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腐败”,必须扼杀在摇篮里

2017-08-10 21:02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皮球零食班干部

据《中国青年报》2017年4月24日报道,北京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黄女士发现,这两天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有时候是牛肉干,有时候是糖果。儿子说这些都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黄女士说:“这不是跟《人民的民义》里面的‘小皮球一样吗?‘小皮球让同学抄作业一次可以挣5块钱,我儿子帮了同学就可以挣来零食。”她看着“小皮球”在戏里说的那些事,心惊肉跳,“孩子的世界里怎么这么快就出现了‘交易?”她担忧道。一个小学生则抱怨,他给同学吃了一个星期的零食,没换来一个中队长。“小皮球”不仅存在于电视剧中,在真实的生活中也并不少见,只是程度不同,形式不一。如今的小学生被过早滋生的名利思想搅得心烦意乱。当不当班干部,就让一些小学生纠结不已:不当班干部,容易被人看不起;欲当班干部,还得拿零食去巴结同学,让他们投自己一票。特别是一些学校和老师,已经习惯于向学生“批发”班干部;而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争”班干部,不惜多给孩子零花钱,有的甚至亲自出马“请老师喝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孩子而言,父母、老师是最好的榜样。当家长的精神世界缺乏光亮和色彩时,孩子难免会变得庸俗而乏味。老师的“滥权”行为,家长通过不健康渠道博取老师对孩子的特殊照顾,成人对歪风邪气的消极评价以及网络上负面、极端的信息,都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健康。

预防小学生的“成人式腐败”,家长和老师与其发号施令,不如身体力行,首先要从成人身上下功夫,通过多种渠道尽快补齐素质短板,而不是一味地抱怨与指责。家长和老师应以身作则,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排解疑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完善班干部制度,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应注重人人平等和机会均等的原则,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服务精神。毕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争名夺利的训练营,更不是滋生“腐败”的摇篮。“批发班干部”会让学生心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之念,要么“官官相护”,互不干涉“内政”,要么互相挤压,向老师打对方的“小报告”。从小处讲,是教育责任的转嫁;从大处讲,教坏了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就学生而言,都是受教育的對象,大家都处在同一条平行线上,没必要给他们派发那么多“官帽”和“权力”,让他们“互相伤害”。

通过利益交换或者权力变现的方式来走捷径、捞好处,是非观的模糊、价值追求的错位,让工具理性战胜价值理性,成为“小皮球”的精神坐标。

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可以不择手段去做,这样早熟的“利己主义者”,值得我们每个人警醒和反思。

猜你喜欢
皮球零食班干部
零食知识知多少
拍皮球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拍皮球
捞皮球
我错了(二)
零食,也要悠着吃
选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