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5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研究定量分析

2017-08-10 20:26周萍陈雅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7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

周萍 陈雅

摘 要 2006年,我國正式将建设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确立为国家文化发展策略,明确提出县、市图书馆要逐步实行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已经发展了十年,期间产生了大量研究总分馆制的文献,论文对2006-2015年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分馆制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综述十年发展概况,为公共图书馆发展以及国家制定“十三五”文化发展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总分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分类号 G258.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7.020

Abstract China has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as a nat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 policy in 2006. The policy has clearly put forward that county library and city library should gradually carry out the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Under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y,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has developed ten years and p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docu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ocuments from 2006 to 2015, and explores the hot issues in order to make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ten years. The paper will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y and the “13th five-year plan” cult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Keywords Public library.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Public culture service system.

0 引言

普遍、均等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我国从公共图书馆建设伊始就秉承了该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建设经费的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落后,我国广泛建设中型、大型公共图书馆的能力还非常欠缺。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采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模式来扩大图书馆的覆盖范围,提高资源的共享程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整体的发展。

2000年以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分级财政基础之上的多层管理体制和多元的建设主体,一直以来形成了“一级政府建设并且管理一个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格局[1],各个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1999年,上海市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建设,2000年,开始进行“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以上海图书馆作为总馆,以其他县、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作为分馆,实行图书借阅证通借通还的制度,总分馆的雏形开始出现。2002年,广东省佛山市因行政规划调整,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面积明显扩大,为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开展了“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建设[2],并且有相应的总分馆进行挂牌,我国的总分馆制建设,在佛山市禅城区率先开始。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总分馆制,并进行全面推广[3],正式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确立为国家文化发展策略。如今,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已经发展了十年,期间产生了大量研究总分馆制的文献,本文对2006—2015年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分馆制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为公共图书馆发展以及国家制定“十三五”文化发展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研究文献数据统计

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是我国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图书馆学专业期刊较为齐全,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故选用该数据库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分馆的概念虽源于公共图书馆,但目前也有一些学者将之引入到高校图书馆各个校区图书馆分馆的建设过程中。对此,本文仅研究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所以在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总分馆 NOT 高校,发表时间=2006-2015”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共检索到记录1134条,检索日期为2016年3月15日。

对检索出的记录按照发表年度分类,统计每个年份的文献数量,再给出这十年该领域的期刊论文发展趋势图(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6年至2011年,关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研究论文逐渐增多,2012年至2015年的研究论文呈稳定趋势,每年均有150篇左右的论文产生。结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一系列实际,如1999年上海市开始建设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2003年北京市启动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4]、杭州市图书馆开展了“一证通”工程建设、深圳市启动了“图书馆之城”建设[5], 2005年“苏州模式”开始实行[6], 2007年“嘉兴模式”逐渐铺展[7], 2006—2011年,各种总分馆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研究文献也在逐渐增长,以探索适宜本地特色的总分馆建设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2012—2015年,一些独具特色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服务效果,文献的主要内容逐渐由探索转变为对这些模式的经验总结。

2 公共图書馆总分馆研究现状分析

2.1 主要研究者与高被引文章分析

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中,导入CNKI中的文献数据,设置相应参数,时区分割为2006—2015年,单个时间分区的长度为1年,选择“作者”字段作为分析对象,可视化得出图2。

由图2可以看出,李东来、倪晓建、邱冠华、李国新、廖小梅这几位作者发表相关论文较多。李东来和廖小梅工作于东莞图书馆,倪晓建工作于首都图书馆,邱冠华曾任苏州图书馆馆长,李国新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主要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这几位学者所处的工作地点,正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较为先进的地区,这些地区也相继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总分馆模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在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将检索到的文献按照被引频次排序,可以得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研究领域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五篇文章(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被引频次较高的前5篇文章中,有4篇文章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其中,于良芝、邱冠华、许晓霞所写的文章《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是基于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研究”项目,现已成为研究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必须阅读的文献资源之一。其余四篇高被引文章也是基于总分馆的实践,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给其他地区总分馆建设提供建议。

2.2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在Citespace中,以“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统计得出频次大于40的关键词(见图3)。这些频次较高的关键词,除去一些高频普通词,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图书馆等,合并意义相近的词,如服务体系和图书馆服务等,可以得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热点主要体现在资源建设与开发、服务方式与用户、服务技术与平台、服务网络建设与管理体制这四个方面,以下将具体分析。

3 研究热点综述

3.1 资源建设与开发

资源共享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资源建设与开发的核心内容,也是总分馆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与总分馆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各个图书馆以资源共享而联盟,资源共享也能够提高图书馆建设的整体效益[8]。无论是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各大分馆,还是县级以下的基层图书馆,都需要充分的资源来支撑,而我国现阶段依然存在资源供应不足、公民阅读需求不断增长这样的供需矛盾[9],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矛盾更加突出。一般来说,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资源建设与开发工作,主要分为纸本资源共享与数字资源共享两个方面。

