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军苗寨的新生活

2017-08-10 05:58蔡侯友
老区建设 2017年9期
关键词:苗寨寨子苗族

青山环抱,溪水长流。古朴的寨门内,一栋栋青瓦白墙的苗族特色民居映入眼帘;一条条沥青路、水泥路伸向每家每户门前;红军洞、红军商店、红色文化墙……

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和红色资源,距威信县城12公里的红军苗寨,如今已发展成为旅游热点。

“红军苗寨原来叫荒田苗寨,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原来这里有多穷困。”威信县委宣传部陶部长介绍,这个典型的苗寨,有41户209人,几年前还是乌蒙山革命老区一个典型的贫穷寨子。通过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的实施,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次红军行,一寨红色心。1935年,为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的扎西会议召开,红军派出一个连队驻扎这里担任警戒任务,也成就了红军与苗族群众的鱼水深情。至今,这里仍流传着“红军进寨一不抓丁,二不掠物,纪律严明,深受群众爱戴”的佳话。同时,信念坚定、不怕困难、团结一心的红军精神在这里深深扎根。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小康路上抱团发展。现年50多岁的韩兴品已有25年的党龄,在他的影响下,小儿子韩冬林大学毕业后与妻子一道回到家乡成立了荒田红军苗寨民族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带领寨子里的乡亲们从事旅游开发。

谈起红军苗寨的旅游,韩冬林兴奋地说:“在公司的带动下,寨子里已经有31户具备接待能力,接待房150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0人以上,高峰时超过1000人。”

韩冬林还告诉记者,父亲韩兴品同样是寨子的致富“领头人”。上世纪90年代,为带领大家走出“山门”找出路,在扎西镇公路管理所工作的韩兴品毅然带着10多名乡亲 “下海”到广州打拼,如今,寨子里还有65人常年在浙江从事高空塔吊作业,平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在外面的日子虽辛苦却比家乡好很多了。但父亲的心始终想着家乡,为了寨子的发展,他最终还是回来了。”韩冬林说,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回到家乡的韩兴品带领乡亲们对村寨道路、寨门、住房等进行改造,开展绿色种植、养殖,带头开农家乐,为的就是彻底甩掉贫穷的帽子。

“红军苗寨的发展始终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韩兴品说,近几年来,红军苗寨子先后被省、市、县列入“一事一议”、生态文明家园、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2014年成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也不能等靠要,只有勤劳才能过上好日子。”在寨子里开办酿酒作坊,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的韩兴云说,寨子里的苗族同胞靠务工、旅游、种植和养殖等,户均年收入已达8万多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乡亲们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红军洞下,苗寨门前,荒田不“荒”。记者强烈感受到,苗家儿女正发扬新紅军精神,谱写着脱贫路上一个民族也不掉队的时代旋律。(转自云南网)

[作者简介]

蔡侯友,云南日报社记者。

猜你喜欢
苗寨寨子苗族
水泊梁山行
补妆
西江千户苗寨
王芝藕
寨子
美丽的千户苗寨
苗族老照片
一个人远行
漂亮的“银饰”
美丽的千户苗寨