球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左霖,中国机械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国际展览二部总经理姜东以及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市场公关部经理古国文。

宋长颖作“如何提升中国车展核心竞争力”的主旨演讲。她认为,“匹配”是展览真正的核心,展览就是产品的买家寻找卖家的过程,卖家寻找买家的桥梁和途径,现代商业社会就是在寻找对方的需求。无论是面向一般消费者的整车展,还是面向专业观众的汽车后市场展,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买卖双方,为他们搭建一座自由沟通的桥梁,无疑是维持车展长久不衰的法宝。宋长颖表示,如今车展市场竞争在面临着白热化的趋势,加上汽车市场整体趋冷,大家需要进行资源整合,这既是市场环境下的抱团取暖,也是创新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们预测未来5到8年汽车行业还能保持5-7%的增长速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汽车会展业也会在未来5到8年有很好的机会。”师建华认为,汽车行业是带动汽车工业的引擎,是中国机械领域经济发展最好的行业,因此国家不会允许汽车行业出现问题。另外从汽车产业链的延伸,汽车文化在车展中的体现,可以看到汽车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概念,而是成为一个与消费者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总之,汽车有发展,汽车展就有未来。

左霖分享了成都车展从1998年开始的办展历史,认为一个车展得以成功举办,要么是有市场基础,要么是有产业基础。成都车展最开始的优势就在于区位优越、辐射广泛、市场潜力巨大,但车展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又反作用于产业,促进了成都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规模的扩大,参展商就会给予更优惠的价格政策;价格优势又会吸引更多的观众,两者相辅相成。

姜东表达了对网上车展、买车的看法,认为汽车是一件非常特殊的商品,客户在网上可以看到价格、规格,但是摸不到方向盘,而每个汽车品牌的方向盘手感、踩刹车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需担心车展的未来,线上与实际车展的结合也许才是更好的方式。另外,姜东认为车展应该回归到车的本身,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车模或者其他活动上。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把模特换成讲解员,让顾客更多地了解车的性能、规格、价格,这些比模特价值要高。

古国文则进一步表示,展会要回到人的本质、人的行为,创新是基于人的行为而创新。现在社会真正对大消费品有所需求的已经是90后,买房、换车、生孩子等一系列的消费都在90后,因此必须去了解他们。他们的想法、行为方向决定着商家的方向、方式,如果背离,就必然会被淘汰。

人數破千创新高

7月6日,经过两天的紧凑议程,第七届中外会展项目合作洽谈会圆满落幕。据统计,EPFIC 2017参会总人数达1080人,创下EPFIC历史新高,其中参展商三十多家,专业买家逾三百。EPFIC活动期间共举办了15场会议及分论坛活动,并发布了6本行业权威数据统计报告,吸引了大批参会观众。

经过7年的积累,EPFIC在国内已经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国内众多地区的会展局、会展协会、会展企业前来参与。海南省会展局副局长李学锋、厦门市会议展览事务局副局长邱国跃、长沙市会展办处长游明、苏州市会展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尉等领导亲自带领当地会展团前来参会。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陈先进、中国城市会展协会联盟主席/厦门会议展览业协会会长郑智、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体泽、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任宇等领导出席活动,并在相关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EPFIC 2017得到了会展界众多领导与同仁的大力支持。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等诸多领导及会展业资深人士都前来参会,并参与多个会议及重要论坛,与行业从业人士进行专业交流。

EPFIC 2017有不少亮点论坛,对话政府会展项目、出展交流会、合资并购论坛、会奖交流会、会展教育与人才就业论坛、汽车会展论坛、会展展示设计论坛、会展中心运营合作论坛等均是气氛热烈、干货满满,现场观众一度“爆棚”。

对话政府会展项目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发表致辞,他表示,中国的会展业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政府和市场都在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一步一步前进。

出展交流会上,国内资深会展行业人士,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驻华代表团驻华代表娄述渝介绍了法国巴黎大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展览市场的格局。巴黎大区每年举办450个国际展览会,展览覆盖众多产业,其中不乏世界级的大展,参展商为16.2万家。中国是法国展览会重要的国际客商与展商来源国。中国是法国展会的第五大参展国,中国观众占法国展会国际观众的三分之一。EPFIC十分注重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本次邀请的外宾有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阿格扎戴(Seyed Reza Seyed Aghazadeh)、新加坡新展集团会展商务总经理孙添发(Adrian Sng)等等。同时,EPFIC 2017也获得了德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等国际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包括澳门在内的海内外30余家媒体也对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为期两日的活动以“金五星会展颁奖典礼暨金五星之夜交流晚餐会”完美收官。千名会展界同仁齐聚一堂,颁发了优秀会展场馆奖、优秀出展服务供应商奖、优秀出展人物奖等众多奖项,见证了2017年度多位奖项获得者的荣耀时刻,庆祝两日间洽商获得的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
全面透析欧洲会展业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