纸质资源方面,多个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能够实现文献传递、通借通还,一些总馆还能够为农家书屋适当提供纸质资源,对于利用率较高的纸本资源,总馆也会将其进行数字化,以共享的方式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数字资源方面,公共图书馆以联盟或者总分馆的形式,共同开发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扩大数字资源的用户覆盖面[10],如江苏省公共图书馆联合参考咨询网就是以南京图书馆为主、市县级图书馆共同建设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与参考咨询平台,能够为江苏省内的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文献传递等服务,既方便了用户,也让江苏省内公共图书馆资源取长补短。此外,除了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尤其是作为中心馆的总馆,也应该积极开发特色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2 服务方式与用户

在我国总分馆的建设中,服务方式是实现图书馆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总分馆的服务方式直接影响了图书的借阅量。公共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利用有限馆藏,由传统的服务方式——“用户到馆借阅”转向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充分开发出一系列延伸服务,如建立社区图书馆分馆、图书基层外借点、流动图书馆、农家书屋等[11],这些图书馆分馆或者是阅读场所的构建,是公共图书馆勇于“走出去”的体现,使公共图书馆逐渐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最终能够实现图书馆的大众化,成为人们生活最快捷和最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之一。

同时,随着信息环境由Web2.0向Web3.0转变,泛在信息环境、Science2.0环境[12]等概念的提出,图书馆的用户也应该与时俱进,转变对图书馆工作的传统态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图书馆,以主人翁的意识利用图书馆。用户决定图书馆的一切[13],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该始终将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例如,江苏省盐城市图书馆根据资源分布与馆舍周边环境的不同,分为总馆和少儿分馆,服务周围不同的用户。只有图书馆与用户共同进步与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才能完善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终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3 服务技术与平台

服务技术与平台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发展过程中的中流砥柱,研究相应技术的文献也很多,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等都是总分馆建设不可缺少的。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过程中必要的信息共享、信息咨询、信息个性化服务等都需要技术的支撑。2006-2015年总分馆延伸服务涉及的技术要素主要有信息定制与推送技术、网络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 技术[14]、跨平台资源整合技术等。

其中,信息定制与推送技术的主流是RSS技术,它能够将新闻、博客等动态更新的信息及时推送到用户界面,便于用户阅读。随着图书馆大众化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不仅仅为人们提供图书信息,更多地会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信息定制与推送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到家”的目标。网络技术方面,总分馆主要采用了VPN(虚拟专用网络) 技术进行,给成员馆提供Internet访问的接入,实现成员馆之间计算机网络的高效互联。RFID技术主要由标签、无线、阅读器三个部分构成,能够实现图书自助借阅、图书排架等功能,提高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网络的工作效率。跨平台资源整合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主页中主要体现在发现系统的构建上,通过发现系统,用户可以进行一站式检索,不需要分别进入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优化了检索方式,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技术的发展让图书馆这个平台从幕后走向台前,从实体走向虚拟,从单一借阅服务走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方式。

3.4 服务网络建设与管理体制

总分馆的服务网络建设与管理体制也是公共图书馆领域讨论较多的,于良芝、邱冠华、李超平、王素芳所著《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研究——全覆盖目标下的选择》一书就详细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选择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5],并且从国外借鉴、政府参与、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给很多研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建设与管理体制的期刊论文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呈现金字塔型,由国家图书馆作为金字塔的顶端,依次向下有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各类分馆以及流动借阅点和农家书屋[16],各个级别的图书馆都有相应的服务群众,分馆、流动借阅点和农家书屋则进一步扩大了图书馆资源的覆盖面,让资源延伸到基层,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全覆盖的目标。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体也由文化部、省文化厅、文化局构成,分馆及以下的图书馆则会由其中心图书馆为主要负责单位。

我国公共图书馆主要以总分馆的形式向下延伸,政府作为管理主体尤为重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建设主体也要重视其内部体制机制的完善。馆内人员结构的调整、激励机制的设置、馆员的业务培训、人才引进方式等都需要公共图书馆进行长远规划。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就是要将图书馆的辐射范围无限向基层延伸,构建一个人人都能享受到服务的图书馆网络。另外,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一方面依靠作为经费来源的政府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依靠作为建设主体的公共图书馆本身,没有外部监督与制约机制。

4 研究可持续增长点

4.1 法律体系的建立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法制建设已经讨论了很久,至今也没有成型的图书馆专门法颁布,给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中,一些典型模式所在区域颁布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图书馆规范,如《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等,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总分馆建设的程序,但是还不能满足总分馆建设全部的法律需求,总分馆建设法定的管理主体、建设主体、产权归属等问题都需要法律来进行规范。总分馆制作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政府的职能也有了新的要求,一级政府管理一级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模式也需要进行转变,总分馆制下的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体在不断上移,确定各級管理单元与建设单元的权利与义务是图书馆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17]。总分馆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法律来解决,图书馆法的建立迫在眉睫。总之,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飞速发展的十年中,法律体系的研究是非常欠缺的,需要众多研究者进行共同探讨,在法律层面上保障总分馆制地有力推行。

