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史档案资料的收集与辨考研究

2017-08-10 22:12杨扬蔡杰
档案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博物院年鉴档案资料

杨扬++蔡杰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将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由此可知,博物馆是一个研究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机构,也就是对人类环境所遗留下来的文物及非物质文化的研究与展示。

博物馆中的研究不等同于简单的历史研究,也不同于一般的文物研究,更不是普通的文化研究,而是对物质或非物质遗产的一项综合研究,是其他科学研究机构所不能代替或承担的。同样,博物馆还肩负着向公众开展教育、传播文明,以及保护这些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功能。而这些发展方向及功能,正是众多的博物馆所追求和肩负的职责所在。然而,众多的博物馆在加强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博物馆自身历史的研究,尤其是一些建馆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博物馆,有些历史问题已经无从查询或研究,能够研究自身发展历史的博物馆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本文针对博物馆馆史档案资料的收集以及考证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博物馆馆史档案的建立提供可靠详实的资料。

1 河南全省博物馆馆史档案现状

我们以河南全省博物馆为例,对馆史档案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河南在博物馆馆史档案的建立方面相对较为薄弱,除去两家建国前建立时间较长的博物馆外,其他博物馆建馆时间相对较短,馆史档案的建立与研究也较少。直至今天,河南全省的博物馆大都建立有独立的藏品档案管理,以及河南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陈列及展览,但对于博物馆自身发展历史以及档案研究,则少有触及和涉及,由此看来,博物馆馆史档案的建立就显得十分必要。

从现有的河南全省博物馆来看,各博物馆都已经具备独立建立馆史档案的条件,馆史方面的档案资料也较之前丰富。我们从已知的年鉴类的档案可知,自1983年起,《河南年鉴》收录并记载了河南全省各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概况,是各博物馆馆史档案重要资料之一。而自1992年起,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等单位组织编撰的《河南文化文物年鉴》,其原名称为《河南文化艺术年鉴》,2000年更名为《河南文化文物年鉴》,是一部融合地方文化、艺术、文物、文化产业等资料性的工具书。它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上年度河南全省文化、文物工作的新业绩、新经验以及发展的新趋势等,为河南省文化发展提供参考。同样,博物馆的发展也被记录其中,成为全省各地区博物馆收藏的馆史档案资料。

相对于年鉴类档案来说,全省各博物馆也在进行不同类型的志书类编辑。1987年,郑州博物馆谢遂莲、李思聪主编的《郑州市博物馆馆志 1957-1986》,记录了郑州博物馆自成立以来近30年的发展历程。2002年,南阳汉画馆韩玉祥、曹新洲主编的《南阳汉画馆》,则主要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发现经过,南阳汉画馆的创建及其沿革,其新馆陈列内容及形式,以及馆藏汉画像石精品及典型画像石墓,南阳汉画的研究状况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地介绍,旨在让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中较全面地了解南阳汉画馆的历史与现状并获得一定的汉画知识。2007年,河南博物院编著《河南博物院80年(1927-2007)》,对河南博物院自1927年到其建院80周年的馆史进行了专项研究,成为河南博物院馆史档案的重要资料。这些年鉴和专项研究,是博物馆馆史档案的组成部分,而要建立完整的馆史档案则需要更多内容来补充。另外还有河南其他地区博物馆馆史档案,则主要是以小册子、图录或简单工作介绍为主的书籍,如洛阳博物馆早期内部出版的《洛阳博物馆介绍》,就是14页的小册子,介绍洛阳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而南阳市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等则以当时的文物志为其主要历史档案。从上述的年鉴和专项研究,我们对博物馆馆史档案资料有了初步的印象和认识。那么,如何收集、整理博物馆馆史档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

2 博物馆馆史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众所周知,博物馆馆史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依据原始档案资料,全面、准确、系统地汇总史料,又要加强对口述历史的收集、辨别、考证,以期为馆史档案的建立提供内容详实、可靠、丰富的历史资料。

馆史档案建立的第一阶段就是对博物馆馆史资料的收集。相关收集人员应以本馆现有的档案资料为重点,依据博物馆相关档案目录,查找并调阅出相关主题卷宗,从中查找所需博物馆馆史资料。将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归类,然后进行复印存档,同时在档案显要位置标明档案资料的出处,如博物馆馆藏档案的卷宗号、日期、页码,以备编撰馆史时使用,同时也便于核查相关档案信息。

我们在进行博物馆馆史档案资料收集时,可以根据馆史资料收集内容和要求的不同,根据博物馆的专业性、公益性、安全性等将收集到的博物馆馆史档案进行归类,如业务档案、藏品档案、科研档案、公众服务档案、设备档案、荣誉档案、文化活动档案、对外宣传档案等。同时,我们也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档案按照保存方式和内容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与收集。如纸质档案、照片档案、视频档案。各类档案还可以再细分,如对外宣传档案又可细分为学校共建活动档案、媒體宣传档案、外出宣讲活动档案等。

馆史档案的整理是收集工作的第二阶段。这一过程主要以第一阶段收集的档案为工作基础,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整理,进一步细化馆史档案资料的分类,并尽可能地使档案信息数字化,为博物馆馆史编撰提供便捷的电子档案信息。

前期收集的博物馆馆史档案,其相关信息在档案资料中是相互重叠穿插的,内容相对零散,通过第二阶段的整理,将这些档案信息进行综合并集中起来,使其档案资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例如,博物馆每年的工作总结,内容涉及博物馆各个领域,范围广泛,包含了陈列展览、藏品信息、公共服务、资产统计、重要社会活动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参照上述前一阶段的分类方式,建立相应的电子信息档案,分类制作数字化电子信息档案,将业务档案、宣传档案、人事档案、视频图片档案等类目进行详细划分,并建立相关档案信息。

3 博物馆馆史档案资料的收集途径

博物馆馆史档案资料的收集,直接关系到博物馆馆史撰写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收集过程中,除了查阅本馆档案之外,还要浏览相关的书刊、报纸资料,以及网络信息,从而扩大收集途径。

在收集整理资料时,我们不仅要广泛查阅关于本地区的文化建设书刊、年鉴,还要关注全省、全国的文化建设信息,简单地说,就是要注重查阅上级主管机构编撰的书刊资料。例如,河南全省的博物馆可以参考每年河南省文化厅、文物局编撰的《河南文化、文物年鉴》,从中查阅相关博物馆建设信息。而各地区则可以通过本地的市志、年鉴等进行收集整理。

在社会公众文化服务和建设活动中,博物馆不可能置身事外,其必然要对外进行宣传,这就要求我们广泛浏览关于博物馆的相关书刊。因此,在馆史档案收集工作中还应广泛浏览博物馆报刊,特别是本馆所在地区或文化、文物系统的图书、刊物。例如,《中国文物报》《中国博物馆通讯》《中国博物馆》等期刊,这些期刊可以查阅收集博物馆开展的相关活动以及社会公众参与的基本情况。

同样,博物馆自身的工作简报、馆刊以及其他出版物,也是博物馆馆史档案资料收集途径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博物馆的发展轨迹。例如,河南省博物馆馆刊详细记录了河南博物院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前后各项工作和业务的开展情况,这为河南博物院馆史的撰写提供了重要历史资料。

4 博物馆馆史档案资料的辨考

博物馆馆史档案的收集的真实性,直接决定馆史撰写的质量和可信性。因此,在收集馆史资料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到有理有据,详实可信。不仅如此,还要对收集的馆史资料进行辨考,以确定真伪和可信性。对可疑的馆史资料进行严格的辨别和考证后,再决定其去留,这是馆史资料收集工作中应持的基本态度。

由于博物馆在以往的档案建设中制度不健全,相关工作流程不规范,馆史材料收集不充分或核查不严格,从而会产生一些疏漏和笔误,这就需要多方查证核实,通过辨别和考证,来确定其真实性与可信性。博物馆馆史辨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注重对博物馆的老专家和老同志进行交流和访谈,了解博物馆历史的发展与建设,口述历史补充相关的馆史资料,并结合档案资料进行考证与辨别。例如,河南博物院在编撰院史时,就邀请老专家、老同志组成编撰委员会,对相关的历史发展进行核查和考证,最终才确定相关的馆史资料。

二是要注重查收馆史资料,对所找到的资料进行认真考查与核证,最终确定是否采用。这是辨别和考证的重要步骤,也是馆史资料收集的关键,以及馆史质量的保障。

三是要注重相关的理论支撑,对博物馆馆史资料最终确认,要通过学术委员会,或者馆史编撰机构进行审核,提供足够的理论基础。这在河南博物院馆史撰写过程中已经得到实践和应用。

综上所述,博物馆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是一项相对繁琐而又細致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将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而且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归类,对其中存在异议的或事实资料不充分的馆史资料进行补充,并通过走访、查找等方式,为博物馆馆史编纂提供详实可靠的原始档案资料。有条件的博物馆,也可以将这些馆史资料直接转化为数字信息,更好地为博物馆和公众服务,促进各地文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为博物馆馆史研究提供必要的大数据支持。

(作者单位:河南博物院 来稿日期:2017-04-14)

猜你喜欢
博物院年鉴档案资料
博物院寻兔记
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创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简述基建工程档案资料的科学化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