4.2 管理制度的完善

制约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制度问题,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协调总馆与分馆、体系与政府关系的重要途径。从管理主体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体有省政府、地市级政府、县政府及社区、乡镇政府等,多级的管理单元会造成总分馆建设内部事务运行的不便利性,难以实现人员管理和经费管理的统一。总分馆体系需要构建合适的管理层级,需要从分层的管理主体逐渐转变集中管理的模式,简化基层管理单元的运作程序,将管理权力向上级公共图书馆或者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体转移,便于管理单元对总分馆的发展现状有足够的认识,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早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

总馆与分馆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模式有松散型、集约型、统一型、多元型四种,这四种不同的模式实际上也是总馆与分馆关系定位的不同。松散型模式中,总馆与分馆是图书馆联盟的关系,在人事、财政上基本没有干涉;集约型模式中,总馆对分馆是业务指导的关系;统一型模式中,分馆就是总馆的派出机构,总馆对分馆具有绝对领导权;多元型则是集约型与统一型模式的结合,四种总馆与分馆的关系各有利弊,需要根据总分馆发展的程度及区域发展的经济与文化现状进行及时调整。政府拨款是总分馆建设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因此协调总分馆体系尤其是作为建设主体的总馆与政府的关系至关重要。总分馆建设的典型模式中,政府的支持是不相同的,深圳图书馆之城就由深圳市政府、各个区政府推动建设的,建设经费相对充足,而苏州总分馆体系则由苏州图书馆推动,各区政府支持,虽然两者都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但是作为总馆的图书馆的建设压力相差非常大。总分馆体系需要积极与政府部门进行交流沟通,为体系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管理制度的完善,内外关系的协调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4.3 服务理念的改进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方式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对用户的分析不足、服务手段比较单一、服务内容较少、个性化服务不足等,这些问题困扰着总分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时代,信息呈现指数级上涨的趋势,图书馆应该利用大数据工具,分析工作中统计的各项数据,提高服务的专指度。用户数据是图书馆各类数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此,总馆应该充分利用用户数据,根据不同的用户建立相应的用户数据库,以便及时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分馆的服务范围有限,用户也相对固定,所以可以对用户的借阅历史、咨询历史等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运用到文献资源的采购中。在改变服务方式的同时,图书馆也要不断开展公益性讲座、读者交流会、图书推荐会等活动,丰富服务内容,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提高用户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必须在先进服务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措施改善并宣传图书馆的服务,让更多的用户接纳并且利用图书馆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和用户的最佳体验效果。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是国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国民的信息意识、文化意识、教育意识等都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对知识、对阅读的的需要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与大众的需要相适应。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我国需要积极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要逐渐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范围,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是国家实现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达到图书馆普遍均等自由目标的必由之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关系国家文化传承与民生福祉。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核心价值就是成功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有效地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图书馆的资源向基层无限延伸,努力实现信息资源的“全覆盖”,体现了公共图书馆从建设伊始就追求的普遍、均等的服务理念。获取信息和利用图书馆是人的基本权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贫富差距的变大,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就出现了鸿沟,即“数字鸿沟”,图书馆作为保障人的基本信息权利的重要机构,应该抓住我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机会,全面建设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共图书馆网络,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成为缩小数字鸿沟、推进全民阅读的先行者和突破者。

参考文献:

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68.

王松霞,倪晓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总分馆建设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9):12-16.

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4(5):4-15.

李彬.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概念辨析及其效益述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32-34,78.

于良芝,邱冠华,许晓霞.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31-40.

邱冠华.苏州城区总分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1):15-18.

余子牛.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2006(3):16-20.

张幼林.公共图書馆资源共享的有效组织形式:总馆分馆制[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2):10-12,15.

邱冠华.人民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延伸的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7(6):19-24,28.

陈传夫,冯昌扬,陈一.面向全面小康的图书馆常态化转型发展模式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1):4-20.

张秀敏.谈如何做好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98-100.

陈雅,李文文,郑建明.Science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范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10):41-43,49.

程焕文,王蕾.竹帛斋图书馆学论剑: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34.

何龙.论公共图书馆微观服务体系优化[D].保定:河北大学,2014:21-25.

于良芝,邱冠华,李超平,等.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研究:全覆盖目标下的选择[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1.

王世伟.关于加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与布局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2008(2):5-7,13.

于良芝,陆秀萍,刘亚.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法律保障:法定建设主体及相关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08(7):6-11,31.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研究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探析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